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扬州高憎鉴真东渡日本,弘扬法事,交流文化,在中日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金桥。鉴真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名闻遐迩;东渡日本后,对日本的佛学、医学、建筑、雕塑等方面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千二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重和怀念。有些文章提到鉴真六次东渡,其中五次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官厅阻挠”,笔者是不能同意的。诚然,鉴真东渡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许许多多的艰难险阻,但到底有没有受到“官厅阻挠”?答曰:“没有!”为了说  相似文献   

2.
鉴真六次东渡,经过五次失败,才到达日本。其中所损失财物,数量是巨大的。其经济来源是什么?本文从寺院经济力量发展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讨,论述了两晋以追隋唐的寺院经济发展状况,认为鉴真六次东渡的费用,是他为人授戒、讲经、治病所得,虽一次又一次地遭受损失,他却毫不吝惜,令人崇敬。鉴真是中日文化交流史册上一位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人物。  相似文献   

3.
早在一千二百四十年前,这里就是古黄河浦的入海口,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大师五次东渡未能如愿,第六次从我镇黄河浦扬帆起航,东渡日本获得成功。 如今,这里即将建成集纪念、旅游、娱乐为一体的“东渡苑”。规划占地500  相似文献   

4.
唐鉴真大和尚东渡和日本律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有很多高僧东渡日本传法,在弘传佛法的同时也将中国的先进文化向日本人介绍,为促进日本文化进步和社会体制的革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当中,鉴真大和尚是卓越的代表.他怀着到异域传法的炽热感情,不畏艰险曲折,前后经历六次东渡,遭遇五次失败,期间不幸双目失明,最后终于到达日本,向僧众授戒传律,创立日本律宗,为日本佛教的传播发展,为推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做出了光昭日月、流芳千古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贡献巨大,鉴真被奉为日本文化大恩人。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在鉴真东渡弘法过程中,做出了极大牺牲,是辅佐鉴真东渡和弘关的功臣,为中日两国人民所敬仰。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舟山列岛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中日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目睹了日本来华使团的"虚往盈归",而且还见证了鉴真东渡这一伟大历史壮举。鉴真东渡入海,三次均自扬州出发,经由舟山列岛。其中,第二次沿外洋航线,途经今花鸟山、大盘山、壁下山、嵊山岛;第五次沿内海航道,途经今小洋山、晓峰山、柽岸山;第六次则搭乘遣唐使船经宁波、舟山列岛南部海域、冲绳岛,成功至日。舟山渔民在鉴真一行遭难滞留海岛时以水米相济,为鉴真东渡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唐代高僧鉴真东渡弘法传戒是应日本国使者荣睿、普照的邀请而进行的。他们的东渡,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在艰难困苦面前,邀请者与被邀请者都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胆略。双方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相互感染,相互激励,最终共同完成了东渡的壮举,共同谱写了一曲中日文化交流的凯歌。不少论著只讲鉴真在其中的贡献,不讲或很少讲荣睿等人的贡献,这是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8.
唐代扬州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文化,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恩人。鉴真圆寂后,日本特派国使赴扬州报丧。关于报丧时间,中日学者各执所见。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加深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 ,利用鉴真知名度进一步扩大扬州在日本的影响 ,值此今年鉴真大师东渡成功 1 2 5 0周年 ,扬州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纪念活动将于 1 1月 1日 - 3日举行。届时 ,日本方面将派许多友人参加 ,我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国内嘉宾、社会各界人士代表亦会应邀前来。活动期间 ,举行新闻发布会、电视连续剧《鉴真大和尚》开拍仪式、《鉴真大和尚》专题记录片首映式 ;在鉴真纪念堂隆重举行纪念法会、纪念大会和赵朴初诗碑揭碑仪式 ;此外 ,举行鉴真书画院大型书画展、鉴真佛教学院奠基仪式和植树 ( 1 2 5 0棵 )纪念活动 ;…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2月16日,“鉴真东渡与嵊泗列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1270年前鉴真大师率僧俗浮桴东征、曾经人海首泊的大悲山上隆重举行。这次研讨会不仅是嵊泗县当代以鉴真东渡弘扬佛法与中华民族盛唐优秀文化光辉史迹为主题的第一次学术会议,也是鉴真成功东渡、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海洋交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的历史事件发生近13个世纪后,在鉴真一行与海岛先民患难与共,留下千古佳话的嵊泗首度举行的一次盛会。与会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给这次研讨会的共同评价是办得“精致”、“圆满”和“高雅”。  相似文献   

