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一兵教授的《回到马克思》一书自 1999年出版以来 ,国内学界关于它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它已经不单纯是一本书 ,而是成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种“现象”或“事件”。这一“事件”能否真正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动力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此书的学术批评能否真正“到位”。鉴于此 ,本刊特组织《回到马克思》“原生学术谱系”中的一些学者 (包括作者本人 )来谈谈他们对《回到马克思》一书中尚存在问题的一些看法 ,以期通过这种“自我批评”式的学术批评 ,来展示对作为“事件”而存在的《回到马克思》一书的一种科学的再阅读  相似文献   

2.
张一兵教授的《回到马克思》一书自 1999年出版以来 ,国内学界关于它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它已经不单纯是一本书 ,而是成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种“现象”或“事件”。这一“事件”能否真正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动力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此书的学术批评能否真正“到位”。鉴于此 ,本刊特组织《回到马克思》“原生学术谱系”中的一些学者 (包括作者本人 )来谈谈他们对《回到马克思》一书中尚存在问题的一些看法 ,以期通过这种“自我批评”式的学术批评 ,来展示对作为“事件”而存在的《回到马克思》一书的一种科学的再阅读  相似文献   

3.
张一兵教授的《回到马克思》一书自 1999年出版以来 ,国内学界关于它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它已经不单纯是一本书 ,而是成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种“现象”或“事件”。这一“事件”能否真正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动力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此书的学术批评能否真正“到位”。鉴于此 ,本刊特组织《回到马克思》“原生学术谱系”中的一些学者 (包括作者本人 )来谈谈他们对《回到马克思》一书中尚存在问题的一些看法 ,以期通过这种“自我批评”式的学术批评 ,来展示对作为“事件”而存在的《回到马克思》一书的一种科学的再阅读  相似文献   

4.
张一兵教授的《回到马克思》一书自 1999年出版以来 ,国内学界关于它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它已经不单纯是一本书 ,而是成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种“现象”或“事件”。这一“事件”能否真正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动力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此书的学术批评能否真正“到位”。鉴于此 ,本刊特组织《回到马克思》“原生学术谱系”中的一些学者 (包括作者本人 )来谈谈他们对《回到马克思》一书中尚存在问题的一些看法 ,以期通过这种“自我批评”式的学术批评 ,来展示对作为“事件”而存在的《回到马克思》一书的一种科学的再阅读  相似文献   

5.
张一兵教授的《回到马克思》一书自 1999年出版以来 ,国内学界关于它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它已经不单纯是一本书 ,而是成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一种“现象”或“事件”。这一“事件”能否真正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动力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此书的学术批评能否真正“到位”。鉴于此 ,本刊特组织《回到马克思》“原生学术谱系”中的一些学者 (包括作者本人 )来谈谈他们对《回到马克思》一书中尚存在问题的一些看法 ,以期通过这种“自我批评”式的学术批评 ,来展示对作为“事件”而存在的《回到马克思》一书的一种科学的再阅读  相似文献   

6.
由南京大学哲学系孙伯、张一兵两位教授主编、有一批年轻有为的哲学博士参与写作的《走进马克思》一书(江苏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 1 2月出版 ) ,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中“南大学派”研究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又一力作 ,它坚持和发展了“南大学派”已经形成的理论倾向 ,对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了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的探讨。我认为该书具有以下一些鲜明的特点 :1 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使命感如果人们仅仅从字面来望文生义 ,那么 ,《走进马克思》一书的书名 ,如同此前出版的张一兵的《回到马克思》一书的书名一样 ,会使人产生一种…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创新与方法自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当代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 ,自觉的方法意识既是新成果的重要依据 ,也是学术规范的基本保证。本文把《回到马克思》以及新近出现的批评作为具体案例 ,着重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自觉意识、事实依据和理论逻辑以及学术批评的规范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强调必须通过方法自觉来沟通当代语境与马克思文本 ,从而凸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来,将马克思哲学看作是一种生产主义理论,并认为这种理论与人、主体理论构成了现代性的内容,成为批评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要件。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一书的“序言”中就认为,浪漫的生产主义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基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并没  相似文献   

9.
深度解释模式是近十年国内“回到马克思”理论运动所趋向的理论目标之一 ,它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回到马克思》一书为案例 ,从马克思哲学解释和马克思文本、文本逻辑和历史逻辑、文本语境和文本话语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深度解释模式的方法和视角 ,强调这种模式的建设是以马克思文本为基础 ,在当代科学方法论指导下揭示马克思哲学的理论逻辑和马克思所遵循的历史逻辑的过程 ,也是从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历史地进入当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学者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一书中指出,和马克思不断从哲学走向政治和经济学相反,西方马克思主义则改变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传统,不断从政治、经济学转向了哲学;“它注意的焦点是文化。在文化本身的领域内,耗费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智力和才华的,首先是艺术”~①,它注重对文化的研究和文化批评,最终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如何看待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理论转向?其文化哲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价值何在?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同情地理解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论题,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当代西方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1.
贾孟喜 《学术研究》2001,(10):27-29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广东省社科院、深圳市社科院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于2 0 0 1年 5月 2 6— 30日先后在广州和深圳两地召开 ,来自全国的 4 0多位专家学者和理论工作者出席了会议。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和提交论文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理解这是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的前提性问题。在当代应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呢 ?俞吾金指出 ,长期以来 ,人们是以“前康德的”方式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 ,对…  相似文献   

