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27—1930年间,中华教育改进社以南京晓庄乡村试验师范学校为抓手,在晓庄地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乡村建设工作,在法治、德治、自治三个层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形成了"弱法重德式善治"的乡村治理格局。这一"社团-民间"治理结构在南京国民政府政权强化后遭遇了挫折,最终趋于失败。 相似文献
2.
3.
4.
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与文学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区区几千字是万难言尽的。本文旨在从宏观的角度对民国初年的知识分子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作一个简单的概括,旨在说明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与文学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态?文学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如何?他们又与文学有一种怎样的考虑?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一个扼要的回答,以展示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心灵的一个面向。 相似文献
5.
6.
7.
张亚飞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87-92
民国时期天灾连年,战乱不断,粮食减产,造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连续不断的人口迁移,引发了土匪猖獗、疾病横行、社会动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对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大冲击。民国时期的社会保障立法有得有失,对当今中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不断,饥饿与苦难丛生,深深地影响了作家的创作。现代文学从各个方面真实形象地刻画了哀鸿遍野、饿殍塞途的社会现实,对自然灾害下的经济与民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了全面的书写。论文从文学角度切入民国时期的灾害史,从灾害史同文学的互文中去观察近现代社会,揭示人们面对灾害时的精神影像,展现了文学形态的多样性及其具有的丰富功能。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瘟疫频仍,经常爆发天花、霍乱、鼠疫、疟疾等重大疫情,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由于民智低下以及医学卫生条件的不发达等原因,许多人只能听天由命,出现求神驱鬼等消极迷信的思想。现代文学真实地展现了疫灾之下迷信之风盛行,产生了招魂、求神、躲病等形形色色的迷信救治现象。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乡村治理的变革模式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02-109
民国时期乡村治理变革是近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主要的变革模式有国家政权主导的全国性乡村治理变革,社会力量发动的乡村治理变革,知识精英与地方权力相结合推动的乡村治理变革,地方政权推行的区域性乡村治理变革,革命政党主导的乡村治理变革。乡村治理变革的首要目标应是在乡村社会建立一套基本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同时乡村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关联互动、对农民基本逻辑的尊重、对乡村外部规则与内部规则关系的处理等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民国邮政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近些年来,民国时期邮政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民国时期邮政的发展变迁;二是地方邮政史的研究;三是邮政业务的研究。总的来说,研究还处于较低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予以了一定程度的重视,统一了水政,颁布了《水利法》,制定了抗战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方针、纲领和战后发展计划,并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拨款,对农田水利事业予以扶持,新建、改建、扩建了许多农田水利工程,增加了灌溉面积,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收益,为抗战提供了军需民食,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农田水利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孙玉芹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1):102-105,85
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奴化中国,恣意破坏中国的文教机关.一时间,中国的中等教育蒙受重创.为保存教育实力,增进抗战力量,国民党政府勉力应变,建立国立中校制度,督行分区设校,力推职业师范教育,并积极救助由战区退出之教育员生.中国的教育基础不但没有因战事而动摇,反而在某些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14.
李扬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6):123-129
集邮是一项西式休闲文化,于清末民初传入北京,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迅速发展,成为了近代北京市民的休闲方式之一.北京的集邮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且多为中低级公务人员、职员和教会学校师生,具备一定的规模.出入邮票商社、购买所需邮品,参加集邮组织、广泛结识邮友是他们开展集邮活动的主要内容.当时北京的邮票商社众多,以环球、东亚、诚记和庚辰最具代表,集邮组织则有北京邮票交换会和北平邮票会.民国时期,作为“高尚的娱乐”的集邮开始真正走入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对去除博弈、烟酒等民间旧恶习,提倡健康、民主的社会新风尚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报纸刊载广告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广告费、广告种类、广告用语、广告版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民国时期自贡报纸刊载广告,不仅反映出民国时期自贡报业的某些特点,同时也折射出民国自贡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对于民国自贡史研究和重组自贡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与绩效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洋军阀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维持其统治及维护其所代表的阶级的既得利益,虽然被迫制定和颁布了一些有关社会保险、救灾、福利与救济、优抚安置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使得民国时期的中国在对劳动者和社会成员生活安全的保障方式、保障内容、保障政策上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诸如,社会保险制度开始建立,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救灾、救济福利机构,制定了优抚安置计划等等,但是,由于这些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实施和执行不力,社会保障资金投入太少,保障项目不全,待遇偏低,加之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状态,致使劳动者和社会成员从中所获取的收益甚微。民国时期,真正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始终没有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7.
人类自觉或不自觉的迁移活动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在我国历朝历代普遍存在,本文主要分析了春秋时期的迁国迁邑现象,褐示了当时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深刻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胡卫玲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6):109-113
对民国时期的图书邮购研究,是学术界的缺失所在.图书邮购的从业机构很多,如出版社、书报社、图书馆、报馆以及政府部门等.对于图书邮购业务,相关机构制订有详细的规则;其服务范围包括国内、国外,农村、城市,解放区、国统区等,十分广泛;并有相关的专业机构,制订有详细的优惠措施;其中,邮寄注意事项是所有规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邮购图书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而且多集中在邮递环节,这与当时的动荡环境有关.现网购发展迅猛,虽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民国时期图书邮购中产生的问题颇多相似,可以从中借鉴解决问题之道. 相似文献
19.
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的政党并不是原生的,而是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在中国政党的初起阶段,很多方面都是不成熟的。而在政党按照其自身规律发展的同时,五四时期却突发性地产生了一个社团大繁荣的局面。这些社团,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政治性社团强烈的作用于政党。中国的政党在这突发性一击的震荡下迅速由不成熟走向成熟,而且,这种影响并未即时消失,而是溶入到政党运作之中,不断的作用于中国的政党运作。这种作用是长期的,也是深层的。可以说,中国的政党,无论政党思想,还是组织形式、运作方式都从五四时期的社团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冀中土地税契中的规范与不规范——以直隶任邱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社会动荡,政权更迭,民国政府为稳定统治,安定人心,初期冀中地区仍用宣统三年颁行的官契,契税税率依旧;后来随政局渐定,遂推出新契纸即买契,这样虽简化了形式,但漏洞颇多,在规范税契手续的同时也显现了诸多不规范,税率名减实增,故民间土地买卖不税契者日多,白契日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