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重新统一西北边疆地区后,将归附的少数民族分为“内藩”和“外藩”两部分,对后者,清朝实行了与内地少数民族截然不同的羁縻笼络政策,主要包括强调和保持中亚藩属各部与清朝的藩属关系;不设官置守,不干涉其内部事务;不介入各部之间的纷争;实行贡赐性质的绢马贸易几个方面。在清初,这些政策加强了双方联系,维护了边疆安宁。但在清朝后期,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最终给沙皇俄国的侵略以可乘之机,换来了丧失疆土的恶果。  相似文献   

2.
党项族是以鲜卑部落为统治阶层、以羌族部落为主体的民族。其中心拓拔部是鲜卑秃发部与乞伏部的后裔,在南凉、西秦政权灭亡后,他们加入吐谷浑,出于凸显与当时北方最大鲜卑政权北魏的关系,但又在某方面以示区别的复杂心理,而将部落名改为"拓拔",既与北魏拓跋部音同,而又字异。吐谷浑政权衰亡后,拓拔部进入党项之中,成为其部落中心,并联合了当地的折掘、乙弗等鲜卑部落,共同构成了民族的统治阶层,控制着当地诸羌族部落。  相似文献   

3.
民族政权是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因素。民族政权的性质因时代和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而不同,并且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总的趋势是和中原王朝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独立政权经结盟政权向藩属政权转化。  相似文献   

4.
回鹘与唐的马绢贸易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以后,回鹘发展成为唐北部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在与唐朝的百年密切交往中,马绢贸易是双方经济、政治往来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贸易的长期维持涉及到回鹘与唐朝双方的根本利益.唐与回鹘进行绢马贸易是唐王朝执行羁縻政策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慕容鲜卑与西晋的关系可以追溯到西晋建立前,慕容鲜卑曾在其首领莫护跋的带领下,帮助司马懿讨伐公孙氏政权,慕容鲜卑自此在辽西建国.此后,从慕容涉归的由服到叛,再到慕容庞的由叛到服,慕容鲜卑对西晋可谓是叛服不常.慕容鲜卑也正是借助西晋之势,在西晋汉士族的帮助下完成了最原始的资本积累,为第一个慕容燕政权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啥赤建立后金政权,并展开了与朝鲜的外交交涉.朝鲜在后金政权外交和军事手段的威胁下,被迫采取对明朝和后金政权实行"事大"与"交邻"并重的政策,并建立金、鲜外交关系,从而对东北亚后金、朝鲜和明朝三边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鲜卑汉化--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魏初年,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关系紧张.北魏孝文帝为缓解民族矛盾,缓和民族关系,巩固北魏统治,对民族关系进行了调整.使鲜卑汉化,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使鲜卑汉化,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南北的统一,但也导致了北魏的分裂.  相似文献   

8.
佟伟 《中国民族》2007,(6):56-57
鲜卑族是继匈奴后在内蒙古高原上崛起的北方游牧民族,早在西周以后,鲜卑一词就在《史记》、《汉书》、《战国策》、《楚词》、《国语》等古籍中有所记载,并频频入史。在两晋南北朝时,鲜卑开始建立国家政权,其中有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秃发氏建立了南凉,拓跋氏建立了北魏。入主中原的鲜卑人采取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的政策,不但使鲜卑特色文化得到传承,也使中华民族文化得到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鲜卑名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卑族的名称,是鲜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鲜卑的含义虽然在范晔《后汉书》等史籍中,已提出一些看法,后诸多学者又有发挥.但时至今日观点仍不统一.现将我的研究所得公诸于学者专家,以求指教. 鲜卑一词最早见于《楚辞·大招》:"小腰秀头,若鲜卑只."注曰:鲜卑,衮带头也.即是一种带钩的名称.学者对此看法不一,干志耿、孙秀仁、孙进己等认为这仅是带钩之名,是否族称值得商榷;范文澜《中国通史》则谓:"《大招》作者赞美鲜卑妇女,似乎  相似文献   

10.
赵心愚 《民族研究》2007,8(3):87-95
作为一个地方民族政权,7世纪50年代初南诏已出现在洱海地区.吐蕃势力入滇后,在7世纪50年代末也进入洱海地区.南诏与吐蕃从最初的接触往来到公元752年公开结盟,维持和发展了近百年的长期关系.双方结盟前的关系可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公开结盟前,决定南诏与吐蕃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双方自身的发展需求、各自的利益及拥有的实力.  相似文献   

11.
漠北回纥政权始建于647年,是继匈奴、鲜卑、柔然、突厥之后的又一个较强大的游牧汗国。嗣于840年为黠戛斯所攻灭,漠北回纥就是指这一段时间的回纥而言的。在此期间763年,在粟特人的影响下,摩尼教取代萨满教被奉为回纥汗国的国教,于是,粟特人也以此将其影响全面地渗透进了回纥之中,他们双方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试从信仰摩尼教的角度对粟特人与回纥的关系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论北魏前期对各族降附者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道武帝拓跋珪到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改制为北魏的前期,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和巩固政权的时期。 淝水战后,前秦政权瓦解,黄河流域又陷入分裂割据局面。鲜卑族拓跋珪于登国元年(386年)春天即代王位。复国后的代政权,处在各少数民族政权包围之中,拓跋珪相继战  相似文献   

