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南京融入上海都市圈可能存在的疑虑 ,然后对这些疑虑进行了逐个剖析 ,得出南京应当融入上海都市圈的结论。同时 ,提出了南京融入上海都市圈后的协作策略  相似文献   

2.
一、南京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优势分析第一,南京市具有比较优越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吸引国外投资.从地理位置看,南京市濒江临海,位于我国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带的“T”型结合部,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和管理5种运输方式构成全方位、立体化、大运量的快捷交通运输网络,为南京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从经济地理的角度看,南京市地处长江下游,既有沿江开放之机  相似文献   

3.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战略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人口、城市密集的重要发展轴线,在全国“两横三纵”空间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各省市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目前已经形成了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川渝三大城市群以及若干个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仅次于沿海经济带,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上中下游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大、城镇化水平差距大、居民收入差距大,需要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镇体系、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矛盾和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圈经济是现代经济的重要表现形式,长江三角洲向泛长江三角洲的空间扩展是顺应都市圈经济发展需要进行区域优化整合的必然路径.泛长三角正朝"沿江"、"沿海"两个基本方向扩展,然而越来越多的行政区的加入会产生更为多元、复杂的行政区利益矛盾,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运行规律的差异性.泛长三角一体化需要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协调与整合.健全市场机制、实现市场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的利益共赢、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区域合作组织、建立区域共同治理的政策法规体系等,是促进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一体协调整合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准确的把握"十一·五"乃更长一段时期的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战略形势,对于如何以新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战略重点,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综合运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城市经营学、社会学、管理学、系统学和系统工程等原理与方法,对未来的南京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地区的、区域的、国内的和国际的新的战略形势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速了经济的全球化进程,给南京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要求南京在长三角经济圈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将南京推向了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前沿阵地;南京都市圈建设,巩固提升了南京在长江流域的中心城市地位.毫无疑问,在未来,在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些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形势必将对南京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南京由其所处的地缘经济条件决定了它应当、而且也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亚火车头。与此同时 ,南京又理所当然地应当发展成为与上海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长三角国际化都市群中名副其实的第一副中心。为了顺利实现上述战略定位所应当达到的战略目标 ,应当牢牢把握南京是驰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基本事实 ,围绕南京颇具特色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 ,以特色历史文化发展战略统领南京的城市化、都市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始终坚持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实、改进、改造、完善南京系列品牌战略。因此 ,发扬光大南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 ,维护与改善南京别具一格的城市山林、湖河生态环境 ,打造绿色南京 ,乃是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7.
构建南京都市圈金融网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圈”在南京都市圈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如何建设好南京都市圈金融网必须重点研究。本文从建立南京都市圈金融网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构建金融网的设想及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展开讨论 ,以推动南京都市圈建设。  相似文献   

8.
都市圈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之一.随着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的相互融合发展,都市圈的竞争力问题已成为多个学科关注的重点.在综合国内外都市圈竞争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整合力、硬实力及软实力三个方面,构建涵盖36个指标的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据此对国内六大都市圈的竞争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针对东、中、西部地区都市圈的现状,分别探讨相应的竞争力提升战略,对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安徽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应当包括经济发展的空间定向。即在我国现有区域格局中,安徽主要应当朝着哪个方向发展?我的回答是:面向沿海,面向东方。一、加强与沿海特别是沪苏浙的经济联系,是安徽发展的主要方向。首先,安徽的区位优势是沿江近海。在我国中西部各省、市、区中,安徽离沿海最近。而且安徽与东部沿海之间,基本是平原相连,江河相通,铁路、公路干线相接,没有什么天然阻隔。加上安徽经济与沿海地区的互补性较强,所以历来经济联系相当密切。其次从历史上看,加强与沿海的联系,就能有力地促进安徽经济的发展。例如,1876年…  相似文献   

10.
南京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及其战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南京都市圈的经济背景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深入分析了南京都市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南京都市圈各成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提出南京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应遵循“互补发展、集聚融合”的原则进行合理定位,实现各城市的错位发展:南京打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地;扬州形成文化生活宜养区;马鞍山建设成富有特色的休闲旅游区;芜湖作为现代文化娱乐区;镇江则定位于文化旅游区;淮安、巢湖、滁州则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支持区。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要首先弄清地区的情况,及其在全国大区域中的经济地位。安徽沿江地区在整个长江流域中,居东西交通要道;区域分工以原材料工业和农业为主;对外经济联系以东向为主;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内居“波峰”,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居“低谷”状态条件,鉴于上述,根据促进劳动的地域分工、加强区域间的横向联系、着眼综合开发等原则,沿江区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应当采取东西南北中的全方位战略:(1)东西方位的双环战略——在今后我国建设布局重点将向中部地区转移,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将向内地“梯度转移”这一大趋势下。我省沿江地区应当紧紧抓住上海经济区和武汉经济区这两“环”。借助两者的经济、技术优势,来一个“引体向上”,以加快发展步伐;(2)南北方位的“合纵”战略——我省沿江区与省内的两淮、皖中、皖南三个区之间在资源组合的配套方面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因此应当实行南北“合纵”的战略,互相补充、互相支持、协调发展、共同繁荣:(3)中位的一体化战略——为了实现沿江区内部的协调发展,有必要在经济结构、生产布局和体制、政策方面采取一系列对策。如调整企业的技术、组织结构,重点发展工、农业内部的优势部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抓好各类生产基地的布局,加快沿江地区西部的发展,搞好城镇  相似文献   

