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是无差别的不受剥削的劳动。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到了该抛弃旧的剥削观念的时候了 ,要给剥削重新定义。劳动有社会属性 ,价值生产没有社会属性 ,只有统一的市场属性。价值的实体是劳动 ,是活劳动创造的 ,但劳动要能创造价值必须借助其他生产要素的帮助 ,因为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各有理据 ,应当分开 ,活劳动创造的价值应和其他参与要素共享。资本参与收益分配不是剥削。 相似文献
2.
提出“大庆石油人”是一个文化身份的概念,并对其基本内涵进行了具体分析。拥有强烈进取的责任意识是成为“大庆石油人”的首要条件;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是成为“大庆石油人”的政治特质;具有出色的工作能力是成为“大庆石油人”的必备素质;做到严格自律是成为“大庆石油人”的道德要求;自觉传承和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成为“大庆石油人”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3.
4.
诚信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 ,对诚信的道德价值进行了剖析 ,并强调 :在关注诚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具有的道德示范作用的同时 ,要防止脸谱化和底线化等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指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即中国道路。深入研究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价值逻辑有利于深刻了解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深度把握我国的现实国情、深远影响国际社会中的广大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6.
五四精神是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精神支撑,是激励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解放的磅礴之力,也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五四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基本内涵:爱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步振兴中华民族,民主保障人民幸福,科学推动国家富强。在明晰五四运动精神结晶的前提下,厘清五四精神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总结党和人民探索实现民族复兴的宝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探寻五四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有助于弘扬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即践行五四精神的爱国精神,提升民族凝聚力;保持五四精神的进取魅力,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继承五四精神的青年活力,焕发社会朝气;发挥五四精神的民主价值,汇聚社会力量;弘扬五四精神的理性价值,坚定科学信仰等五个方面。这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以及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在反映历史必然性的基础上实现了联姻。这意味着中国的社会发展不仅包含着一般现代化的目标,而且还包含着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二者在具体运作中体现为整体推进与异步发展的融通过程,其间既相互依存、和谐共进,又不可避免存在着特定发展阶段和一定范围内的相互偏离和冲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发展过程的统一,不仅是对新时期由于对现代化的偏执而有所失落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一次回归,更是对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在更高更合理的层次上的融合重构。 相似文献
8.
消费社会在物质和精神领域带来两种相反的趋向:一方面是物质消费领域的审美化和精神化:另一方面是精神领域的商品化和物态化.因此,消费社会中的消费文学也呈现出相应的两种状态:第一,可以指作为其他商品的修饰功能而存在;第二,也可以指独立地作为商品而存在,完全认同商品的交换和消费规则,并以资本盈利增值为根本目标.从古代到近现代,再到当代,消费文学的意义与价值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劳动价值理论必须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吸收效用价值论的有益观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本身就是一个劳动价值理论创新的典范。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的实质与立足点就在于寻求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深化劳动价值理论研究涉及十大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苏伟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3):4-8
江泽民同志在提出"三个代表”的"广东谈话”中,用了四个状语,从四个层次上对"三个代表”思想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使之成为一个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的框架;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三个基本层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原则。人民幸福即社会成员的普遍幸福,是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根本任务和追求的最终目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富裕、和谐、公正、法治、民主、自由、责任、德性、智慧和优雅,是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目标在现阶段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共产党领导、依法治国、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公平正义和明荣知耻,则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目标和核心价值理念转化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价值原则。终极价值目标本身也是核心价值理念;基本价值原则是终极价值目标和核心价值理念的实践要求;而核心价值理念则本身具有目的性,同时又体现着终极价值目标的要求并服务于终极目标实现,因而在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2.
13.
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存在内在关联。"中国梦"蕴含着国家层面、民族层面和个体层面的"三重"梦想。从逻辑价值来看,国家、社会、个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主体;践行"三个倡导"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目标;民主、法治、诚信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14.
15.
"超质劳动"是一个揭示人类生产力发展机理的劳动概念,它赋予"劳动创造价值"全新的内涵.人类劳动分为低质劳动与高质劳动.高质劳动需要高智慧、高学识,它所创造的价值是低质劳动的倍数.但人类仅仅从事高质劳动并不能增创价值或社会财富.这是因为,相对低质劳动而言,高质劳动者需付出倍数的学习与实践成本,消耗倍数的社会财富.这样,高质劳动创造的高价值一旦减去高成本,社会价值总量未必增加.而当高质劳动者创造出先进设备之后,先进设备的操作者并不需要高智慧、高学识,他们从事的只是低质劳动,但创造的价值却与高质劳动者相同.所谓"超质劳动",就是指劳动者以低质劳动形态发挥了高质劳动功效,创造高价值的劳动.正是因为存在超质劳动,人类才能不断增创价值,使社会财富总量不断倍增."超质劳动"概念对于科学阐释劳动价值论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从理论上廓清“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有助于我们在学习和贯彻“七一”讲话中把握精髓 ,明确方向。“三个代表”的思想同样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它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赋予时代特征 ,赋予新的内容。所以 ,我们既要了解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科学内涵 ,又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理解“三个代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具有系统性特征,与之相适应,制度所内涵的基本价值也具备系统性。这个价值系统包括:政治价值:人民民主;社会价值:公平正义;经济价值:共同富裕;以及综合价值: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初步具备了按照上述价值调整、规范人民与国家政权关系、生产和分配关系,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19.
黑格尔哲学的深层问题不是先验的认识论问题,而是"现实"问题,亦即社会与历史问题。黑格尔改变了哲学的研究方向,开创了历史哲学,为当时德国现代化走向提供理论指导。但费尔巴哈发现,这种现实取向的逻辑学本身具有先验独断的特性,哲学应该从现实的人出发。以此为基础,青年马克思展开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