13.
从突厥内徙看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唐太宗统一全国的宏伟事业中,妥善处理北疆的突厥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唐太宗在逐个消灭中原割据势力的同时,对突厥采取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解决了唐初的突厥问题,从而安定了北部边疆,进一步促进了突厥人民和内地各族人民的友好关系,发展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唐帝国。  相似文献   

14.
"亲属化"是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一个普遍现象,除婚姻结合外,认寄和结拜也是其重要推手.亲属关系确定之后,仍要靠双方频繁的互动来维持.而亲属关系的构建和维持,不但能够帮助村民适应当地物质稀缺的现实状况,而且还可以润滑民族关系,并消弭宗教隔阂,从而实现村庄整合.  相似文献   

15.
七世纪初叶,正当西方“基督教世界”处于相对寂静、滞息而缺乏活力时,亚洲东部、北部,一直到西藏、新疆及其阿拉伯半岛地区却显得异常活跃,唐、回纥(鹘)、吐蕃、阿拉伯的相继崛起,给这些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也启动了此一广阔区域内务民族、国家间的相互往来与交流。回纥与吐蕃间的早期民族关系也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揭开序幕的。 回鹘与吐蕃间的关系延续时间很长,以840年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由于回鹘、吐蕃两大政权皆处于相对兴盛时期,基于对西域、河西两大沃野肥地的垂涎,对丝绸之路控制权的觊觎,双方间围绕着北庭、西州、凉州等重要城镇和交通枢纽进行了一系列的争夺战;后期,回鹘、吐蕃统一政权不复存在,双方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争战,所以,双方间的关系更多地呈现出睦邻友好、团结互助的迹象。 关于840年以后回鹘与吐蕃间的关系,笔者已有专文论及。本文将探讨的是回鹘与吐蕃间在840年以前以相互战争为主要特征的关系,拟分为争夺北庭、争夺西州、争夺凉州三大部分论述之。  相似文献   

16.
鲜卑,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支英勇的游猎民族。公元386年至534年,在黄河流域建立过北魏封建政权,统一了大半个中国,历148年之久。为当时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可惜,对这个民族的早期历史,在浩繁的古代历史文献中记载甚少,人们所知不多,千百年来,史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它的足  相似文献   

17.
和抚怀柔是诸葛亮“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民族政策思想的核心,其民族政策思想集中体现在蜀汉民族政策当中.针对南中少数民族,诸葛亮坚持攻心为上、心战为上的指导思想,采取了如下措施:调整郡县设置,以削弱地方大姓、夷王的势力;推行夷汉官吏交流制度,以加强蜀汉政权对南中的管理;重视先进经济文化传播,以推动南中经济社会发展;因俗而治,以笼络南中各少数民族等.而对西部、西北少数民族,也是和抚怀柔与军事镇压两手并用.诸葛亮开明的民族思想和切合实际的民族政策,对民族地区的稳定和蜀汉政权的巩固有着积极意义.诸葛亮和抚怀柔的民族政策思想对当下处理民族和民族问题仍不乏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张居正改革时期的明蒙贡市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历初年,张居正顺应"隆庆和议"以来蒙汉友好的历史局面,致力于封贡互市政策的推行,进一步将明蒙关系推向深入.一方面,通过抚赏、封爵等措施巩固和发展,与俺答集团及其他蒙古部落的通贡关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羁虏"的目的;另一方面,恢复与蒙古诸部的互市贸易,增设马市,开放官市,允许民市,密切了蒙汉之间的联系,暂时满足了双方所需.这些措施虽然存在诸多局限,但在一定时期内缓解了长期以来明蒙之间的复杂关系,成为张居正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9.
地处祖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长达4200公里的边境线与蒙古、前苏联接壤.两个全国最大的内陆口岸——满洲里和二连浩特,成为连接欧亚的大陆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沿边开放的地理条件,给各族人民提供了发展经济的巨大潜能.自治区抓住契机,发展贸易:1983年,同前苏联恢复了中断20年之久的边境、易货贸易关系;1985年,开展了同蒙古边境易货贸易;1988年,开始与东欧国家开展易货贸易.内蒙古的边贸在国家政策的统一指导下,按照"自找货源、自寻销路、自行谈判、自行  相似文献   

20.
古代拓跋鲜卑祖先推寅从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嘎仙洞南迁至"方千余里"的大泽,"大泽"是拓跋鲜卑南迁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本文在先人学者的研究成果上浅谈"大泽"之所在地,同时就拓跋鲜卑在南迁过程中的经济生活,以及拓跋鲜卑南迁到"大泽"对拓跋鲜卑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