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唐刘长卿诗“诗调雅畅,甚能炼饰”(《辛文房《唐才子传》),胡应麟在《诗薮》中评述“七言律以才藻论……中唐莫过文房(长卿字)”,而关于他与“五言长城”称号的公案,则向有歧说。 《唐才子传》说他被“权德舆称为‘五言长  相似文献   

2.
胡建次 《阴山学刊》2005,18(4):73-77
“四唐说”的提出与完善,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一、宋代,“四唐说”雏形得以凸显;二、元代,“四唐说”骨架得以成型;三、明代,“四唐说”论说得以完善。“四唐说”的拈出,标志着人们对唐诗流程有了更合乎历史与逻辑的分期。  相似文献   

3.
汪辟疆先生云 :“唐时佛道思想 ,遍布士流 ,故文学受其感化 ,篇什尤多。”(《唐人小说》)从唐传奇含有的大量关于服药求仙、丹鼎符篆、白日飞升、灵魂不灭、狐仙鬼怪等等内容来看 ,佛道思想与唐传奇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徐翠先《唐传奇与道教文化》(中国妇女出版社 2 0 0 0年 4月版 )一书将唐传奇作为多种文化和文体合力的共同创造 ,在“唐传奇在叙事文化史上的地位”这一章中 ,认为唐传奇“开创了文言小说最具文化艺术品格的流派” ,其本身就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本书选择道教文化这一切入口 ,是颇有识见的。在宗教文化对唐传奇的影响中 ,…  相似文献   

4.
苏勇强 《晋阳学刊》2006,4(1):103-107
“独断论”是当今学术研究的弊病。考证“模勒”含义,并非为了论证中唐印刷术之有无,而是为了说明“模勒”一词不足以成为证明中唐已有印刷术的证据,也是为了说明从梁代到有印刷实物的晚唐之间,有一个从印章、拓印技术发展到印刷术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5.
宋代以后,下迄近世,外人习称中国为“唐”,“唐人街”之称,更为世人所熟知。宋人朱或《萍洲可谈》卷二说,“汉威令习于西北,故西北呼中国为‘汉’;唐威令行于东南,故蛮夷呼中国为‘唐’。崇宁间,臣僚上言,边俗指中国为‘唐’、‘汉’,行于文书,乞并改为宋。”又说:“北人过海外,是岁不还者,谓之‘住蕃’;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不归者,谓之‘住唐’。”不但外人称中国为“唐”,即中国人在海外者亦自称为“唐”。宋人赵汝适《诸蕃志》卷上说:“交趾……王系‘唐’姓。”所谓“唐姓”即中国姓。又说,“占城……‘唐人’被土人杀害,追杀偿死。”所谓“唐人”即中国人。交趾、占城皆东  相似文献   

6.
陈晓红 《兰州学刊》2008,(7):178-181
通过考察唐代和唐以来与岑参及其诗相关的文献资料,论证岑参在唐“非边塞”诗人,而是在唐以后随着时代的推进,读者及研究者对岑诗认识的深化,才最终确立了岑参在中国文学史上“边塞”诗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安大简《国风》并非全本,各风次序与今本《诗经》不尽相同,但其相对次序值得重视。在安大简中,《秦》在《魏》前,与《左传》相合;在安大简中,《侯》在《魏》前,从其实际内容看,相当于《魏》在《唐》前,与传世古书的次序相合。有一种可能性的解释是《侯》即《唐》,安大简中关于《魏》《唐》的实际相对次序与传世古书并无二致,但安大简的抄写者误将“侯(唐)”“魏”的风名分别安到《魏》和《侯(唐)》之上。  相似文献   

8.
论唐传奇"文备众体"的艺术体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传奇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的成熟。前人谓之“文备众体”,即史才、诗笔、议论三者结 合,形成了传奇独特的艺术体制。唐传奇“史才”的形成与史传文学密切相关,借鉴了史传文学围绕主人 公命运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及塑造人物性格的写作技法;唐传奇注重抒情诗,以骈体语言描 写景物,及以诗歌杂入正文之中,形成了“诗笔”的艺术特点;“议论”的作用是对叙述的故事加以评论,对 人物进行褒贬,力图从具体的描写中抽象出哲理来。“文备众体”既是唐传奇的一大特点,也逐渐成为古 代小说发展中的一条重要规律,说明小说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多种文体相互影响、渗透、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试论唐代有关南诏的诗歌——兼谈边塞诗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唐代边塞诗的评价问题开展讨论,不少同志认为:边塞诗包括描写民族关系、边塞战争、边疆风物、行旅离别等多方面的内容;边塞诗派,是伴随着唐中后期的民族矛盾而逐渐形成发展的。而盛唐至晚唐的民族矛盾,据《新唐书·突厥传序》称,当时与唐王朝抗衡的有:“突厥、吐蕃、回鹃、云南”。这里的云南,指当时的南诏政权。由于种种原因,有时它单独与唐发生矛盾,有时,又与吐蕃联合对抗唐王朝,成了唐王朝的西南劲敌。因而,在唐王朝与南诏的民族斗争中产生的诗歌,是唐代“边塞诗”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南诏奉圣乐》的象征意义及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芬 《学术探索》2009,(1):103-106
《南诏奉圣乐》是唐贞元年间南诏国王异牟寻进献给唐王朝的一出乐舞剧。乐舞剧中包含了许多象征符号。这些象征符号是现实生活中南诏“供奉唐朝”、“誓为汉臣”、“永不离贰”的心愿表达。《南诏奉圣乐》的进京演出,和当时南诏归唐的历史背景紧密相关。因此,对《南诏奉圣乐》的历史背景和其中所包含的文化象征的解读是正确理解《南诏奉圣乐》深层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在名家辈出的唐代诗人中,王之涣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盛唐诗人;在百花争艳的唐代诗苑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关于王之涣的生平,新旧唐书无传,《唐才子传》等也“语焉不详”。直到近代《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君墓志铭并序》碑出土后,才确知他:“字季凌,本家晋阳”(今山西太原),后“徒绛郡”(今山西省新绛县)。唐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生于一个官僚  相似文献   

