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先秦文化的经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我国文化轴心期的先秦文化具有显明的经世特征 ,这有两个方面的理由 :一是从大部分形成于这个时期经孔子整理的《六经》来看 ,具有经世特征 ;二是从这个时期的儒、墨、道、名、法、阴阳等诸子来看 ,具有经世特征。大部分产生于文化轴心期的中华元典和先秦诸子是中国一切学术的源头 ,其经世特征对这之后的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使之成为一种伦理———政治型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华元典作为中华民族早期的文化经典,对中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历代当政者站在有利于政权巩固的立场,推举高扬了提倡尊卑有序的儒家元典,冷落排斥了伸张民众权利的墨家元典,宽宥容忍了秉持明哲保身的道家元典,采纳贯彻了主张君权至上的法家元典。以《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典籍为代表的中华元典,被历代当政者从政治利害角度进行解读吸纳,成为历代当政者根据功利需求进行选择利用的政治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元典精神的近代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典是距今两三千年前“轴心时代”的创作物,包藏着民族精神的基元。这种“全息性文化基元”某些部分的新生,取决于后来时代提供的条件。考察近代思潮对元典精神的承袭发扬和扬弃创新,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在这一空前的社会大转型时期,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难免出现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化倾向,这种状况也必然对高等院校产生一定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高等教育中出现的过度功利化甚至势力化的趋势,表现为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人文、重操作轻思想的倾向。与重视学科的完整性相比较,我们的高等教育相对忽视人的完整性,对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个性培养、思想品德、素质能力的培育重视不够。有鉴于此,我们利用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动员和集结对我国历史文化学有专长的教授、博士,面向全校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元典导读系列课程",讲授《论语》、《道德经》、《礼记》、《诗经》、《易经》、《孟子》、"周秦诸子"等传统文化经典课程,并且为此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元典导读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也获得了河南省教育厅和郑州大学的立项资助。在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认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从其具有恒久价值和普适意义的视角来看,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共同财富,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人文情怀的养成、崇高理想的树立,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期刊出的系列文章,正反映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在这一空前的社会大转型时期,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难免出现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化倾向,这种状况也必然对高等院校产生一定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高等教育中出现的过度功利化甚至势力化的趋势,表现为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人文、重操作轻思想的倾向。与重视学科的完整性相比较,我们的高等教育相对忽视人的完整性,对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个性培养、思想品德、素质能力的培育重视不够。有鉴于此,我们利用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动员和集结对我国历史文化学有专长的教授、博士,面向全校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元典导读系列课程",讲授《论语》、《道德经》、《礼记》、《诗经》、《易经》、《孟子》、"周秦诸子"等传统文化经典课程,并且为此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元典导读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也获得了河南省教育厅和郑州大学的立项资助。在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认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从其具有恒久价值和普适意义的视角来看,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共同财富,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人文情怀的养成、崇高理想的树立,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期刊出的系列文章,正反映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在这一空前的社会大转型时期,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难免出现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化倾向,这种状况也必然对高等院校产生一定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高等教育中出现的过度功利化甚至势力化的趋势,表现为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人文、重操作轻思想的倾向。与重视学科的完整性相比较,我们的高等教育相对忽视人的完整性,对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个性培养、思想品德、素质能力的培育重视不够。有鉴于此,我们利用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动员和集结对我国历史文化学有专长的教授、博士,面向全校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元典导读系列课程",讲授《论语》、《道德经》、《礼记》、《诗经》、《易经》、《孟子》、"周秦诸子"等传统文化经典课程,并且为此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元典导读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也获得了河南省教育厅和郑州大学的立项资助。在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认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从其具有恒久价值和普适意义的视角来看,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共同财富,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人文情怀的养成、崇高理想的树立,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期刊出的系列文章,正反映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在这一空前的社会大转型时期,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难免出现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化倾向,这种状况也必然对高等院校产生一定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高等教育中出现的过度功利化甚至势力化的趋势,表现为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人文、重操作轻思想的倾向。与重视学科的完整性相比较,我们的高等教育相对忽视人的完整性,对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个性培养、思想品德、素质能力的培育重视不够。有鉴于此,我们利用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动员和集结对我国历史文化学有专长的教授、博士,面向全校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元典导读系列课程",讲授《论语》、《道德经》、《礼记》、《诗经》、《易经》、《孟子》、"周秦诸子"等传统文化经典课程,并且为此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元典导读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也获得了河南省教育厅和郑州大学的立项资助。在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认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从其具有恒久价值和普适意义的视角来看,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共同财富,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人文情怀的养成、崇高理想的树立,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期刊出的系列文章,正反映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船政文化的开拓者们曾经造就亚洲最先进的近代造船基地和近代海军,培养出许多近代新型人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然而,由于清朝政府未能及时进行全面深刻的体制改革,中国近代船政创新惨遭失败;由于许多中国人深受君主专制主义观念的束缚,中国文化转型之路曲折漫长。认真吸取中国近代船政文化历史所提供的经验教训,有助于尽快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9.
