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什么是美学呢?每门科学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弄清了美学研究的对象,也就可以回答什么是美学了。然而,困难的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并不象其他学科那么明确,因此,对于美学也就不象其他学科那样,有个明确的一致的看法。例如动物学,它是以动物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动物学就是关于研究动物的一门科学;文艺理论是以文学作为研究的对象,因此,文艺理论就是关于研究文学的一门科学。这些,都是十分清楚的。可是美学呢?什么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呢?这就不那么清楚了。首先,各种自然现象,如象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阵鸟鸣,以至日月光华、名山大川、小桥流水等等,无不可以作为我们审美的对象,无不可以引起我们审美的感情和评价,因此,无不可以作为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美学也不例外. 但是,自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便一直存在着争论.从历史上看,鲍姆加敦把美学界定为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黑格尔则把美学的研究局限于艺术范围,主张以艺术美为研究对象,因此,他把美学界定为“艺术哲学”或“美的艺术哲学.”这种争论相沿至今. 仅以苏联和我国为例. 1940年以前,苏联美学家大都认为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是研究美感、审美趣味、人的  相似文献   

3.
科学研究的对象,归根结底是以有利于实现研究目的为选择标准的。以寻找“美”为目的的西方古代美学,形成了美、美的事物、艺术等研究对象;现代美学以审美心理为研究对象的潮流,是没有完成研究目的转变的产物;研究目的从追求最终的本体转向对审美发生过程的研究,是现代美学与古代美学最根本的区别;这种变化,最终导致把审美现象作为现代美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
旅游美学研究对象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诸多旅游美学研究对象论及的是旅游审美 ,而非旅游美学 ,应归属于当代大众审美文化范畴。以美学研究对象为参照 ,旅游美学应合理地理解为主体动态生命美的本体研究。它是生命美学的丰富、扩展和延伸 ,也是生命美学的具体化和深化  相似文献   

5.
一切学科都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因为学科就是按照不同的研究对象来划分的.研究对象不同.学科本体的构成也就不同.毛泽东同志曾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他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对于一门新兴学科来说,能否为自己确定研究对象,是该门学科能否确立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
试论图书馆美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图书馆美学的研究对象胡广东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图书馆美学已经逐渐成为图书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关于图书馆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目前学术界虽然已不乏卓见,但在对象的内涵、范围等具体问题的认识上,尚存仁智不同的一些认识与见解。本文结合学科的实际,...  相似文献   

7.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那末,什么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呢?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各有不同。我认为,还是马克思自己讲得最好。他曾经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就是要消灭一切阶级”。 为什么说消灭一切阶级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呢?因为阶级的存在仅仅是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是同私有制的出现和存在分不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是资产阶级生存的基础,是资产阶级进行剥削和压迫的根本条件,也是无产阶级被压迫和被剥削的根本原因。因此,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消灭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从而消灭资产阶级和任何剥削阶级,进而消灭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就成为无产阶  相似文献   

8.
美学重建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是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当今的中西方美学界可谓共同出现了一种"审美"转向。在美学对象问题上,如果说从古希腊至今的西方美学经历了一种从美,到(纯)审美,到艺术,再到(泛)审美的演变,那么建国以来至今的国内美学研究,则经历了一种从美与艺术到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的美和艺术,再到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审美论的更为错综复杂的历程。我们的美学重建也正是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起点。坚持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可以防止那种预成论的美学观,可以使美学研究更具有包容性,也可以更好地克服美学研究上的主客分离的二元论。但美学的重建工作并不能仅靠转向审美"活动"来完成,而且还需要对"审美"概念本身进行反思和重塑,以期重构一种更具整合性的、能对各种审美活动包括自然生态审美、日常生活审美、身体审美、艺术审美等,既具有解释性,又具有批评性、构成性的美学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哲学思潮的影响下 ,美学被极端地狭隘化为对艺术的定义 ,造成美学严重地脱离社会生活和艺术实践。当代西方美学家在摆脱这种狭义美学时不约而同地回到鲍姆嘉通对美学的原初定义 ,将美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广大的感性生活领域 ,甚至将美学扩大为整个哲学的基础。这种广义美学的发展倾向 ,在中国现代美学中以蔡元培最为著名。我们今天回到蔡元培 ,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与西方当代美学家回到鲍姆加通同样的意义。这不仅涉及到对蔡元培美学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定位问题 ,而且可以为今天的美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美学研究一直以艺术为主要对象,这是不能满足人们多方面审美要求的需要的。美学研究的对象应从研究人类精神产品扩大到人类的物质生产领域,使人类在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实践中,都能得到美的享受。美学可分为若干个分支,诸如哲学美学、艺术美学、生活美学、自然美学、审美心理学、审美教育学等,使美学研究既专一集中,又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11.
书法创作心理研究─—兼与吴振峰先生商榷杨春晓,孙本杰东汉大书家蔡邕在《笔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相似文献   

