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希望所在.现代化模式不同意味着进入未来社会的具体方式不同.资本主义现代化使其离共产主义的门槛不是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了.现实社会主义是一些民族为避免资本主义的弊端而选择的一条现代化道路,其历史使命是为使自己变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和最终进入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希望所在.现代化模式不同意味着进入未来社会的具体方式不同.资本主义现代化使其离共产主义的门槛不是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了.现实社会主义是一些民族为避免资本主义的弊端而选择的一条现代化道路,其历史使命是为使自己变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和最终进入共产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杜新华 《理论界》2003,(4):11-12
现代化运动的历史地位问题是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形态理论认为现代化运动就是完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历史任务的社会变革运动,现代化历史任务的存在是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阶段存在的历史前提,这对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要胜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思想上、政策上,继续划清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界限,也必须划清无产阶级的科学社会主义同小资产阶级的反动社会主义的界限。对于未曾完全确立过资本主义制度、而小农经济又曾是汪洋大海的中国来说,划清这后一种界限,往往是更加艰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经过70年的风风雨雨,战胜了种种敌人和重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终于成熟起来了。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之际,缅怀党的丰功伟绩,对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保证作用进行深入分析、论证,教育全体人民,进一步增强共产主义信念,是很有必要、很有意义的。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的根本保证当今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有两种不同性质:一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它主要是社会生产和物质文明现代化,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为极少数富人剥夺更多的剩余价值服务的。另一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性质和资本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本质上是"社会性"的"金融危机",即以"资本"为灵魂、为世界观和国家意识形态的资本主义制度安排,无法跨过"可持续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种种"社会"问题之"坎"而显现的危机.21世纪中国可持续社会现代化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发展规划缺失、社会"公共空间"缺失、城乡二元结构四大挑战.中国必须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在推进可持续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积极回应"四大挑战",扬弃经济增长的逻辑矛盾,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走出发展方式中的"误区",消除西方国家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的"现代化痛楚"、"发展性危机"、"社会风险",实现社会全面小康、和谐社会构建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作为后发外源型的现代化国家, 中国现代化的整个历程都无法割断与资本主义的联系。中国现代化的前期, 是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认同和接纳问题, 后期则是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利用问题。如何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国的现代化最初选择西化模式的方向是正确的, 只是当时中国不具备接纳资本主义的条件, 选择西化模式的失败并不能说明学习西方是错误的; 中国现代化由西化模式转换为苏联模式不等于必须割断与资本主义的联系, 选择苏联模式遭受挫折的关键恰恰在于没有正确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 中国的现代化与资本主义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但这不等于说中国现代化非走资本主义道路不可。中国现代化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学会利用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化历史激流中,影响最大的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两种类型现代化的开启和运行,都与现念变化紧密相联.欲要经济现代化,首要的是观念更新并使之现代化.观念革命—制度革命—器物革命是现代化的逻辑,观念层、制度层和器物层的动态超越循环稳定结构,是构建一种具体的现代化模式.现代化的历史及中国当代改革实践,支持了这一模式.如是,推而广之,我国当前农业和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也应聚焦于观念变革.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2008年夏天以来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予了高度关注.它们不仅在国内以宣言、讲话等不同形式阐明了对于此次金融危机的立场和观点,而且在国际范围内还召开了第10次、第11次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和第18届国际共产党研讨会,详细阐述了此次危机的原因、性质、特征,社会主义的前景和共产党人的任务.他们认为,当前的资本主义危机并不是一场纯粹的"金融危机",而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危机.资本主义没有能力克服自身的危机,只有社会主义才是摆脱危机的唯一出路.在分析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基本态势的基础上,它们提出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跨越社会学古典和现代时期的经典现代化思想,具有变迁的层次、动力、方式和机制四方面的丰富内容。在其演进的动态逻辑中,形成了韦伯的文化变迁论与马克思的结构变迁论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同时它们又保持着某些一致性,并对后来现代化理论的发展和社会学诸多社会问题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系统梳理和比较经典社会学现代化思想的动态逻辑,对于本土现代化理论的研究及其对于我国目前现实问题的回应,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和本质要求,有力地回击了西方式现代化的“依附论”和“历史终结论”。具体而言,在理论层面,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式现代化的超越表现在三个向度:现象发生学向度力图重思从“西方式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转变;历史发生学向度旨在呈现从西方“全球殖民”到中国“全球治理”的世界图景;系统发生学向度重在超越资本主义“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范式,在马克思主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理论进路中,思考中国式现代化各个要素的内在联系。