12.
“倘徉乎”“从道”与“从众”之间──中唐士人心态论郝世峰南开大学中文系从盛唐到中唐,士人群体仿佛刚刚度过青年时期的中年人,本来因涉世不深而乐观自信、张扬个性,此时却因进入功利攘夺的现实社会而为世俗的利害之网所拘制。回此,他们对于人生的追求和探索,便从...  相似文献   

13.
论"晚唐体"与张籍诗的共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唐体”是唐代诗坛一个比较大的流派。因时代浸染 ,“晚唐体”诗人以“苦吟”为创作手法 ,形成“轻浅纤微”的风格。整体把握唐诗风格流变 ,发现“晚唐体”诗风和中唐张籍诗有共通性。张籍在中唐儒家思想演变中得风气之先 ,其心态与晚唐诗人相似。他以“苦心觅句 ,专意为诗”为近体诗创作方法 ,诗歌风格具有哀婉纤柔色彩。张籍与“晚唐体”诗人“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乃“晚唐体”之始作佣者。这一现象表明 ,我国古典诗歌风格的形成和流变有其内在的承传关系 ,而不是断然孤立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关于古乐谱解读的若干问题》和《从古乐谱看乐调和曲辞的关系》两篇论文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唐乐谱中声辞配合的关系。首先通过姜白石歌谱和林谦三译谱的比较 ,认为在词的前后片旋律对应的同时 ,考虑划分节奏段落的大鼓拍号和词句顿逗的对应 ,是林谱与姜谱配词相符的两个基本点。姜谱可以作为研究唐乐谱配词的参照根据 ,主要是因为二者都是均等节拍。其次通过日本唐乐谱和敦煌谱的比较 ,发现敦煌谱的“、”号释为日本唐乐的返拨手法 ,和宋乐的“反”号有相通之处 ;指出把敦煌谱的“□”号看成“相当于现代乐谱的小节线” ,是对唐乐谱音乐结构的误解 ;并且论证了唐乐谱旋律段落与节奏段落不一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唐大圆居士曾在《识海一舟》和《佛学演讲集》中阐述唯识学时,对基督教的理论有所批判,认为“上帝造万物为不通”。唐大圆居士的观点引起了回族学者傅统先的关注,1930年,傅统先在《月华》上相继发表论文,对唐大圆居士的论点进行批驳,并阐述了伊斯兰教关于真宰(真主)存在并创造万物的理论。为此,展开了一次回族学者与佛教学者关于世界是“缘起”还是“创造”的辩论,在当时的回族思想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唐戏的迷;还求作一个“唐伎通”,凡唐伎所在,都想抓住它的实质。三十年来,孤芳自赏,“独家经营”,固无人和我唱和,也无人对我“交锋”;固无人对我以“礼炮相迎”,也未遭到过什么“实弹射击”,因为我顽固执着己见,信唐戏的历史基建工程,好比钢筋水泥浇铸的,没有什么炸药可炸开;即便炸开,它们具备先天的还原力量,仍会粘合拢来。我在大病不死后,竟发于人事靡常、驻颜无术的一些道家概念,接连钻研起李白《上云乐》、孟郊《列仙文》、李贺《神  相似文献   

17.
张慧琼 《中州学刊》2023,(11):154-161
“唐宋派”是现行文学史标称的一个明代作家流派,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主要成员。此种观点自1947年被郭绍虞正式提出后,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对明清相关文献进行考证、辨析可以发现,明代文学史上确实存在一个以“王、唐、茅、归”为核心成员的文学流派,然以“唐宋派”名之欠妥。原因有三:一是推崇唐宋文是明前中期一种普遍现象,“王、唐、茅、归”仅是其中持论者;二是“王、唐、茅、归”不仅推崇唐宋文,同时也推崇其他时代符合他们审美标准的散文;三是“王、唐、茅、归”推崇散文的标准不是以时代论,而是以是否符合他们所倡导的“本色论”而定。深入辨析考察“王、唐、茅、归”的文学活动和文学思想,可知他们交往密切,同声应气反对“前七子”文学拟古主义,共倡“本色论”文艺观,故将他们称为“本色派”更符合文学史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我走近肖斯塔科维奇,缘起于《唐达成文坛风雨五十年》一书的撰写。 在我与唐达成长达三十年的交往中,我感觉到唐达成的经历对中国文学史的弥足珍贵,多次劝他撰写回忆录。但每次都被他“假以时日吧”一词推托。那个年代的过来人.当然不难理解唐达成这种等待中的无奈与苦涩。  相似文献   

19.
唐王朝对渤海的王位继统是进行有效管辖的,而且这一管辖是建立在肃慎族系周秦至隋唐漫长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与中原王朝友好、学习和臣服的历史基础之上。从管辖的技术层面看,唐王朝对渤海的管辖基本遵循“不断册封”和“遵从渤海”的两大原则。从效果上看,唐王朝的管辖起到了稳定和提振渤海社会以及巩固唐王朝东北边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的观点,是由鲁迅先生首先提出来的。此论一出,便得到了大多数小说研究者的赞同,后世因循,几成定论。其实,不论是对于目录学意义上的“小说”,还是对于文学意义上的“小说”,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的论点都是不适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