12.
传统知识论一直认为知识就是有理由的真信念。然而这一看法在本世纪60年代却受到了美国哲学家盖梯尔提出的反例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盖梯尔反例的评析,指出了传统知识定义的缺陷,建议将知识重新定义为:知识就是能用理由证实的真信念。  相似文献   

13.
美学研究对象自美学学科产生以来迄今悬而未决。它的不确定 ,直接影响美学学科定位乃至研究内容的确定 ,导致美学学科的不成熟和衰微。2 0世纪拒斥形而上、拒斥本质 ,试图把美学对象转向经验现象 ,然这一转向不仅没能改变美学处境 ,反使美学边缘化 ,几近消解。重新反思美学与形而上的关系 ,尤其是海德格尔关于艺术本质的论述 ,对我们思考美学研究对象深有启示。  相似文献   

14.
案头放着一部新著《美学引论》(杨恩窘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引论》),这是近期我国美学研究取得的一项可喜的成果。《引论》建构了一个规模可观的新的体系。它既有对当代美学的反思、总结,又有新的探索与建树,拜读之余,兴味盎然。如果和十几年前,新时期开始时我们的美学状况做一个比较,那么,《引论》所展示的成果,不能不刮目相看。七十年代末,那是一个百废俱兴的年代。美学也开始复苏了。不少高校都忙着把荒废了十多年的美学课程开出来。但那时,全国连一本自己编写的教材都没有。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还在精…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与偏离”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最基本的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艺术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意识形态论、人性异化论几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但同时又在美学方法、美学方向、美学精神、美学基点几方面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偏离并不是背叛,而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在西方学术传统影响和20世纪特定历史条件下合乎逻辑的延伸。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哲学思潮的影响下,美学被极端地狭隘化为对艺术的定义,造成美学严重地脱离社会生活和艺术实践。当代西主美学家在摆脱这种狭义美这时不约而同地回到鲍姆嘉通过美学的原始定义,将美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广大的感性生活领域,甚至将美学扩大为整个哲学的基础。这种广义美学的发展倾向,在中国现代美学中以蔡元培最为著名。我们今天回到蔡元培,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与西方当代美学家回到鲍姆加通同样的意义。这不仅涉及到蔡元培养美学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定位问题,而且可以为今天的美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把对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在揭示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揭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互关系的规律。(二)应该把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之内,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当然,  相似文献   

18.
作为结构北义者,德里达积极主张消解意识形态对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把传统哲学称为“逻各斯中心主义”,通过解构消解传统哲学的思、语言、在场意义之间的同一性,并认为这种断裂是引入“解构”境界的桥梁,以追求消除真实语言与虚构语言、或哲学语言与文学言语之间的界线为目标。在构建其解构体系过程中,德里达运用了马克思的“实践”、“物质”、“经济”、“扬弃”、辩证法等概念和方法,并在某些方面显示出了与马克思的一致性,但这种“解构方法”却是一种“文字”游戏,而非马克思的物质性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20.
陶渊明在古典诗人中第一次将中国士大夫内在性格冲突中摆脱社会通用文化,寻求文人特有的精神家园的这一面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使之成为知识分子精神的一种象征,他的田园诗也因为表达了这种近年纯粹的精神乌托邦的理想追求,为此后一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奠定了一个永恒的艺术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