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低碳社会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下产生的新型的发展方式,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为促进低碳社会建设,本文从发展低碳社会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按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依据一定的方法和依据,建立了三层次多指标的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elphi法确定各层次相关指标的权重,综合评价低碳社会的发展水平,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相似文献   

2.
现代公共政策为社会指标的产生创造了契机,社会指标的运用也有助于提升现代公共政策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两者都是科学主义与理性主义的产物。社会指标之于公共政策有重要作用,但其运用于公共政策存在着的技术上、政治上以及效用上的限制。未来的社会指标在建构政策模式方面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显现。对处于“社会指标运动”中的中国社会指标与公共政策来说,正视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并提高社会指标对于公共政策的适应性及使用效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幸福感:指标与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幸福感指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早期研究主要有认知与情感两种取向,在四十年研究历程中,幸福感评估已经整合成为一个动态的整体框架,并从人格、社会,以及其他情景之间的交互关系来思考与了解、测量与评估幸福感。现代走向表现为认知与情感的综合、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的综合、理论与数据的综合。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指标评价文献的梳理,提出消费者评价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评价实证方法,并基于对消费者的调查,得到企业社会责任的7类因子,因子的顺序反映了消费者的看重程度。它们分别是慈善与社会公共责任、顾客与商业伙伴责任、员工发展责任与产品责任、环境责任、竞争者与供应商责任、员工基本责任、股东责任等。基于消费者响应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评价体系为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制定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并按消费者反映将各类社会责任指标予以排序,是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一个较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建立一种可以计量“人本位”的指标体系,将其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分解到企业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中,将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这些计量指标有:工资收入指标;劳动时间指标;福利待遇指标;人事雇佣指标;信息资源共享指标;社会贡献与环境保护指标;消费者服务对策指标。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对民生理论的研究,首先是从研究"福利"概念开始,进而转到生活质量的研究,再转向民生问题的研究。现有的民生统计监测指标多数是运用了社会发展方面的指标,侧重从居民生活质量、从"基于生存的民生"角度进行设计,指标体系中客观指标、硬指标多,而主观指标、软指标少,同时缺乏民生调查以及民生状况预测和预警方面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开展民生统计监测应侧重从"基于发展的民生"角度设计指标体系,并应建立民生指标数据采集的统计制度,加强对民生质量状况综合评价与监测预警模型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残疾人社会组织的活力与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要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充分激发残疾人社会组织的活力.而科学构建测量指标是解决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问题的基础.从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分析视角来看,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是指残疾人社会组织在资源动员、专业服务、行业竞争、行业自律、价值引领等方面的发展状态.因此,可以从动员力、服务力、竞争力、自律力、引领力五个维度构建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的测量指标.建构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的"五力"测量指标的政策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科学确立评价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的指标体系;二是有利于正确调整激发残疾人社会组织活力的社会政策.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代中期发生的社会指标运动在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改变了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评价模式。分析社会指标运动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我们认清社会发展的方向,使中国社会在改革中协调发展。本文将系统分析、评述社会指标运动的历史背景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社会变迁是衡量社会运行的动态指标 ,作为结构性变迁的社会转型是中国当前社会阶层分化组合的重要隐性背景。社会阶层大分化与新组合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急剧分化 ,旧有的社会结构整合机制变得相对滞后 ,本文在传统社会分层理论基础上介入一种社会变迁的变数指标 ,将中国阶层划分为精英阶层、中产阶层、一般阶层和渐进阶层 ,并力图在中产阶层基础上阐述一种新的社会结构整合机制 ,以协调和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生活质量研究的重视 ,出于评估和交流的需要 ,学术界开始重视对生活质量综合指数的研究。目前关于综合指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对于如何选择构成综合指数的各项指标以及如何将权重赋给这些指标 ,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科学标准 ,因而如何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综合指数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不但能够促进国计发展,还能够提高社会民生水平.在国计民生互相支撑和促进的背景下,教育民生指标体系需要很好的体现两者的融合.构建教育民生指标,需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将理论、实践与发展有机结合.教育民生指标构建要遵循可描述性、可评比性及可预测性等原则;指标选取的内容要运用民主评议的方法;指标框架体系要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为决策提供清晰明了的参考.最后以宁波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代中国社会风险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城乡结合部在发展与治理过程中隐藏着制度性风险、利益矛盾冲突、政府失灵及公共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社会风险问题.本文在对城乡结合部进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划分了风险领域,设置出城乡结合部社会风险预警指标,并进一步按照社会风险发生过程构建出了具体的警源指标、警兆指标、警情指标,提出了社会风险计算方法、划分了风险等级,尝试性地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可操作性的城乡结合部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我们在完善预警机制、预警过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城乡结合部群体性事件动态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小康社会独立指标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于此,我们以1995年国家制定的《全国小康生活水平基本标准》中的原有指标为基础,综合考察社会各方面因素,选取一些新的宏观指标,通过指标间的相关分析,找出不相关的指标或不相关指标组合,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和具有时代特征的指标评价体系。同时,以我国社会的发展实际为基础确定相应的标准,用于衡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和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指标优化: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人口或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基本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但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城市化,就不只是这一个指标,与此相应还包括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的相关指标.通过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经济、社会相关翔实数据与国际经验的比对,提出优化指标是我国城市化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人口承载力标准的指标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人口承载力发展渊源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条件分析框架对人口承载力相关指标的确定进行了仔细探讨.为解析人口承载力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文章从社会经济状况、环境资源、区域人口状况三系统构建了研究人口承载力质量指数的子指标和孙指标,并就其量化过程提出了不同方法.本文对人口承载力质量指标建设提出了客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农村现代化并非单纯的农业现代化或农业工业化,而是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进步和现代化,包括农民、农业、经济、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从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含义出发,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我们提出了确定农村现代化衡量指标的基本原则,并且选择了综合经济、农民素质、农业经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5个方面的主要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择反映社会养老保险综合发展水平的4类29个指标,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取横向相对水平的评价方法,计算出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社会养老保险综合发展水平分值.研究发现,我国31个省份社会养老保险综合发展水平按照得分可以分为4个等级,东部省份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南部省份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北部.  相似文献   

18.
对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开始颁发到2009年共64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学术特征以外的一般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统计。主要对他们的相关12项自然属性特征(指标)和9项相关社会属性特征(指标)进行统计。同时,为了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和可比性,我们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从1969年到2009年共98位获奖者)的相关属性特征进行了对比,得到了这64位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方面的共同点以及相对于其他群体的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19.
文明:社会进步的综合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究竟以什么作为衡量社会发展或进步的综合尺度,历来有各种说法。要确立一个社会发展的综合座标,它应该是与社会不可分割、与人的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又能反映社会的本质内容与本质特征,而且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或进步而不断丰富和深化自身的内容。这个衡量社会发展或进步的综合座标就是文明。文明作为衡量社会发展或进步的综合尺度,是最恰当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20.
国家和政府的力量与权威就在于它拥有了公民的政治信任.考察一个社会的政治信任度可以从功能替代品、行为指标、言辞指标等三种指标体系来诊断.借助于这三种指标体系对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政治信任状况的考察,可以发现苏联社会是一个政治信任缺失的病态社会.虽然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以稳定著称,但是由于苏联社会政治信任的缺失,这种稳定只能称得上是一种假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