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努尔哈赤辽东民族政策述评杨淑艳努尔哈赤是满族人民心目中的杰出英雄,他凭借父、祖的“十三副遗甲”起兵复仇,竟一发而不可收拾,一步步将女真人从分散、落后的状态中统一起来,使他们从金国灭亡之后几百年来的沉寂中,再次涌动并崛起,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以“遗甲十三副”起兵,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在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统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的大部分地区,自东海至辽边,北自蒙古、嫩江,南至朝鲜鸭绿江,同一语言俱征服。”①1618年,以“七大根”誓师伐明,旋即占领整个辽东。努尔哈赤能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除了他有一支八旗劲旅外,还与其所实行的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关。本文试图对努尔哈亦所实行的蒙汉民族政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祈望师友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
十六世纪末期,居于今天辽宁新宾县境的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起兵。到十七世纪初,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建州和其它女真各部,建立国家,奠定了满族的宏基。随之,以“七大恨”为由,又兴兵伐明,进驻辽沈。皇太极继承其先父的遗志,继续伐明。最后,以满族为主体的清军终于入关亡明,统一了中国。获得这些巨大的胜利,除了当时双方的政治、经济等种种社会原因外,满族固有的“骑射”旧俗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清代的皇帝都把“骑射”列为“满族之根本”两大要素之一,强调“骑射必强”,不可“废武”。可见,“骑射”在满族发展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起兵之前,约近半个世纪,女真族民族意识迅速增强,各部豪强巨酋迭起,尤其是哈达王台,强盛达30年,他恭顺明廷,居"南关"要地,控制贸易,专"居停之利",控制敕书,执诸部牛耳,从而号令海西、建州女真各部。所谓"海、建诸部日强,皆建国称汗",是对东北地区民族关系变化、女真从分散走向统一历史趋势的概括。然而,王台称雄女真,虽未能完成女真统一大业,但其实践活动在女真统一的进程中却具有里程碑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努尔哈赤是明末清初东北女真族杰出的领袖,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十七世纪初期,对东北地区各民族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明朝统治十分腐败,对少数民族的压迫极为残酷,尤其对女真族更是如此,经常发生官吏屠杀女真人和掠夺民族资源的事件.此时东北各民族出现"各部蜂起"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称王争长的混战局面,内部出现了要求统一的趋势.努尔哈赤就在这种动乱的时代,登上了历史舞台,利用人民的力量,领导了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最后统一了东北地区,结束了东北各民族不相统属、互相仇杀的局面.为后来清朝推翻明朝统治,建立和巩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及其徙民政策的实施努尔哈赤在合并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各种势力从而统一全体女真的过程中,频繁地从事过一种显著事情:把新从属的周边地域居民大量徙到满洲国内。在《满洲实录》和《满文老档》中,大约从1591年(在《满文老档》中是从1607年)起,就一再出现过努尔哈赤征服周边各地将其居民“编户带来”的记载。这里从《满洲实录》和《满文老档》中把这种徙民政策事例尽可能捡出,将其按地域之别整理成表1。此外,在《满洲实录》和《满文老档》  相似文献   

7.
库雅喇人编入满洲八旗,始于清政权入关之后,与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就被大量编入八旗的东海瓦尔喀部、虎尔哈部和渥集部有较大的不同.库雅喇人源自东海瓦尔喀部,明末居住在图们江下游以及附近沿海地区,被清(后金)政权称为库尔喀部,自天聪三年(1629)开始向皇太极朝贡不断.清政权入关之后,在东北地区"招抚新满洲",库雅喇人成为最早编入八旗的新满洲成员,在反击沙俄侵略、保卫东北边疆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试论努尔哈赤的法制思想张雷军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创建后金政权之后,军政法律制度也随之得以逐步建设。这一时期的法制建设,之于后金的发展、壮大,乃至于而后清朝入主中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拟从努尔哈赤的立法指导思想考查入手,试就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9.
根据《满洲实录》和《满文老档》等满语文献记载,在努尔哈赤从周边地域迁徙的居民中,除了“户”(boigon)外,尚有称为“鄂尔吉”(olji)者。举个例子,如1607年攻略赫席赫等三个地方获得二千个鄂尔吉,1610年攻入雅兰地方带回一万鄂尔吉。在这些文献中,由于“鄂尔吉”与“户”一起出现的例子几乎没有,因而这些词便被认为是作为相同意义来互相替用的。可是,在《满洲实录》癸丑年(1613年)正月条中,当谈到在灭掉乌拉之时,努尔哈赤所采取的措施,却是明显地把“鄂尔吉”与“户”加以  相似文献   

10.
清代嫩江流域的蒙古族王延华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子皇太极在统一北方各族时,极注重争取蒙古族。万历二十年(1593年)科尔沁蒙古等九部联军败于努尔哈赤之后,努尔哈赤推行“远交近攻”之策,优待、释放科尔沁战俘,使归本部,并进行政治联姻。从万历四十年(1612...  相似文献   

