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体系转型加剧,各种全球性议题中,国家间或国家与区域组织的经济关系已成为各自需首先解决的问题。中国与海合会国家作为后发国家,在此期间的国内外环境经历着巨大的冲击,双方发展在地缘经济上呈极强互补趋势,自贸区建设谈判也一直在议题之中。中国在总体发展战略和外交布局下,着力提升经济外交,海合会国家则是中国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实践的重要对象之一。本文试探讨双边地缘经济联系,梳理中国与其经济外交脉络,明晰在当前国际体系转型和金融危机背景下,各自的利益诉求,展望双方进一步合作以达共赢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国际体系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时刻,单极秩序在削弱,多极力量在崛起,中国成为新的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越来越深地融入国际体系的过程中,中国的外交理念与实践也发生变革.在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中东地区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在外部势力影响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多支力量兴起并日趋活跃.欧美等大国之间的关系演变及政策变化将对中东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的中东外交将变得更加积极和富有进取性,同时也更加重视多边合作及与欧美等大国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国际体系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时刻,单极秩序在削弱,多极力量在崛起,中国成为新的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越来越深地融入国际体系的过程中,中国的外交理念与实践也发生变革。在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中东地区政治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在外部势力影响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多支力量兴起并日趋活跃。欧美等大国之间的关系演变及政策变化将对中东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的中东外交将变得更加积极和富有进取性,同时也更加重视多边合作及与欧美等大国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贸易长期维持着以制成品换原油的格局,近年自海合会国家的非油气商品进口迅速增长,其中主要是石化产品。海合会国家石化产品将冲击中国市场,国内有关石化企业应积极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非油气进口商品的增长将加剧中方逆差,可以扩大服务贸易等方式平衡双边贸易。中国在海合会国家的承包工程业务正向大型化发展,但原有廉价劳务优势在逐步减弱,应尽早实施属地化经营。海合会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中海自贸区谈判不宜久拖不决。  相似文献   

5.
二战爆发前,英、法、美、日等列强形成了多极格局,其中英法在中东开展了殖民外交,其本质是掠夺;二战后,美苏超级大国形成了两极格局,开展了联盟外交,其本质是控制;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超多强格局"向"后一超多强格局"演变,以美、俄、欧和日本为代表的大国和大国集团在中东谋求扩大军事影响,开展准联盟外交,其本质是维护军事安全.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国家也在中东开展准联盟外交,但主张在平等协商和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应对共同发展问题,其本质是维护民生,中阿合作论坛、中国同埃及、沙特和苏丹等核心大国的双边合作机制以及中东热点问题解决机制是中国开展中东准联盟外交的三个主要平台.新时期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是国际体系转型的必然结果,中东安全体系多元化、经济相互依赖和大国身份转变使大国在中东的准联盟外交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进入碳中和时代,世界能源体系正在发生绿色变革。加速能源转型是新时代海合会国家迎合全球能源需求、履行减碳承诺、构建低碳经济、塑造现代国家的必要选择。立足资源优势和发展利益,海合会国家追求能源融合转型,即促进各种能源资源的融合开发,包括油气产业的低碳转型、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氢能开发。近年来,它们在行动上取得了一定进展:“油气+CCUS”等措施快速落地;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大幅增长,但高碳的发电结构并未改变;多个氢能项目启动建设。能源融合转型面临部分国家缺乏转型决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足、开发模式比较单一、能源补贴抑制投资、技术实力有待增强等严峻挑战。中国是海合会国家能源转型的重要合作伙伴,可开拓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新领域,与区域国家共建碳中和时代的能源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美国插手海湾事务,客观上使海湾各种力量重新趋于平衡。美国主导海湾防务,必然会按照美国意志行事,以使海合会国家的安全利益服从于美国全球战略利益,这与海合会国家寻求美国庇护的初衷产生了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矛盾越发凸显,海合会国家的不安全感也越发强烈。虽然这些问题目前不会阻碍双方安全合作的进程,但会影响双方全面合作的深度。  相似文献   

8.
美国插手海湾事务,客观上使海湾各种力量重新趋于平衡。美国主导海湾防务,必然会按照美国意志行事,以使海合会国家的安全利益服从于美国全球战略利益,这与海合会国家寻求美国庇护的初衷产生了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矛盾越发凸显,海合会国家的不安全感也越发强烈。虽然这些问题目前不会阻碍双方安全合作的进程,但会影响双方全面合作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海合会国家高度重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水平位居地区前列。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数字经济合作是双方合作的新亮点,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双方在数字经济发展领域的战略契合度高、优势互补性强、高水平合作潜力大,而新冠疫情带来的新契机也为双方数字经济合作拓宽了合作领域。当前,双方数字经济合作面临高端数字人才短缺、数字本土生产能力不足、网络安全问题不断加剧、数字治理体系滞后以及美国等西方大国的干涉等现实困境。未来,双方可通过加强政策沟通对接、完善合作机制、创新数字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加强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建设合作、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等路径推进数字经济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末以来的科索沃人道主义危机和独立问题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海合会从科索沃的伊斯兰背景及其民族遭遇入手,一方面支持科索沃穆斯林的权益及获得伊斯兰国家身份,另一方面支持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行动,承认欧盟在科索沃独立等问题上的主导作用,这实则体现了海合会游走于伊斯兰体系和现代国际体系之间的双重合法性建构。海合会在科索沃问题上的大国外交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这对于考察海合会对地区和全球其他事务的参与提供了经典案例和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1.
