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我国社会阶级阶层出现新变化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内部出现分化 ,新的社会阶层形成。这引起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变化 ,要求党必须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使党的建设在新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的事业。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党的事业发展的要求,必须正确认识新时期人们政治上的先进性,改进党的组织发展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 ,明确指出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 ,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如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如何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阐明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 ,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来自工人、农民、知识…  相似文献   

4.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 ,农民阶级是党的最大最巩固的群众基础 ,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党当前要扩大的群众基础。必须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5.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必须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辩正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国社会的特点 ,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党员成分多样化的情况下 ,我们党找到了一条“从思想上建党”的独特的建党道路 ,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 ,注意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 ,并加强思想教育 ,使他们不仅在组织上入党 ,而且在思想上入党 ,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坚持在思想上建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把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党的阶级基础的工人阶级自身的变化和伴随经济与社会转型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出现的新情况 ,要求我们对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认真加以研究 ,进行理性思考 ,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8.
论新社会阶层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然也代表和维护新社会阶层的利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是党的基本依靠力量,是党的重要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而新社会阶层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新时期执政的重要政治资源.因此,应该吸收新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并加强教育与管理,加强对新社会阶层人员的政治引导并善于表达新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9.
如何更好地贯彻“七一”讲话精神,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是当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正在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应结合新的实际,以发展为主线,做到四个“必须”,即必须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必须加强对当前新情况与劳动新特点的认识和研究,必须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剧烈分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对执政党的社会整合能力提出了严重挑战。迎接挑战必须加强党的利益整合、政治整合和意识形态整合,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1.
先进性是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 ,要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 ,必须用历史的、发展的和联系的观点 ,正确认识党的先进性 ,科学把握党的先进性内涵 ,使党的先进性充分体现党的阶级基础的先进性、群众基础的先进性和“三个代表”的要求 ,体现在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上 ,并在实践中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 ,在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统一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坚持与时俱进 ,加强党的建设 ,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内涵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我国现阶段的新社会阶层 ,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是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 ;做好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 ,对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是有特殊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 ,本文着重提出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的切实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把改革开放后出的“新的社会阶层”中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是新时期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需要 ,是共产党自身建设的规律 ,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毛泽东、邓小平建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经济变迁已导致了原有阶层发生分化、新的阶层出现 ,各阶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新变化。社会阶层的新变化引出了党建新课题。新时期 ,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 ,必须扩大阶级基础 ,调整吸收新党员的标准以使新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 ,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 ,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相似文献   

15.
彭焕才 《学术论坛》2004,1(1):55-58
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和市场取向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产物;劳动性在两重性中占主导方面,决定了新的社会阶层是新型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新的社会阶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新的社会阶层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群众基础。这是我们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科学论断的重要方面。深入理解和认识这一科学论断,对于我们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必须在增强阶级基础的同时扩大群众基础。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七一”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坚持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统一。一、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与党的先进性的关系党的阶级基础与党的先进性有着直接的联系。以先进阶级为阶级基础的党,才可能成为先进的政党。我们党是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的,工人阶级是…  相似文献   

18.
韩灵 《晋阳学刊》2004,(5):65-68
战后,西欧左翼政党逐渐向中间阶层开放,获得增强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成效;但20世纪80年代之后,由于不能得到具有摇摆性的.中间阶层和贫困化的新无产阶级的坚定信任,西欧左翼政党尤其是共产党,陷入了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萎缩的困境.目前,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促使中国共产党必须开放以适应新的形势,而弱势群体问题的凸现又使中国共产党必须考虑避免失去下层群众的信任.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方面遇到的问题与战后西欧左翼政党有一定的相似性应该如何在允许新社会阶层入党的同时,不疏远传统工农群众,并继续获得弱势群体的信任.与西欧左翼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在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上具有五大优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一党执政的优势、民主集中的组织优势、指导思想一元性的优势和历史经验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我国现阶段社会阶层变化的深刻分析得出的新判断,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社会阶层规模也相应扩大,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日益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一、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者新的社会阶层为社会主…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发生了‘新的变化,对党的执政基础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认真解决的紧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