11.
满族,是我国的北方民族.他们很早就生活在东北的广大地区,明代后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其势力逐渐强大,后来入主中原建立了清王朝. 满族人是不食狗肉的.相传,当年努尔哈赤遇难时大火烧身,一只大黄狗在水中沾湿了毛在草地上滚灭了火,救了他.努尔哈赤当了罕王以后,为了报答"湿草之恩",就规定满族人不准吃狗肉.这是有些传奇色彩的传说.  相似文献   

12.
从秦朝到明朝,历代只设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典客”、“鸿胪寺卿”等官职.到了清朝,才在中央政府内部设置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 明朝末期,满清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了借助蒙古族力量达到削弱明朝,夺取天下的目的,而在统一了蒙古后,于1636年创设“蒙古衙门”.两年后,1638年(崇德三年)改名理藩院.当时官员叫“承政”、“参政”,全部机构不过十几人.清兵入关,建立了清王朝以后,顺治帝把“承政”、“参  相似文献   

13.
明与后金的战争是史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拟就清太祖努尔哈赤提出的“七大恨”,对这一战争的原因及其性质谈一点看法。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誓师伐明。从此,拉开了  相似文献   

14.
清初墨尔哲勒氏新满洲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墨尔哲勒氏新满洲考述麻晓燕,那晓波清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在统一东北边疆的过程中,曾对当地各部族普遍以村屯或氏族为单位实行编户管理制度。入关以后,清政府出于填补东北边疆防务空虚的需要,于康熙初年开始将这些边疆地区的各部属民大规模地迁入东北内地,...  相似文献   

15.
清入关前,随着满族社会的迅速发展,萨满教的落后因素日益显现,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统治者对其进行了诸多变革,这是满族萨满教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6.
展龙 《民族论坛》2013,(7):37-44
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集团推行了以封贡互市为核心,以军事防御为主轴,以分化瓦解为手段的一系列边疆民族政策。由于这些民族政策以蒙古族为重点,忽视了女真族的兴起,且存在民族歧视等不足,因此,它虽然在短期内改善了民族关系,巩固了边疆统治,但长远来看,已难以适应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发展趋势,相反还加剧了民族矛盾,成为导致努尔哈赤起兵和明朝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纪末廓尔喀王朝对中国西藏地区的两次入侵打破“康乾盛世”时代下清朝鲜少有外朝入侵的格局。两次廓尔喀入侵战争,从战争规模上,战线长度和持续时间上都不能称之为“大战”,从1788年至1792年,除暂时和平的一年多外,此二次廓尔喀对西藏的入侵战争,使清朝统治者认识到治理西藏和自身统治中的缺陷。本研究从两次廓尔喀王朝侵藏论证此战争对清颁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的“作用”。以及强大统一王朝对维护祖国主权的决心、行动和两次廓尔喀战争给予我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纪末廓尔喀王朝对中国西藏地区的两次入侵打破"康乾盛世"时代下清朝鲜少有外朝入侵的格局。两次廓尔喀入侵战争,从战争规模上,战线长度和持续时间上都不能称之为"大战",从1788年至1792年,除暂时和平的一年多外,此二次廓尔喀对西藏的入侵战争,使清朝统治者认识到治理西藏和自身统治中的缺陷。本研究从两次廓尔喀王朝侵藏论证此战争对清颁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的"作用"。以及强大统一王朝对维护祖国主权的决心、行动和两次廓尔喀战争给予我们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图们江内外瓦尔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万 《民族研究》2003,7(1):70-77
清初著作记有东海瓦尔喀 ,学术界多谓是东海库尔喀或牡丹江虎尔哈之异称。本文对瓦尔喀诸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新看法 :( 1)东海瓦尔喀是指明末清初分布在图们江内外的女真人。 ( 2 )他们是明初建州斡朵里部、建州兀良哈部、毛怜兀良哈部以及狭义“女真”的胤裔。 ( 3)特别对安楚拉库瓦尔喀进行了研究 ,提出其地域在今和龙市境 ,是明初第三毛怜卫胤裔 ,纠正了乾隆时绘制的《战迹舆图》标注于阿勒楚喀之误。 ( 4)对建州部、乌拉部剽掠瓦尔喀进行了分析 ,提出努尔哈赤把瓦尔喀强行掳掠到建州 ,实际是使流落各地的支系骨血归宗。这一行动充实了建州女真的军事实力 ,促进了农业发展 ,为其统一女真诸部 ,建立后金政权 ,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六日战争”的反思与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日战争"在中东战争史上是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战争.阿拉伯国家军队集体溃败,丢掉了大片领土.以色列夺取了6.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土地面积猛增三倍.时隔40年的今天,我们并未企盼到中东地区的和平.相反,战乱、冲突不断,以色列人已经把安眠变成了一种奢望.本文从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东耶路撒冷问题、戈兰高地问题三个方面对六日战争进行反思,从而阐明战争并不能给阿以之间带来真正的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