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丁玲是一个善写女性的作家。丁玲从写女性开始.以写女性告终,通过刻划生动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她逐步完善的妇女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剖析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入手,分析其早期小说的女性意识,认真探讨丁玲作品中强烈而鲜明的女性意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女性形象的塑造在丁玲的创作中占有突出的位置。本文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着重从丁玲女性小说的思想内容及所蕴含的社会价值进行探讨;第二部分论述了丁玲女性小说的艺术风格,并对丁玲女性小说成功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剖析。  相似文献   

4.
丁玲以鲜明的“女性立场”登上文坛,她的“性别”意识所呈现出来的“现代性”,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重要标志。她并非意在单纯讲述现代女性的性与爱,她对现代女性内心矛盾的深度发掘,是为了要替这个社会把脉。丁玲借助“性别立场”突入到“性别政治”,进而导致左翼时期丁玲的政治态度、人生信仰的根本性转变,并成为当时著名的左翼文坛勇敢的探索者。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丁玲早期小说移置到女性话语语境内进行其外本文层次的阅读,探讨丁玲早期小说本文叙事的欲望及叙事风格。认为推动丁玲进行现代女性写作/叙事的本因是丁玲对女性自我的关泣及性别受压迫、欲求解放的现代意识焦虑,而丁玲执着女性性别的叙事与现代叙事系统即男性神话的差异,则赋予她早期小说本文鲜明的个人化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6.
丁玲是个极有个性的作家.鲜明的女性意识,贯穿她的全部创作.从"‘莎菲型’女性与中国女性文学"、"<‘三八节’有感>与丁玲的女性文学"、"丁玲与新时期女性文学"等三个方面来看,20世纪新女性形象无不受到丁玲创作的影响,这一重大影响关系足以确定丁玲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中奠基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丁玲是一个颇具魅力而又不断争议的女性作家。纵观她的一生 ,2 0世纪中国历史的每一次重大变动 ,几乎都会影响到丁玲 ,丁玲也自觉不自觉地受其影响。在思想、生活、创作上 ,丁玲始终与 2 0世纪的中国社会粘在一起。从丁玲在社会变动中的创作和女性角色定位来阐述她在 2 0世纪女性创作、女性话语世界建构中的独特作用 ,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丁玲的小说在描写女性时运用了大量的空间形式,从小说发表顺序来看,其空间形式呈现出个人封闭向社会开放的特点,丁玲试图通过这种女性文化空间的位移来表达其女性主体意识。但是,不论是个人化的狭小空间还是社会化的宽广空间,丁玲笔下的女性始终走不出男性所建构的"围城"——权力话语空间,这也是丁玲关注女性解放的困惑所在。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代文学的第二代女作家,丁玲、萧红都十分关注女性的命运.她们的笔下,写得最动人,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也多是女性形象。谈及丁玲,自然会使人们想到莎菲、伊萨、佩劳、阿毛姑娘、贞贞、陆萍,同样地,萧红也是与她笔下的王阿嫂、金枝、王婆、月英、黄良子、王亚明、林姑娘、小团圆媳妇等联系在一起的。本文试从观照视角、女性自我意识、悲剧性质及通过女性形象塑造所体现的基本思想等方面,对她们的女性形象塑造展开比较。从观照视角看,丁玲对女性的关注.重点在于对其精神痛苦的揭示上。她笔下人物的追求远远超越了对衣食住行等…  相似文献   

10.
论丁玲延安时期小说创作中的潜女性话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视角出发,对丁玲延安时期小说创作的女性性别话语的构成形态及其深层寓意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丁玲这一时期作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作者将性别分析置于社会政治思考的框架之中,进而对女性的生存境况作了一次深人的体察。  相似文献   