在实践层面,中国式现代化突破资本主义局部现代化困境、资本主义贫富两极分化问题、资本主义物质与精神发展不平衡问题、资本主义生态破坏危机、资本主义侵略剥削路径,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基于此,我们要以数字经济为现实驱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示范性方案;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局统筹,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治理样本;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布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全新开放路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不同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化运动的关系进行了挖掘,确立了资本主义与现代化的可分离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包含的现代化内容,强调了实现现代化的运动是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和历史目标.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辉煌,即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内在的创造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离不开现代化理论的创新.世纪之初,我们在现代化的具体模式上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率先现代化和强迫现代化怎样协调,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对这两种现代化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合乎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文明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也是中华民族20世纪的两颗巨星──毛泽东和邓小平所孜孜以求的崇高奋斗目标。对他们的现代化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对确定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方略将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 现代化在总体上是世界性的历史潮流,但它又是以民族国家为单位分头进行的,是在本民族的客观国情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现实运动。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努力表明,“走什么道路”的选择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首要难题,它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 从全球史观的大视野看,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有两条可遵循的道路:一条是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条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该如何选择呢?在毛泽东看来,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可能使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因而也不可能实现民族的强盛。所以,毛泽东始终把中国的命运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1948年,他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写道:“用革命的方法,……在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价值主要包含自由和平等两个内容。消灭私有制是实现这两个方面的根本措施。而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现代化的动力源不在社会内部,必须通过社会的外部力量国家来推动。国民党政府在调集社会资源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方法和方向上发生了失误,注定了这一时期现代化进程的失败结局。而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却是成功的。由于当代中国革命的现代化价值取向与传统的现代化存在着巨大差异,而传统的社会资源又成了这一转换的制度性障碍,因此,现代化的方式选择了革命。  相似文献   

15.
代云 《理论界》2007,(10):16-17
根据马克思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和落后国家发展道路及工业化问题的论述,不同国家都将走上现代化道路。而现代化造就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现代化外部障碍的排除(即反对帝国主义)提供了理论和策略的支持,对中国现代化带来的弊病也做出了反应,但未能达到预期目标。邓小平理论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和实现“四个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出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这两大理论成果对现代化弊病的回应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化道路和以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道路都曾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化事业发展,却也都存在着固有的矛盾与缺陷,酝酿着现代化的危机.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现代化事业在经历被动适应与主动迎接后成功探索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开始走向引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说明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说明什么是工业现代化以及工业现代化的标志,首先需要探讨工业现代化概念的特征。 资本主义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表明:工业现代化问题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这个历史阶段时才发生的;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工业现代化的水平还会愈来愈高。因此工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就是说,它是在一定生产技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发展问题,也即象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这一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进行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的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是这样的现代化建设如何在社会主义体制而不是在资本主义体制的条件下实现。邓小平的发展思想对此作了创造性的探索,它的思路可以概括为四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他的许多讲话和文稿中,就我国现代化建设问题,提出了“实现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一些慨念。前两种提法和后一种提法虽然都强调了“中国特色”,但含义是不同的。前两种指的是经  相似文献   

20.
信息社会主义与信息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进入信息社会后的两种新社会形态。两种社会形态的主要区别表现在:生产关系不同、信息鸿沟是否可跨越和共同富裕是否可以实现。进入信息社会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虽然具有了信息时代的新特征,但是并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也成为了制约信息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信息社会主义与信息资本主义的对比研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