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农业发展方式是特定的农业生产要素及其组合方式的产物,因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本质上就是大力创新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其现实选择就是集成创新即在现实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基础上集成农业生产的技术要素、主体要素、设备要素、人才要素、产业及行业要素等等,实现技术集成、主体集成、设备集成、人才集成、产业及行业要素集成等从而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集成创新必须培养主体的创新意识,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和集成创新的农业载体以及相关部门的集成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总的说来,当今的世界正处于历史性转变的时期,具体表现为经济发达国家正处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时期,这一转变将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回顾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从经济上看已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阶段,现在有些经济发达国家已发展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阶段。在农业经济阶段,是以土地为主要的生产要素,可称为生产的单要素阶段。工业经济阶段又可大致地区分为两个依次继起的阶段——即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工业经济的初级阶段,是手工业工场和低机械化生…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6,(1):68-71
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资源型城市存在着产业低级单一、二元结构突出以及严重的路径依赖问题,城市战略定位是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不同阶段发展动力的有序更替是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的永恒动力,聚集与扩散的交替驱动是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动力,城镇功能的完善与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城镇化的强化动力;要实现资源型城市由单一专业化向经济多元化、资源型向综合性转变,必须实行工业化拉动、农业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和政策促动。  相似文献   

4.
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机制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正处在从温饱到小康、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阶段,发展现代农业,前提条件就是要稳定投入机制,增强对农业的有效投入.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才能保证农业的稳定增长.这是因为:其一,资金联系着再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它可以使原来处于分离状态的各种生产要素,通过一定形式,组合到农业生产领域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我国农业正面临着市场经济严峻考验:一方面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需求大幅度增长;一方面受利润最大化的市场原则驱动,使农业要素大量流失.我们要校正农业基础脆弱问题,稳定农业增长,除了增加活劳动的投入以外,还必须改变物质投入不足的现实问题.由于农业投入增长与农业产值增长之间存在一个相辅相成和超前增长的关系,所以只有资金的稳定和适度增长,才能保证农业的继起性、连续  相似文献   

5.
经20余年努力,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跨入由要素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实证分析显示:计划经济时期属于要素驱动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开放以后进入要素-技术驱动并向技术驱动持续转变,"十一五"时期已取得阶段性突破。其动力机制分解说明,对外开放、科技投入、基础设施改善、劳动力转移、工业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型。但转型的基础仍不牢固,应采取措施,保持经济转型的持续动力,巩固经济转型的成果,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根据农业生产要素之间结合的合理度和紧密度,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分离型、松散型、相对合理紧密型、合理紧密型四种基本类型.目前,我国农业的生产要素正处于由松散型向相对合理紧密型的过渡阶段,土地要素的流动日趋活跃,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土地要素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晋中市为例,分析当前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从农业生产要素组合的理论视角对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一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产业,农业生产的增长和衰退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而我国农业由于人多地少,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并且发展不平衡,成为长期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实现“九五”奋斗目标,中央提出了两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就农业而言,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各类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和使用方法,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和不同的使用方法会带来不同的产出。“九五”期间将要进行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质量,优化生产要素组合,以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8.
论东北农业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农业近代化,是指农业由传统型向近代型的转化过程.其具体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农业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二)农业由分散的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区域化、专业化生产过渡;(三)农业工具由手工工具和畜力农具向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农具演进;(四)农业技术从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化;(五)农业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培养创新人才队伍,营造创新文化氛围,通过优化管理体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方式,搭建一个开放、包容、前沿的平台,激发和保护创新主体的创新热情,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奠定基础,使我国彻底走上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标志着城镇化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是,由于长期的要素驱动,实行粗放型外延式发展,城镇化发展质量并不高。要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实现集约、绿色、智能、低碳发展,应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传统小农经济模式正在发生悄然转变,集体所有的、家庭承包制下的雇工经营模式(如“铁麦客”现象)正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不但成功解决了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小规模土地占有之间的矛盾,还在农村衍生出适应这种生产模式的新型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刘阳 《兰州学刊》2010,(7):189-192
晚期维新派的科技兴农思想主要有:创设农业机构,兴办农会,以主持农业改良;办农业教育、出版农学书刊,以传播农学知识;应用科学技术和新式农具、从事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采用新式机器、加工农产品,以改进土货质量;引进、推广良种,以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述思想对近代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催生了上海农学会的诞生和《农学报》的刊行;推动了中国农业教育的勃兴和农学知识的传播;使一批外来物种得以在中国引进;促使中国农具开始向机械化、半机械化方向发展;推动了中国农业由经验农学向实验农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技术的现代化。立足河北实际,借鉴国内外技术推广服务的成功经验,构建"政府-大学-企业-农民"互动发展的"四螺旋农业推广模式",以期有效破除当前河北省乃至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引领,科技进步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与发达省份相比,河北省农村科技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深入分析这些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才能促进我省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其核心是农业技术的变革,而农业技术变革的过程也是农业技术路径选择的过程.目前,学术界对我国农业技术的路径探索已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是,前人只是从农业技术选择的外部条件,以及国内外技术措施对比进行研究,没有从农业技术本身变革的过程来探索.鉴于此,文章拟以20世纪50年代山西省开展的农业技术变革工作为中心,从传统到现代化演进的角度来探索农业技术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是一种生产方式 ,是一种以机器化或现代化生产为基础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工业生产方式。工业化又是一个过程 ,是工业生产方式的扩散、渗透、演进 ,最终代替手工生产方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贾兵强 《殷都学刊》2011,32(1):154-156
楚国农业生产方式是楚国农业科技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术界对其的认识还没有达成广泛共识。文章利用历史文献和考古成果,对"井衍沃"中"井"的涵义进行考释,研究表明"井衍沃"中"井"与凿井灌溉没有必然关系,不是楚国农业生产方式——井灌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8.
农业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支柱(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农村供销和农业保险)之一,它本身所具有的分散风险、补偿损失功能可为农业和农村金融保驾护航,农业保险在稳定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保险还不成熟,面临着经营风险、现实需求、技术支持和法律政策等诸多现实困境.因此,必须探索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省属高校开展的“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与学习实践活动的三个阶段相对应、相协调、相融合。不但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而且具有更长远的实践意义。它既折射出河北省高等教育在科学发展中的价值取向,又成为全省高校贯彻和谐办学理念的新契机和新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