12.
南京都市圈的构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南京都市圈是提高城市竞争力、加快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要求。构建南京都市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区域共同利益原则 ,重视发挥特大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和都市圈内各城市规划的协调 ,首先启动交通网络建设 ,构建流通网络、信息网络、金融网络 ,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 ,完善组织协调机构、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柔软的“脐部”近年来,区域经济再次引起宏观决策者的重视,无论是跨国的北美自由贸易区,还是中国的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大都进入实施阶段。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因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地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最终达到共同繁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并实施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在区域发展上大体经历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沿海、沿边、沿江、沿路“四沿’发展战略。这一过程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浦东大潮,卷起大江万里浪。它标志着中国经济开放从沿海向沿江纵深发展。从上海为龙头,黄金水道两岸及其辽阔腹地的开发态势逼人,形势喜人。长江沿岸的老工业基地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适应长江开发战略,在开放中改造自己,以便在90年代重振雄风,再上一个新台阶?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新阶段和江苏沿江开发战略实施为背景 ,对南京沿江开发战略实施的基本条件、基本原则和基本策略等问题作了较深的分析。本文认为南京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备基本条件 ,面临良好的机遇 ,提出了南京沿江开发应体现的基本原则 :以开放的思路进行南京沿江开发 ;跨江联动 ,优势互补 ;以促进产业集群为手段 ,以培育若干产业世界制造中心为目标 ,将南京发展成为与上海相呼应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将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 ,注重长远利益 ;沿江开发要以市场为主导等。最后 ,本文从基本原则出发提出了南京沿江开发的基本策略 ,包括制度环境建设问题 ,培育产业集群的策略措施 ,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将南京建成国际性城市等  相似文献   

16.
泛长江三角洲:世界第六大都市圈未来"一体两翼"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颢瀚 《社会科学》2007,(10):34-39
长三角正处于都市群发展的扩张阶段,泛长三角的形成不仅是核心区域生长的必然趋势,而且是带动全国发展的客观需要.城市群的发展实际上是交通格局演变和空间发展相互推进的过程.未来泛长三角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黄金海岸和沿江黄金水道呈T字型展开的综合交通体系.上海的辐射功能将沿交通主轴以梯度推移的方式不断向外扩散,并且通过次级中心城市的辐射传递和接力作用影响到苏北、浙南、安徽及闽北的城市,最终形成以沿江的经济带与城市带为"一体",以上海南北沿海城市带为"南翼"和"北翼"的"一体两翼"新格局.新的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后,长三角南北两翼的受困局面得以改变,"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框架才得以基本形成,泛长三角的区域整合力、外在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将会大幅提升,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主力区域.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正处于都市群发展的扩张阶段,泛长三角的形成不仅是核心区域生长的必然趋势,而且是带动全国发展的客观需要。城市群的发展实际上是交通格局演变和空间发展相互推进的过程。未来泛长三角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黄金海岸和沿江黄金水道呈T字型展开的综合交通体系。上海的辐射功能将沿交通主轴以梯度推移的方式不断向外扩散,并且通过次级中心城市的辐射传递和接力作用影响到苏北、浙南、安徽及闽北的城市,最终形成以沿江的经济带与城市带为"一体",以上海南北沿海城市带为"南翼"和"北翼"的"一体两翼"新格局。新的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成后,长三角南北两翼的受困局面得以改变,"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框架才得以基本形成,泛长三角的区域整合力、外在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将会大幅提升,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主力区域。  相似文献   

18.
一、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态势和新机遇90年代我国将实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其中对扬州沿江地区最具有直接影响的是上海浦东开发,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浦东开发将重建上海经济、贸易、金融、信息、科技等中心城市的功能,巩固和加强上海对长江流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恢复上海在全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大通商口岸和经济中心的地位。这对于重建上海国际通商口岸的功能,强化上海作为从事出口生产和进口替代生产的现代化工业基地,缓解上海城市膨胀病,形成合理的人口与生产力布局,以及协调上海与邻近地区的关系,带动广大内地经济的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国未来的产业和城市密集带将形成沿海和沿江的“T”型分布,并在这个大的格  相似文献   

19.
加速都市圈建构与都市圈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林飞 《学术界》2003,(6):36-47
都市圈建设是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都市圈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积极推动都市圈建设 ,加速行政区经济向都市圈经济的转变。实施多中心城市扩展模式 ,避免“摊大饼”式的城区扩张。正确实行“经营城市”的政策 ,企业是经营城市的主体。积极培育与治理房地产市场 ,面向中低收入者平抑房价。实施郊区化与快速通道战略 ,建构新一轮发展的交通平台。解决“城市化不足”、“老城区过度开发”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都市圈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实施的区域战略之一.自主创新是国家“十二五”发展主线之一,在此背景下,都市圈创新力问题已成为多个学科关注的重点.在综合国内都市圈创新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创新外部环境、创新自身能力和创新支撑条件三个方面,构建涵盖21个指标的都市圈创新力指标体系,据此对国内7大都市圈的创新力进行评价分析,并针对东、中、西地区都市圈的现状与评价结果,分别探讨相应的创新力提升战略,对于提升不同地域的都市圈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