11.
作为后"五四"时期强势崛起的女作家,丁玲实现了对"五四"女作家的超越.她将自己定位于"现代女性"身心解放的探寻者,在中国社会革命的不同时期,赋予女性解放以不同的时代内涵,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特色相当鲜明的女性作家.综观丁玲的女性题材创作,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一条完整的女性身心解放探索轨迹:现代的女性需"独立"→独立的女性应"革命"→革命的女性要"自强".在丁玲看来,现代女性的身心解放与社会时代的变化发展紧密相关,其出路需要不断调整并走向深入,不仅从个体精神意识上,还应从文化体制上寻得彻底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说,丁玲无疑是中国现代女性命运探索之第一人.然而,丁玲笔下的女性毕竟是社会时代气候下的女性,裹挟在中国社会转型、阶级革命、政治斗争的洪流中.身为女作家而要参加革命、要介入政治,使得丁玲不得不同时进入文学和政治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圈子.这两者的冲突与融合虽然使丁玲的作品有了新的思考点,但其艺术个性却受到了损害.丁玲努力尝试调和其女性自我意识与社会政治身份的矛盾,但事实上却难以缝合两者之间的裂缝,建国后丁玲的创作即是明证.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学界将丁玲在解放区前期创作的作品置于社会政治学层面来分析,但这一套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遮蔽丁玲恢复了曾因一度思想左倾而中断的女性自我意识,遮蔽了其作品中凸显对女性生存境况的强烈关注这一复杂现象.走向社会的丁玲已经意识到构成女性种种困境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女性自身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它牵涉到整个社会结构和政权体制的问题.此时,丁玲非常自觉地将她的思考移入一个更为广泛而复杂的社会关系背景和更为内在的思想文化层面之上.  相似文献   

13.
二十年代末,上海某杂志要出版女作家专号,向丁玲约稿,丁玲拒绝道;“我卖稿子,不卖‘女’字。”不管作家的意愿如何,“女性文学”接纳了丁玲的创作。判定作品是否属于“女性文学”,主要看其是否具备女性文学的特征。女性文学的特征绝非阴柔之美等表层形态,主要在于表现“女性意识”的内在底蕴。丁玲“不卖‘女’字”,正曲折流露了她感觉到自己与男性的性别差异而企图与男性作家一道驰骋于文坛的愿望,这正是女性争平等、争人格、争自主的意识的流露。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伍尔夫与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比较,反映了她们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伍尔夫与丁玲创作的重点在于女性形象对自由意志的执着追求,她们始终将其强烈的女性意识渗透于人物的形象中,让这些人物形象经历了孤独苦闷、彷徨迷惘、坚定执着的新的人生发展之路.伍尔夫与丁玲的作品全力发掘女性意识,显示了她们对于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形成了中西小说最有价值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在女性意识烛照下书写女性主体陷入孤独与困境的名篇,其女性孤独意蕴主要体现为女性主体的孤独书写、女性主体的孤独抗争。这一文本可以看作是20世纪20年代丁玲个人主义思想与女性主义思想的回光返照,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20世纪40年代丁玲创作于延安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当代中外女性主义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该研究认为作品的女主人公贞贞承载了抗战时期女性与民族主义话语冲突之意义,是女作家丁玲和这场民族革命之矛盾与裂缝的体现。但是,通过对这一作品及同时期的《新的信念》的再解读,由这两部作品共同的主题意象"被强暴的女性"入手,可发现丁玲并不是简单地站在性别立场对民族革命进行批判和否定;相反,丁玲借女性与革命、强暴的故事意欲呈现和探寻的是女性在这场新的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中的权力以及能动力。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丁玲是以女性叙事参与了民族革命话语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丁玲是新旧社会交替的先进女性代表,也是新时代新型女性突出的典型.作为中国现代先进女性魂灵的"巾帼精神",在丁玲身上表现为新妇女的翻身意识、新战士的革命意识、新作家的服务意识和新慈母的全球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丁玲小说《新的信念》被人关注不多,即使有所关注也往往有所误读。但该篇小说作为丁玲进入解放区后创作的重要篇章自有其地位在,而且持续了丁玲关注女性命运、表达女性的自我意识、探讨女性自我拯救的创作主题。小说主人公陈老太婆由于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改变了她做人、做事的方式,甚至改变了性格,这些源于生命的觉醒并由此引发了自救,但这种觉醒是如此被动,自救是如此无奈。虽然看似丁玲给她安排了一个光明的结局,但也隐隐透露出背后的隐忧。由此观之,我们也可以窥见丁玲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纠结。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性文学与丁玲的文学转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在五四精神影响下进入了文学界,以其大胆独白而受到关注。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她的创作出现了重要转折,从女性革命走向革命女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其女性创作找寻不到出路,另一方面是由于其政治选择。在20世纪40年代,丁玲的一些作品还是显露了她的独立思考,随后由于政治因素,丁玲放弃了个性表达,走向配合政治宣传。  相似文献   

20.
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的短篇小说创作是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并溶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者以独特的女性话语来表现女性所承担的精神重负和时代忧虑。文章以丁玲的三部作品为例,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说明女性追寻完整的自我和自身价值所经历的艰苦跋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