徐宏力 《东方论坛》2005,(2):24-27,63
泰勒是西方科学管理之父,他研究的是企业管理,其理论的基本特点是重视"规制";孔子为中国文化管理之父,其着眼点在经世治国,亦即公共管理,其思想的焦点是"和治".规制强调物本、理智、常效、他律与刚性;和治强调民本、亲情、长效、自律与柔性.泰勒思想作为科学管理元典已有共识,孔学在文化上的同等地位也有历史依据与逻辑依据.孔子是最早在管理中重视人文关怀的人之一,其对群体性的关注,也与现代文化管理追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建设具有何种关联,这是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一个核心议题。在"现代/传统"二元对立范畴中,"传统"逐渐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化了的话语,与传统相关的文化要素基本上被归入旧世界、旧秩序的符号谱系中。在此分类范畴中,西方文化代表着现代、全新、开放、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则被认为是滞后的、沉重的、狭隘的,因而是需要变革的。作为这种认知方式的实践,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法律改革总体上走的是西化的路子,大规模移植西方社会的法律制度,深嵌了东方主义逻辑。在法律移植的路径中,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被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事项,并且传统文化会阻碍现代法治建设,需要被批判、摒弃。当法律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冲突时,东方主义的思维方式使我们习惯于从中国文化的价值理念层面来寻找原因,如中国人的观念、习惯等。但司法实践一再证明,不受道德和价值观支持的法律系统容易失效,因此,法治建设需要观照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一味地无视它、摧毁它。  相似文献   

11.
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妥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价值取向、思维模式以及基本理论体系,大多诞生于距今两千多年的春秋战国这一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记载这些思想的典籍如《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艺"以及《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墨子》《孙子兵法》等,被公认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元典。引导大学生以扬弃的态度重读经典,既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又有利于树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坦荡诚信以及保护环境的正确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文化记忆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具备跨越历史时空的穿透力。中国文化元典正是将中国原创的古典智慧凝结成系统性、深植性和可塑性的文化记忆,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延续的精神命脉。在数字力量的驱动之下,元典数字记忆的传播要素在已有基础之上将深化整合,元典价值的重现将从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等多方面拓展出新的可能。历史上的元典文献、资料、图片,以及与元典相关的碑刻、建筑、雕塑、艺术品等可通过数字化迁移形成“经典文献记忆”;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元典文化,如国学修习、风俗节日等可通过数字化的文字记录、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形成“活态传承记忆”;网络空间中直接生成的元典数字信息及相关的记忆实践,例如社交网络中的经典赏析、记忆征集、分享互动等,则可通过一定的信息保存机制和互动传播机制构建“数字原生记忆”。随着大众媒介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融合演进,曾经以人为主导的数字媒介逐渐过渡到以数据驱动的新型智媒阶段。智媒平台所具有的数据整合、自动化生产、精准传播等功能,可为元典的数据存取、知识呈现、可视化表达等实践提供更具关联性、延展性、智能性的记忆图景,既能成为元典数字记忆再造的关键路径,也从另一...  相似文献   

13.
