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时,提出了自己的异化概念。马克思把工人创造出来的产品反过来称为统治、奴役工人的一种异己力量的现象,称为劳动的异化。被迫的劳动本身就成了一种异己的东西,它把工人降低为一般动物,这意味着人的本质的丧失。处于异化状态中的劳动者越来越贫困,而资本家却越来越富裕,导致劳动与资本矛盾的激化,结果必然会造成私有财产关系的灭亡。改变异化劳动这个经济事实,必须把工人当成社会的人,坚持以人为本。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努力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提出了两个著名的论断,一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工人异化劳动的现实出发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一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者之间不是相互否定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关系,而是在不同层面上对人的本质进行的判断,内在地存在一种理论上的递进。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问题。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作为崭新的社会制度,作为一种社会运动,世界上许多思想家对其进行了思考和阐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包括价值目标、科学体系、制度设计三个部分。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现实出发,说明了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未来目标。因此,价值目标居于首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用一句话概括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资本论》所论述的核心问题是剩余价值理论。恩格斯曾把剩余价值的发现誉为马克思一生中两个伟大发现之一。然而,马克思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完成这一“伟大发现”,从经济学角度看来,首先是因为他科学地掌握了劳动价值论这把探寻剩余价值奥秘的钥匙。那末,马克思是怎样运用劳动价值论“发现”剩余价值的呢?  相似文献   

5.
王玉 《决策探索》2014,(4):30-31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写下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论述,即“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透露出马克思创建的哲学不仅仅只是要去解释世界,而最重要的是要用人的实践活动去改变世界。笔者认为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哲学与传统哲学是有本质的区别的,马克思的哲学是以实践为思考与理论基础,从根本上把哲学与实践全面地联系起来,切实地做到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面的人的哲学。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是科学社会主叉的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由之路。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与社会主义本质具有内在的历史和逻辑的一致性,是科学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有效产权制度,应该长期坚持并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人的本质问题,是许多研究亘古不变的主题。近些年来,人们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一股强劲的回潮态势,但对于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却似乎还远未达成某种学术上的共识。从哲学史上的各种回答来看,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给出了一个全面、准确的答案。萨特对当代存在主义哲学研究颇深,补充了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本文试通过比较马克思与萨特两位哲学大家的人本思想,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思考,以求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张强墙 《经营管理者》2013,(26):121-121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以生产实践为逻辑起点构建了与旧唯物主义相区别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在提纲中马克思围绕实践这一基础批判了费尔巴哈及旧唯物主义并且提纲中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重要概念之间关系的基本框架:即以人的物质资料生产实践为中心,在生产的过程中人类的本质自我实现并且在自然存在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存在以及相关的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国家一个多世纪的消费主义观念和行为造成的生态和环境的现实问题,推动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运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论述和思想来自觉地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于是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生态学。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马克思的重要思想和坚持不渝的理想目标,在其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这一理论既是他关于人的学说的组成部分,与人的本质、自由、解放等问题密切相关;又是他社会发展理想目标的重要内容,与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等理论紧密联系;因而使得这一理论具有了多角度、多层次、多规定性的特点。那么,应如何把握这一深透的理论内容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四个大的方面来把握,同时注意其各个方面中的多层规定性。人的诸方面能力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C内容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  相似文献   

11.
公司,作为社会经济活动最主要的主体,也是最重要的企业形式,公司的本质问题涉及到整个公司法律制度的建构和适用。目前学术界对此存在多种看法。鉴于此,笔者想通过对公司产生发展历程的分析,对目前存在的公司本质学说进行评述,透过现象揭示公司的要素,从而提炼公司本质,从理论的角度对公司本质进行剖析与定义,为公司本质问题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期待可能性理论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我国刑法学界的关注,但关于该理论的本质却少有论述,本文通过论证认为其本质是一种可谅解的动机,“可谅解”是从非刑法法规意义上评价的,这也是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非规范性体现,同时本文认为,期待可能性理论是从出罪和入罪两方面来发挥其功能的。  相似文献   

13.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18页)这是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机械论实质的基础上,从整体观点的高度对人的本质作出的科学论断。 不容否认,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探索是有功绩的。他摧毁了以神的本质说明和代替人的本质的宗教唯心主义观点,第一次从人自身出发说明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理想设想。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和社会主义的社会的奋斗目标,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过程中逐步推进其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角度浅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年马克思哲学探索活动中的“人”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理论活动始终围绕的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全部马克思理论实际上是一门关于人的解放的科学。尤其马克思哲学,直接就是一种始终以“人”的问题为宗旨,探求人类解放道路的哲学。这可以从青年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探索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中,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放在首位,这既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从根本上揭示了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仅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弄清的理论问题,更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在新世纪必须身体力行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曾对人的本质进行概括。他认为,从现实性上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同志、朋友、亲人就是这种现实性社会关系的重要部分。如何处理、发展这些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党政干部却不能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李银桥编著的《毛泽东生活实录》,以丰富且鲜为人知的史料,使我们对毛泽东的个人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也从他对同志、朋友、亲人等关系的处理上,更深刻地体会到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的伟大所在。毛泽东与同志、朋友、亲人相交,各有不同特色。他待人接物既很有原则,又很有人情味。他有…  相似文献   

18.
正1875年4月至5月初,马克思完成了对《哥达纲领批判》的书写。这是马克思晚年最后一部完整著作,是对其早期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思想的总结与提炼。这本书最主要的理论建树就是马克思把唯物辩证法具体运用在社会过程的分析,完整而科学地创立了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并阐述了实现这一目标所要经历的两个阶段和发展条件,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因而,《哥达纲领批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贯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主题和一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在收录其中的119篇文献中,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如何走我们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为我们正确、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本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过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对此解释并不十分明确,经济学教科书和课堂上灌输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一般表述为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也以此为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不是抽象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也就是说,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是现实的人、人本身或人的现实需要。因此,“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以人为本的真谛:从现实的人出发,从现实的人的现实需要出发,最终又回到人,回到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回到人的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