11.
东晋法显为求戒律而冒险西行,唐代鉴真为传戒律而六次东渡。他们度流沙、历绝壁、乘危澜、涉惊涛,出生入死,百折不回的精神,虽是为了宗教事业,但从而交流了中外的文化,增进了中外人民的友谊,这一历史业绩是不可磨灭的,直至今日,始终受到人民的怀念和尊崇。欣兹“鉴真探亲”,为作《中国佛教律宗源流》。  相似文献   

12.
松尾芭蕉,日本江户时期著名俳句诗人,由于受为推动中日两国佛教文化和民族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鉴真大师精神的鼓舞及天平时期日本朝野对鉴真大师的崇敬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其热爱友好和自然的鉴真观,这对后世日本能够和中国友好相处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文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在赏析松尾芭蕉描写鉴真大师的俳句的基础上,对他的鉴真观以及这一观点形成的思想根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指出中日两国人民只有世世代代友好相处,才能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鉴真东渡对日本文化影响广泛,由他开创的律宗列"南都六宗"之一,在日本佛教史上意义重大自不待言,还涉及建筑、美术、工艺、书法、医学等,甚至连传播豆腐、香木、砂糖、纳豆、茶道、酱菜之类也算在鉴真的功劳薄上。鉴真携往日本的书籍,真实地反映出他的精神信仰及理想抱负。鉴真及其弟子通过"书籍之路"及设坛授戒,极大地传播了宗教文化。他们携带的这些经卷对最澄开创日本天台宗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鉴真东渡动机诸说批判——剖析日本学者的几种观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鉴真东渡日本的事迹,可谓众所周知;渡海期间饱受千辛万苦的经历,大概也为世人熟知。然而,有关鉴真远赴日本的真实动机,国内学者很少有人论述,国外学者提出的观点则难以令人首肯。日本学者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立足于日本史而倡导的"留学僧怂恿说"和"圣德太子敬慕说",着眼于中国的政治形势和社会背景而臆造出的"鉴真间谍说"以及"鉴真亡命说"等,应对此进行剖析和批判,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学者独立思考而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日本真人元开所著《唐大和上东征传》,是现存的最完整的鉴真大师传记,也是一件珍贵的文学作品.《唐大和上东征传》是中日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结晶,它标志着中日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源远流长.(一)《唐大和上东征传》的作者真人元开,就是淡海三船.淡海三船诞生于公元七二二年(日本元正天皇养老六年,唐玄宗开元十年),逝世于公元七八五年(日本桓武延历四年,唐德宗贞元元年),享年六十四岁.  相似文献   

16.
<唐大和上东征传>是一部唐时汉语佛典著作,他记载了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传法的事迹,从语言研究角度来说,作为唐时汉语语料,语言学界似乎对该书注意不够,对其中的词义进行讨论,可供汉语词汇史研究和辞书编纂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佛教东传日本之后,一直没有形成完备的戒律制度,私自出家现象日益严重,日本朝廷对此难以控制,特派使者赴唐邀请律学高僧鉴真赴日,授戒传律。鉴真在中国所学及到日本后所传授的律学主要为唐代道宣的四分律南山律宗,被日本律宗奉为初祖。  相似文献   

18.
井上靖(1907—)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现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1957年以来,他曾多次访问我国,为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天平之甍》(1957)是井上靖的第一部历史小说,写的是唐朝高僧鉴真和尚渡日传戒的事迹。小说问世二十多年来,在中日两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63年,在鉴真和尚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之际,我国出版了这部小说的中译本,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好评。由日本著名剧作家依田义贤改编的同名历史剧,自1963年至1965年,先后在日本公演了二百多场,引起了热烈的反响。1979年,日本著名电影导演熊井启又将它成功地搬上了银幕。这部影片被日本人民誉为“友谊的叙事诗”和“文化交流的纪念碑”。  相似文献   

19.
隋唐时代,是中日两国政府与民间交往十分频繁的时代。因此,在这一时期的外交史册上,留下了许多传颂至今的名人佳话,如中国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法,日本阿倍仲麻吕等名人入唐等等。这其中,我们自然不能忽略日本名僧圆仁。20世纪5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先生在公元1963年6月1日,为纪念鉴真和尚园寂一千二百周年填写的《满正红》词中写道:“咄咄奇哉!开元有鉴真和尚,盲目后,东瀛航海,奈良驻杖。五渡乘桴拚九死,十年讲学谈三量。招提寺,犹有大铜钟,声宏亮。”试问,鉴真和尚“驻杖”的“奈良”,在今日本的何处?其历史状况怎样? 奈良的地理位置,即在今日本本州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