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科学分类,是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规律、传承规律的第一步.目前世界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均存在不同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顺利展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规律出发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分法”基本上可以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系统混乱且互不兼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时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考察和探究,展现了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阐述了作者对抢救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看法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与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是文化资源大省,随着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在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由于保护手段的陈旧,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不能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需要.本文从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出发,剖析了数字技术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应用技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等方面提出了椎进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毋庸置疑,大众文化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大众文化抹杀乃至消解了地域和民族的文化差异.成为大众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追求"舞台效果",脱离了其成长的有机整体,只能作为标本化的化石形态而存在,因而成为大众文化产业并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出路.我们应该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工作,使其得到较好的弘扬、承传、振兴.  相似文献   

5.
王玉琼 《天府新论》2009,(5):102-104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成为全人类维护文化丰富性、多样性及文化主权的重要话题,为促进其科学、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草根性等基础性问题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草根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属性,具体体现为朴素性、民众性、隐蔽性和顽强性特征.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草根性的探讨,可从保存其文化"基因"、维护其生态系统、民间力量介入和加强其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肯定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绩,详细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非物质遗产被不正当商品化、非物质文化载体被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管理欠缺、传承出现断脉、民众意识薄弱、保护教育匮乏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态、保护物质载体、健全保护信息系统、保护传承人及文化空间、提高民众保护意识、开展保护教育及进行旅游开发等一些策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王冉  郑扬 《河北学刊》2013,33(1):206-208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主要分布于广大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自身特性对农民的文化取向形成了一种凝聚力量。"传统"与"现代"共存于一个空间,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就邯郸市歌舞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对其的传承与保护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但作为精神产品,其最重要的价值还是审美价值.考察当今政府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看到,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与审美相关的项目占了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该高度重视的是其精神层面的审美价值,而非物质层面的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当代社会的精神和谐构建中它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物富含非物质文化的因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民俗文物的承载,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修复、展示、研究还是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每一步都不能没有民俗文物的参与.对民俗文物的保护,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民俗文物的消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致命的打击.  相似文献   

10.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昕 《兰州学刊》2007,(12):181-18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现代化和全球化语境下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文章首先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两种思路进行探讨,确定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事项的具体存在的基础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遵循的真实原则、生态原则、人本原则和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1.
于荣全 《理论界》2009,(6):139-14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辽宁历史文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利用价值.但是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辽宁非物质文化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现代文明的挑战,生存环境受到威胁.本文首先阐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并在中外对比中对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剖析,阐明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论述了以数字化形式保护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然性、必要性,并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考察和探究,展现了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阐述了作者对抢救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看法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4.
李昕 《东岳论丛》2012,(8):138-143
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日益紧密.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耕社会的产物,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以及全球进入资源匮乏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遭遇原料、技术、传播等方面的发展瓶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产品的信息化、科技化水平,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吴双全 《兰州学刊》2013,(12):172-176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无论从公法的角度看,还是从私法的角度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都还存在一些缺陷.为了适应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新需要,我们应该修正和细化已有的法律规定,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明确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强化权利救济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在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建立了较为规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工作;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初步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维护。尽管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也面临专业机构不健全、人才缺乏;理论研究薄弱;现代化保护模式欠缺;民众保护意识淡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化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日益受到损毁和濒危严重的危机,保护和抢救这些遗产已成为当今一项重大课题.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表现形式、有关工具实物以及文化空间的分析,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呈现的形式并非都是非物质的,物质层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保护要通过人格化载体、物化栽体、文化空间栽体、产业化载体等有形的物质裁体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刍议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特殊遗产,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集中表现为传承性、社会性、无形性、多元性和活态性等特征。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些特征,是科学认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诸多困境,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保护制度已相当必要.文章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属于公共产品,代表公共利益入手,进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保护的独特优势进行探讨,最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保护制度的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原生态文化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人们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保持文化多样性的价值,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原生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入手,到挖掘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与其他原则的相关性、保护的原则、保护的方式和社会价值等方面,多视角地论述了两者的关联性和对于现实保护过程中可操作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