12.
国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进行必要的方法论反思 ,正确解决以什么方式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术语 ,依据什么标准评判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 ,依据什么来定位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西方思想图景中的位置等基本问题。张一兵的《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一书为国内今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论平台。  相似文献   

13.
王金福 《学术研究》2004,1(1):20-26
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对于正确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一些方面走近了马克思哲学,在另一些方面又远离了马克思哲学。为了有利于说明问题,本文也引用南斯拉夫“实践派”的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14.
阿尔都塞“断裂”说批判──兼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阿尔都塞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为界,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划分为“哲学”和“科学”两大阶段,是有见地的。但是,阿尔都塞描述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的两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第一,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意识形态”。哲学是“意识形态”,因而,“哲学”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其“史前时期的错误”,只有“科学”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第二,他认为,这两个阶段之间存在着一个“认识论断裂”。因而,不是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导致他的科学发现,而是恰恰相反,马克思必须“抛弃它的史前时期的错误”,必须“同…  相似文献   

15.
“回到马克思”的提出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既要回到马克思的理论文本 ,更要回到马克思的思维逻辑。从实践思维出发 ,把握时代精神 ,进行理论创新 ,才能锻造出“真正的哲学”来。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以来,<哲学研究>发表多篇文章,批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实践唯物主义"解读的学术主张.这些文章把马克思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跟一些中国学者"删除唯物主义后缀"而自立的"实践人道主义"等学说混在一起,然后用"自我循环"、"交互解释"等判词来断言必须"扬弃"实践唯物主义.他们又把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解释原则--"实践"解释原则硬性冠以"历史"解释原则的称谓,从而论证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名称,同时贬斥本来与之同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要求后者向前者"还原"、"回归"、"提升",将其话语统统纳入"历史唯物主义"的总范式下.笔者不同意上述对"实践唯物主义"的批评,以"实践论"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硬核、"实践"解释原则是马克思哲学的根本解释原则为哲学立足点,再次论证并肯定:在历史地形成的马克思哲学的诸多名称中,"实践唯物主义"是最能说明马克思哲学真正实质的名称.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或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也可以说,条件是:其理论硬核是马克思的"现实的人"的实践论.在这个意义上,同"实践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或者扬弃"实践唯物主义"的所谓"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哲学.  相似文献   

17.
对《资本论》进行政治哲学的解读源自西方学者,国内很多学者也在解读。什么是政治哲学,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相应地,他们对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表达也是不同的。《资本论》明显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但是一些从事政治哲学研究的人认为《资本论》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这样一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就只剩下两个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虽然《资本论》中存在一些人提出的政治哲学问题,但政治哲学是不会被马克思承认的。今天一些学者所讨论的政治哲学尤其是西方政治哲学,只能算作政治学的内容。他们所谈论的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如果按照一般学科体系来归类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如果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来归类则属于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算得上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只是阶级分析法,而它也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张一兵教授的新作《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 ,是对马克思的经济学文本的“几乎殚精竭虑的哲学解读” ,真实地揭示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 ,很值得一读。作者站在现时代的基础上 ,为了回答现时代所面对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而“回到马克思”。作者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具有新的理论视角和科学的解释学态度 ,分析精细 ,逻辑严密 ,见解独特而深刻 ,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能对读者产生一种心灵震撼的作用。这一著作对于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的实质和解决我…  相似文献   

19.
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以适应当代新的形势,这是摆在我国哲学界面前的一个极为严峻而紧迫的任务。在《论走出哲学回到哲学和发展哲学——对我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道路的反思之一》(见《江淮论坛》1988年第4期)一文中,笔者说明了我们只有突破传统的面向过去的研究道路,而象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那样,依据哲学是反思和哲学的发展是反思的深化的观点,不断地走出哲学,回到哲学,才能真正发展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20.
刘士林 《学术界》2001,(6):277-278
转眼之间 ,《学术界》改版已经整整两年了 ,她在这短短的两年中所取得的实绩是有目共睹的。其中又尤以其学术批评专栏对学界各种腐败丑恶现象的大胆揭露与曝光而引人注目。但在谈到中国学术的粗放现状时 ,我总是想起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讲的德国制度 ,尽管同样也应该向这种“低于历史水平 ,低于任何批判”的中国学术腐败“开火” ,但另一方面 ,我认为还应该把一部分精力转移到真正学理高度的学术批评上 ,也即不能把学术批评的内涵狭隘地等同于工商部门的打假功能上。因为那些属于学术道德范畴的问题只能是一种学术批评的初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