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典人权理论认为,只有个人才是人权的主体;在内容上,人权是指以自由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在本原上则有先验论与经验论两个分支;其实质强调人权的对抗性;在人权与法律关系方面则认为法律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实际上就是关注了人权。从本质上说,民生不仅仅是人权,而且是首要人权。确定民生为首要人权可以考量其在法律制度中的价值,特别是在法治中的价值,具有学术层面上的、法律层面上的和政治层面上的意义,进而为国家关注民生、促进民生和保障民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权即是道德意义上的权利,也是法律意义上的权利目前,在人权保护的中出现了区域性人权保护的现象将以欧洲人权的区域性保护为基础,重点阐述欧洲人权保护的立法机构和体制,并论述其对国际人权保护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法律关系理论具有普适性,也是分析和研究人权、刑事诉讼人权保障问题的工具性理论。人权法律关系,是由人权法规定的国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从法律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来看,其权利主体主要是自然人,义务主体在公法领域主要表现为国家,在私法领域主要表现为自然人和法人;人权法律关系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即义务主体所承担的义务,包括尊重、保护和实现等义务;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人的生命与健康、自由与尊严、幸福。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高校青年学生在人权方面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应从正面加强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教育;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和批判资产阶级人权思想,认清资本主义人权制度的阶级实质及其狭隘性;正确认识和评价我国的人权状况,处理好人权理想与人权现实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研究人权理论和人权法律,尤其是资产阶级古典人权理论——“天赋人权”思想及其规范化、法制化,揭示其本质,以反对西方国家的人权外交和人权攻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权论刍议     
在人权标准上,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间的分歧在于,以什么样的标准衡量各国人权状况的好坏。西方国家统治者认为,他们的人权标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尺,别国都要向他们看齐。研究表明,除了最低限度的人权标准之外,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还需要有与其相应而各不相同的人权要求和判别标准。此种“梯度人权说”,是人权问题上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8.
人权与法律     
本文首先阐述了人权从朦胧意识到法律,从个人到集体,从国内到国际的历史发展过程,揭示了人权发展的规律,即人权最终要法律化;其次论述了法律与人权的关系.同时,从法律对人权的直接规定、法律对人权的间接体现和保障等方面,论证了法律的最终目的,或法律的最高价值,就在于实现并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9.
人权概念的逻辑学定义应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处境,在道义和法律准则范围内,已经和应当享有的物质和精神权益。国际人权理论中的若干理论问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就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而言,我们应当承认人权的普遍性,同时必须承认人权所具有的特殊性;在处理个人权利与社会控制的关系问题上,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上以能否抑恶扬善来作为衡量一种社会及其司法制度优劣的基本尺度;对于民族权利的两种法理界定,应从对稳定国际秩序更具普遍指导意义的角度,从国际法上区分民族权利中两种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在对战争与人权问题的认识上,由于战争的起因和性质不同,我们不能笼统地将战争定义为侵犯人权;虽然国际社会对人权与主权关系的争论反映出人权与主权的矛盾,但由于人权领域的国际合作是在主权国家之间开展的,否定主权原则就无法形成人权的国际公约和国际保护。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人权保障是对人权的全面保障 ,包括国家主权对人权的保障 ,法律、制度对人权的保障以及在经济、思想上对人权的保障。从而使社会主义人权的实现有着可靠的保证和实践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社会危害性通过发挥其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法解释上的功能,具有人权保障的作用。这与现代刑法的人权保障的价值取向是暗合的。具体而言,在刑事立法上,社会危害性可以合理划定犯罪圈功能、进行犯罪分类;在刑事司法上,社会危害性具有出罪功能和不诉功能;在刑法解释上,社会危害性是与实质的刑法解释观相吻合的,凸现刑法实质正义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2.
从自然权利、法律权利或宗教权利来建构人权内容都缺少生活性内容和民众性主体,而习惯权利与人权在本质、内容与产生方式上存在着契合的可能性。二者契合的方式是习惯权利的人权推定。它包括立法程序中的立法直接推定与习惯法法源地位的间接推定,以及司法程序的司法解释推定与司法判例推定。习惯权利的人权推定应遵循合法性、正当性、合理性、价值性与程序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法治社会,法律对人权的确认和保障具有决定性的现实意义.就刑法保障人权的性质而言,刑法规范本身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刑法对人权的保障是消极性的,但也具有积极性的一面.就刑法保障人权的范围和内容而言,分别具有广泛性和特定性.刑法保障的人权是经过其他法律调整后所形成的法定权利,而不是普遍意义上的、道德意义上的人权.就刑法保障人权的对象而言,刑法不仅要保障犯罪人的人权,而且要保障全体公民的人权.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是人类迄今为止面对的最为严峻的环境挑战,亟待完备的气候变化应对机制。然而,气候变化侵害固有的累积性、全球性和间接性等特征,使其规范性诉求和体系性关照需求凸显,而人权法之于气候变化救济具有不可或缺的范式和适度价值。具体体现为“扩权型”“程序型”以及“创权型”三种演进路径,这为气候变化救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实体性环境权缺失的情况下,将人权法适用于气候变化领域仍依赖第一代和第二代人权,这也为实践操作带来诸多障碍。基于此,未来须摒弃环境法体系和人权法体系中的二元论范式,构建二者结合的一元化体系,协调气候变化归因的科学与法律方法;明晰气候变化域外人权义务的范围;厘清国家与企业的人权尽责义务;推动国际人权法体系的“绿化”,以健全气候变化损害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5.
自西雅图事件爆发以来,贸易自由化与人权保护的关系一直是国际法领域里争论最激烈的重大理论问题。传统进路认为,贸易自由化天生促进人权保护,而批判进路则宣称其阻碍人权进步。彼德斯曼创立权利取向贸易理论,力主贸易与人权关系宪法化,因其遭到阿尔斯通批判而与之展开全面论战。这场论战不仅折射出自由贸易与人权保护关系的复杂性,而且质疑全球贸易治理中行使公共权力与追求集体目标相分离的合理性。在多边贸易体制晚近转型的主流叙事即"从政治到法律"的影响下,论战双方只把贸易与人权论战定格为一种"制度关系"之争而不去发掘相关制度转型背后内在知识结构的重构,因而该论战没有为两者关系指明出路。作为世界上第一大贸易与人口规模国以及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中国理应透过学术争论的表象看到其实质,并进而意识到自身意识形态安全当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人权思想与西方古典人权思想在方法论上的区别在于:前者坚持社会历史唯物主义,后者则是形而上学理性主义.具体表现在人权本源问题上的先验论与实践论,人权实现上的分离论与辩证论的分疏.基于方法论上的不同,马克思人权思想的旨趣从以抽象人权、价值人权、普遍人权为内容的应然人权转移到了以具体人权、事实人权、特殊人权为内容的实然人权.但这种转移并非是对应然人权的简单否定,而是一种批判.  相似文献   

