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政治道德是指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政治合法性的价值观念、政治活动的道德准则及政治主体道德品质的总和。政治道德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约束政治权力 ,调整社会政治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 ,直接决定着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的好坏。政治道德一旦失范 ,就会从根本上破坏国家的政治秩序和政治目标的实现 ,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 ,政治道德状况的好坏更是一个关系到社会能否实现平稳转型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加强政治道德建设不仅是稳定社会秩序、扭转社会风气的需要 ,…  相似文献   

2.
刘武军 《百色学院学报》2012,25(3):104-106,116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道德关系和道德秩序,体现着学生现实的道德状况和学校的德育效果。开展大学生道德心理发展特点研究,不仅能够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其实效性,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是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直关民族复兴的根本大计。实现公民道德的全面提高,可以采取多种途径,但是以多种文化方式,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有效地引领社会风气,塑造公民的道德素质,推动道德建设的不断发展,这却是为历史与现实所证明了的经验。对于在当前一些领域集中显现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以及其他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现象,对之要加以改变,不能脱离综合性的以文化塑造人的有效途径,这正是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现实发展作用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被大家所公认并共同遵守的,用以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道德。但悖论的出现却破坏了正常的秩序,破坏了社会风气,消解悖论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构建"道德公平性"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实施“以德治国”方略 ,提高国民道德素质 ,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 ,道德公平性问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必须注重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对称性 ,如果倡导、确立和构建起了道德公平性原则和机制 ,就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接受和践行道德规范 ,有利于更好地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道德文化素养的培养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作用。当前存在社会道德失范、诚信严重缺失、是非标准混淆、各种现实诱惑、道德情感冷漠、追求物质享受、媒体负面宣传等突出问题,可以采取坚持先进道德文化的舆论导向、营造正气压倒邪气的社会风气、强化法制对于道德行为的规范、树立国家公务人员的道德形象、整顿和抵制教育界反道德文化行为、把道德文化纳入社会评价体系等策略应对。  相似文献   

7.
道德评价是社会道德活动的重要环节,它既是社会道德状况的一种明显标志,又对社会道德生活状况产生着重要影响.社会正常道德秩序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道德评价的积极作用;而社会道德秩序的紊乱,往往与道德评价的混乱和无力有直接的关系.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综合改革,也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道德生活新秩序,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对道德评价及其标准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诚信--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范畴和市场经济伦理的支柱,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风尚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工程。必须加强诚信道德教育,把诚信从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建构社会信用体系,以现代信用制度来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9.
由于道德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通常都要通过道德判断之“应该与否”的断言引导社会舆论才能实现,所以,在道德净化社会风气的过程中,道德判断成了其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但是,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和制约,道德主体在对道德客体的道德判断中常常会出现误判现象,从而严重地妨碍着道德净化社会风气作用的有效发挥。在道德判断中,道德主体能否在情感与理性之间先行调整好自身的态度,以及在此基础上能否通过事实认知和道德认知正确处理道德主体与道德客体之间的关系,能否在不同甚至矛盾的道德知识之间进行合理地权衡,乃至能否在处理复杂情况下道德当事人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效果之关系时正确地选择关注的重点,都应该是如何避免道德误判从而提升道德判断准确性的基本问题。若是处理好了这些基本问题,那么,我们就能在提升道德判断准确性的基础上更为有效地实现道德之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固守一种表面话语事实真假性的判断标准并把谣言当作一个孤立的偶然事件的谣言观已为严肃的谣言研究所批判。事实上,谣言的生成常常指向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其集体记忆的脉络,是一种表征社会权力冲突的道德话语策略。对E村谣言的案例分析表明,谣言不仅把村民的集体记忆重新予以现实化,而且表达了村民在村治秩序危机下重建宗族道德秩序的期望,从而使谣言成为该宗族社区治理转型的社会隐喻。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文学和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的社会现实把文学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推到了我们面前。在社会转型时期,不管是新生的,还是腐朽的,都非常突出地表现在伦理道德领域。而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中,道德正是作为最恒常、最根本、最普遍、最贴近的中介而存在的。以往只专注文学的独特性而轻视其相关性的研究状况是应该检讨的。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中西美学的交汇中,文学的道德性问题是应该提出,也必须提出的  相似文献   

