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高校校报,作为联系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桥梁,作为高校的主要宣传工具,它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是任何党报以及专业报所不能替代的.能否办好校报是与校报编辑尤其与校报主编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校报的主编,在校报编辑部里处于主导的和核心的地位.主编的办报思想、编辑方针、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对于校报的质量、效果影响甚大.尤其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校报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从不同侧面增加了报道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2.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版面设计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厚爱势在必然.然而大多数高校校报没有对版面设计给予应有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的思考,高校校报版面整体水平与其它报纸相比较仍存在相当一段差距.本文试图以阐释"三贴近"所包含的现代传媒理论为基点,在深入分析高校校报的媒介生态环境和版面设计有悖于"三贴近"的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高校校报版面设计符合"三贴近"的理念要求,并就实现"三贴近"的版面设计谈了具体可供操作的方法,旨在对高校校报的具体办报实践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友炳 《南方论刊》2009,(11):76-77
摄影报道在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成为报刊与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竞争的利器。高校校报作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重视、突出摄影报道在校报中的作用。从此观点出发,检视、研析校报新闻摄影报道存在的问题,认为应该从理念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校报摄影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4.
校报作为高校党委、行政的机关报,它是高校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是高校决策层与师生员工之间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它担负着“办报育人”的重要任务。当前,全国高校都面临着重大的机构调整和改革,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个舆论阵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高校校报的宣传教育作用,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宣传,是摆在高校校报面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校校报在发展中存在着定位偏差、报道平面化和信息容量小等诸多问题.要解决如上问题,只有切实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三贴近"要求,深入生活实际,设置有关专栏,在报道策划、版面编排等多方面改进高校校报的办报思路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高校校报要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提高办报的质量,办出自己的特色,吸引更多的读者,不断提高办报的效益,这是关系到校报的生存与发展乃至整个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加强与提高的问题。困此,我们应当积极探索高校新闻宣传的新思路,开创新局面,办出高质量的校报,更好地为师生员工服务,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服务。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闻是大学校报的核心新闻。加强科技新闻宣传既是高校提升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需要,也是高校校报发展的迫切要求。加强科技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尊重科学、贴近读者、促进人才培养、保守机密等一系列原则,并从思想重视、队伍建设和疏通信息渠道等抓准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二十年,在党的思想路线指引下,高校校报不断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新形势下应继续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真正办出校报特色,在“科教兴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境下高校校报编辑的意识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校报是高校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在传播学校信息,提升学校形象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的网络语境下,高校校报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高校校报编辑要自觉担当起推进校报改革和创新的重要责任,在办报过程中树立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校报质量,更好地实现校报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刘冠男  冯德华 《理论界》2009,(1):169-170
在大学文化注重整体价值认同的基础上,校园的和谐文化建设还应该把社会的整体性与人的个体性相融合,同时关注个体发展空间.以校报为主导的高校校园媒体应确立其在大学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成为塑造大学整体价值认同和拓展师生员工个体发展空间的文化"支点".高校校报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拓展个体发展空间,充分开发服务功能,完善高校校报在信息资讯、舆论监督、娱乐导向、日常服务四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校校报的文化建设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校报区别于社会报纸的特殊功能之一。进一步强化校报的文化建设功能 ,引导和树立健康向上的校园先进文化主流 ,致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 ,是新时期高校校报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主流传媒德育潜功能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校报、校园广播、校园有线电视、校园计算机网络等高校主流传媒显性功能和现实特点出发,通过对高校主流传媒在与德育工作相衔接中承担德育义务的可能性研究,对高校主流传媒的运作与德育工作建立互动机制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传统报刊管理体制弊端日显,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亟待深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迫切需要。构成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的宏观情境。考虑到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数量大、类型多样、情况各异、结构复杂.转制将根据报刊出版单位性质和功能的差异分期分批进行。加快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进程。实现改制工作的“软着陆”。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建立健全领导管理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科学设计内部制度体系,实现规范化运作;综合考虑非时政类报刊的差异,允许转制模式多元化;减少行政干预,尽快落实相关优惠和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4.
杨芳芳 《云梦学刊》2004,25(6):24-26
中国近代报刊诞生之际就承担了“救亡”重担,创办近代报刊是政治家们从事政治活动的重要方式,因而中国最初的新闻人,从一开始就过分地强调了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利器”这一特质。这在当时有一定合理性。但媒体过多地承担宣传鼓动功能,过多地介入到政治斗争之中,势必削弱了其他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刘兴豪 《云梦学刊》2009,30(2):83-85
维新报刊在其特定历史环境下,发挥了舆论先导的政治功能:维新报刊是政治变革的“喉舌”,是监督政府、议论朝政的舆论利器,向读者宣扬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汪英 《北方论丛》2007,(2):89-92
近代知识分子的政治成长更替与报刊大众传播媒介起伏及政治变革高低潮之间形成荣枯与共的波动关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政治崛起之时就利用报刊作为宣传变革的工具和利器,新思想也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政治性报刊数量高峰而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冲击力,为变革的发动、组织和影响制造了声势。随着变革的夭折、中心人物的退场,报刊数量骤减,变革又为新的社会力量和新的理念所取代。但是政治力量、报刊与政治变革之间的生成关系却延续下来,成为近代历史演进相互关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近代广府地区中英文报刊的创办和发展是当时中国与西方文化接触、交流的缩影.国内学者对近代广府地区的重要中英文报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个案探究,但仍有待拓展的学术空间:一些近代广府地区的报刊研究方法过于单一,多学科间的交叉运用尚显薄弱,缺乏中西文化交流的宏观视野,因而难以揭示近代广府地区中英文报刊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与表现.  相似文献   

18.
澳门报业历史悠久,其发展有自身的特殊性。1822年《蜜蜂华报》的创办是澳门近代报业之始。本文分析了《蜜蜂华报》创办时期的国内外背景,和该报在澳门报业史及中国近代报业史中的地位。同时总结和比较澳门近代中文和葡文报章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时代里,阅读英文报刊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但是英文报刊文章不同于一般文章,它已形成一种使用性很强的功能语体,并借自己的特点成为语言运用形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掌握英文报刊的语言特色有助于提高对英文报刊文章的理解与欣赏。  相似文献   

20.
王文锋 《云梦学刊》2008,29(1):151-153
报刊发行经营中的信息不对称性,具体表现在报刊社、广告商、读者受众、经销商及邮局在拥有报刊发行信息的量和质上存在差异.根据分析的不同角度,报刊发行经营的信息不对称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