17.
人权是个人或群体向国家或政治社会要求做人的权利的政治性范畴,它具有绝对性、无条件性和无偿性。若把人权伦理化,则就把人权之个人或群体与国家或政治社会的关系转变为个人与别人的关系;同时由于伦理的利他性,伦理化的人权就不但不应向别人要求权利,倒是相反地把本应属于个人的权利让渡给别人。因此,当人权被伦理化之后,人权就具有了相对性、有条件性和有偿性,这样一来,人权实际上已被取消了。  相似文献   

18.
尊重和保护人权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一项事业。我们国家自从 90年代以来 ,政府也大力加强了人权的法律保障工作。对人权法律保障的内容规定的更加广泛 ,制度也更加完备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中国人权法律保障的内容与国际标准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围绕了人权法律保障的内容这一核心 ,从人身人格权利、政治权利与自由及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人权法律保障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9.
冷战以后 ,中美之间的主要分歧之一就是人权问题。美国的人权观是资产阶级人权观 ,而中国的则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美国以人权作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 ,歪曲人权与主权关系。中国认为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 ,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国最基本的人权  相似文献   

20.
建立普遍的人权文化,促进人权的普遍尊重和实现,是联合国许多文件宣示的人权教育目标,也是所有国家和人民共同肩负的使命。普遍人权文化的建立有助于促进人权的普遍尊重和遵行,也具有重要的道义、法律和文化基础。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全体成员应当积极开展人权教育,并借助其他必要措施,促进普遍人权文化的建立。在这一领域,中国政府和民间力量应该也能够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