12.
乔治·艾略特捕捉到了弥漫于19世纪英国社会的情感结构,多角度探讨了工业化浪潮下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对人类社会的精神冲击。在传统的宗教性超越秩序解体的情况下,如何找到新的现实秩序的支撑,从而摆脱道德上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解决现代性道德文化危机是乔治·艾略特追问的问题。作者提倡通过扩大人类同情心和“尽义务”来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个人及社会道德进步,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文明社会中的自由问题,卢梭提出了公意概念和社会契约论,希求人们在公意和社会公约的基础上共同构建道德共同体,并作为遵守社会公约的共同体成员而获得自由。然而,道德共同体只是缺乏普适性和现实可行性的理想国,这构成了卢梭哲学中的自由难题。马克思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把现实的人设定为其哲学的出发点,从而揭示了现实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合理化是实现自由的必由之路。此外,他试图回归市民社会领域探求自由问题的根源,否定了在卢梭式的政治国家中实现人的自由的方案。通过对资产阶级私有制和资本的彻底批判,马克思最终实现了对卢梭哲学中自由困境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偏见,是社会惰性;道德偏见,更是一种巨大的社会惰性。考察和研究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道德偏见,对建立科学的道德理论,形成健康的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术不端并不单纯是一个学者的道德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学术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它的泛滥不但极大浪费社会资源和学术生命,扼杀学术创新,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而且毒化教育环境,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败坏社会风气,助长社会的不道德行为,使整个学术界和知识分子丧失社会公信力,最终摧毁国家的根基与发展能力。现在中国学术界已经到了必须正视学术不端泛滥的严重危害,痛下决心,整治学术不端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转型期的发展性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面临着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而要成功地实现这一转型,采取"稳中求进"的发展性控制模式是当前中国的必然选择.发展性控制是在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谋求社会高速发展的社会控制模式.它以重建社会公平的现实,实现利益的新平衡,形成稳定的道德秩序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保持社会的稳定等为目标.同时,它又主张积极地选择和利用多元的社会控制手段,采取综合治理的控制模式,并强调众多控制手段的综合协调运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巨大变迁使人们对部分风尚犯的存在价值提出质疑,对风尚犯价值评价的基础在于:首先要明确风尚犯的概念,通过解析其特征展示其内涵,进而对古今中外关于风尚犯的法律规制进行评说。文章提出了我国当前对刑法中部分风尚犯除罪化的理论和现实理由,试图为我国的理论界与司法界设立一个新视点。  相似文献   

18.
康德从严格意义上提出了道德自律和他律的概念,其弊端由黑格尔指出并纠正,但直到马克思恩格斯才以辩证唯物史观将二者统一起来。过于强调道德自律或他律,或认为道德是无律的观点都值得商榷。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关节点在于理解道德之"律"的强制性。要把道德的自律和他律真实地统一起来,既要建立适应合理伦理关系的社会道德体系,也要建立与社会道德相独立的个体道德,建立有层次性的道德评价体系,并使道德个体融入现实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的道德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19.
网络社会中大学生道德修养刍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与现实社会相比 ,网络社会是一个更趋于自律型的社会 ,因而道德在维持网络秩序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在网络社会里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培养基本的道德意识 ,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20.
作为古典自由主义集大成者的哈耶克,突破了以往仅在道德层面讨论自由的传统,把自由概念由哲学概念转变为社会科学的概念,这主要是因为其自由概念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哈耶克在继承古典自由主义主张个人主义的传统下,同时指出了个人理性的有限性,指出文明的进步绝非理性预先设计的结果,而是有赖于社会演化过程中自生自发的社会秩序。作为哈耶克自由概念的三大理论基础,研究个人主义、反唯理性和自生自发的秩序是深入认识其自由思想的前提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