安全利益与发展利益成为海合会对外关系的两大目标,是其制定对外政策的隐性逻辑。30多年来海合会的对外关系发展具有一定规律性,即当国际和地区环境恶化时,成员国倾向于用一个声音说话,并在安全领域形成密切合作、构筑"安全共同体";当外部局势趋于缓和时,海合会则朝着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迈进,发展问题上升为地区合作的重要议题,构筑"经济共同体"成为成员国努力方向。在海合会区域安全和经济整合过程中,当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趋同时,其对外政策往往产生较好效果,反之则效率低下,2008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和2010年底以来的中东剧变就是例证。中国应把握好海合会对外关系演变的基本逻辑,在政治安全与经贸发展两大领域提升与海合会战略关系。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中东剧变的冲击,海合会在联合维护成员国政权稳定的同时,对内深化合作,对外趁势扩员,拓展地区影响。海合会在坚持内部深化策略的同时首次选择扩员,其根源在于海合会国家对自身根本利益的认知,对维护国内政治制度安全稳定的偏好在其区域经济合作中始终发挥着幕后主导作用。海合会内部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向民生相关的社会经济领域扩展深化,并逐步从消极一体化向积极一体化迈进,同时政治安全因素在海合会经济合作中的幕后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沙特的领导核心地位也愈加突出。中东剧变使海合会在中东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其引领中东区域经济合作的难度也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3.
周华 《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3):75-80,F0003
海合会与欧盟有关建立自贸区的谈判已经持续了20多年。2008年欧盟在与海合会签署自贸区协议的最后一刻突然反悔,拒绝在协议文本上签字,海合会方面随后愤而宣布搁置与欧盟的相关谈判。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互不妥协立场,导致谈判再陷僵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双方的经贸关系、回顾双方的谈判历程,来探讨谈判陷入僵局的深层次原因以及打破这种僵局的可能性,并为正在进行的中国与海合会之间的自贸区谈判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合会国家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地区,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与海合会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及中海FTA建设的主要障碍。2001~2013年,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双边贸易总额增长了近15倍,中国成为海合会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沙特、阿联酋是中国在中东地区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贸易伙伴。中国对海合会国家直接投资增长快,但规模较小,海合会对中国的投资集中于石化和金融领域,海合会国家是中国对外工程承包的重要市场。中国与海合会已经举行了五轮FTA谈判,中国应抓住此次国际油价暴跌的机会,加大从海合会进口原油的力度和规模,加快建设石油战略储备,借助建立中海自贸区消除石油贸易的"亚洲升水"问题,推动我国与海合会国家的"1+2+3"经贸合作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公共外交在中国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从中央最高层到外交执行部门都高度重视推动中国公共外交,甚至包括媒体、大中企业和普通公民参与公共外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公共外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公共外交能够受到全国范围内如此高度的重视,是一件可喜的事情,这对于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总体来看,当前中国公共外交有机遇,也有挑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金融合作形式日益多元,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双方进一步开展金融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金融合作深度有限,具体表现为金融合作规模增长缓慢,互设金融机构数量不足,合作水平参差不齐、层次不高,平台作用不足等问题。本文从政治环境、金融体系、文化认同等方面分析影响中国与海合会国家金融合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从政治评估、战略对接、货币结算、文化认同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中国与海合会国家金融合作水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东外交当前正在经历着一场自发的转型过程。它已不再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或预测,而是一个伴随着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而正在发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东剧变对阿拉伯世界整体格局和阿拉伯板块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产生了深刻影响。阿拉伯世界转型促使海合会正不断向阿拉伯君主共同体转型,也加快了东盟本身及其许多成员国的民主化进程。面对当前海合会从海湾次地区力量迈向中东地区性力量的战略走向,东盟在政治与经济层面加强了与海合会的协作,海合会的大国外交战略也将不断变化中的东盟纳入其重要战略目标领域。尽管如此,双边政治合作仍滞后于经贸合作,东盟—海合会自由贸易区仍是未来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作为提升中国软实力这一宏大战略的一部分,中国电影也成为海外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20.
刘雅文 《现代交际》2010,(6):111-112
本文通过对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转型的内容和特点的总结,试图从影响本次外交转型的国内因素角度出发对这次重大的外交转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