字以通词,词以通道,道以承教。“道”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异常丰富的内涵,武汉大学李建中教授的著作《元典关键词研究的理论范式》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化元典关键词研究”的重要成果暨“中国元典关键词研究丛书”(六种)和“中华字文化大系丛书”(八种)的基础和纲领,通向元典之“道”,又以元典为“道”,开辟了中华元典关键词研究的通变范式,同时,又根植学术,耕耘讲坛,赓续传统,指向未来。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的话(王星光):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已经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在这一空前的社会大转型时期,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难免出现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化倾向,这种状况也必然对高等院校产生一定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高等教育中出现的过度功利化甚至势力化的趋势,表现为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人文、重操作轻思想的倾向。与重视学科的完整性相比较,我们的高等教育相对忽视人的完整性,对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个性培养、思想品德、素质能力的培育重视不够。有鉴于此,我们利用综合大学的学科优势,动员和集结对我国历史文化学有专长的教授、博士,面向全校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元典导读系列课程”,讲授《论语》、《道德经》、《礼记》、《诗经》、《易经》、《孟子》、“周秦诸子”等传统文化经典课程,并且为此提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元典导读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也获得了河南省教育厅和郑州大学的立项资助。在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认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从其具有恒久价值和普适意义的视角来看,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共同财富,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人文情怀的养成、崇高理想的树立,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期刊出的系列文章,正反映了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的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权威主义是在传统政体与价值规范瓦解,但新的法理型规范体系尚未确定的情况下的重要权威形式,它能有效抑制转型时期出现的价值失范和社会冲突,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进而推动经济发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走上了权威主义的道路,并在叶利钦时期形成了权威主义的政治结构."新权威主义"是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后的政治体制特征,也是叶利钦时代政治形态的延续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主要阐述了中国宗法文化传统对"单位人"伦理选择的影响.由于单位组织资源的不可流动性,个人对单位、单位对国家的依附成为改革以前社会关系中的普遍状态.单位在对其成员家长式的权威、高度强调集体利益以及其所承担的全面责任等等方面与传统的家族企业相比,体现着一定的相似性.这种形式上的多样性揭示出宗法文化对不同组织成员伦理选择上的某种根性等级均衡造就的平均主义、集权主义传统造就的依附与顺从以及以家庭为中心的交往传统造就的特殊主义交往模式.  相似文献   

17.
希伯来《圣经》记载了希伯来(犹太)民族早期所经历的游牧式的文化迁徙及其对周边异质文化的采借、融合和冲突。作为一个跨文化的文化元典,《圣经》的跨文化思想资源表现在它的一神论思想和单种论学说,也表现在它的民族学思维,特别是《圣经》对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意识的交织融合,是《圣经》跨文化思想和思想方式的特质所在。《圣经》的跨文化意义表现在它在元典传承中的超神学价值、普世意义、丰富的思想方法论价值和科际整合视野,以及它所显示的突出的现代性和前沿性上。《圣经》的跨文化元典意义对于反思全球化时代的文明冲突和文化难题,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治文化的历史转型即由专制政治文化向民主政治文化的历史变迁.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理性超越,开启了中国政治文化历史转型的先声;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民本思想又成为中国人接受西方民主思想的中介和桥梁;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人性解放运动,提出了全面改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任务.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加快,我们要弘扬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在消除封建残余思想影响的同时,改造和利用民本思想,并与民主文化相融合,这是实现中国政治文化历史转型的重要途径.那种企图用所谓"新民本"思想作为政治文化建设目标的想法,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倒退.  相似文献   

19.
文化建设包括核心价值建设与生态群落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途径.企业文化建设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个"理性化"的价值基础,这个"理性"包括功利计算的理性和思维方法,也包括社会行为从欲望向伦理的提升;企业文化建设还为当代中国文化提供了新的文化楷模,它作为中国文化转型的微观试验将对中西文化的融合、现代与传统的交汇等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提供新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0.
回归原始儒学、重新解读元典,已成为儒学思想发展史上不断重复的现象。顾炎武认为:回归元典,必须拨乱反正,必须把被曲解和被遮蔽的元典本旨重新发明出来;这就必须运用一些新的学术方法和规范,如知音考文以读经等,对原有的学术思想进行改造,以正本清源、复归本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