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提高外来民工子女语文阅读能力,如何让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城市里的同龄孩子接近,对于接纳民工子女的学校中的语文老师来说是个大难题。通过调查分析外来民工子女阅读能力相对薄弱的原因,根据成因提出了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四个一点,对民工子女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将会产生较大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民工子弟进城寄读。这使得当地学校(特别是小学)的教育对象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中外来民工子弟所占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有的学校甚至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六十。  相似文献   

3.
刘东霞 《国际公关》2023,(2):123-125
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有着对美好教育的向往和期盼,对他们多元化发展需要的满足,是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合高质量的体现之一。基于他们的内生需要,提出促进民工随迁子女发展的社会支持策略,旨在增强他们主动参与社会融合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4.
张生 《金陵瞭望》2005,(22):49-50
2001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显示了国家对解决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强烈决心。近年来,南京市也不断出台各项新举措,给予民工子女教育。同城待遇”,为解决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作出了有益的尝试。那么,民工子女教育的意义何在?有关部门为何要下花大力气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成都“都市外来人口子女学校“的调查,文章从学校的创办、教学条件、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情况等几方面介绍了该校的情况,反映出自办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办学得不到政府的许可,迟迟拿不到办学许可证;办学条件差;学校发展缺乏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对于自办民工子弟学校面临的种种困难,政府首先给予自办学校一定的生存空间;其次,政府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和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口急增,流动人口子女已成为一个庞大群体。而庞大的民工子弟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的问题更是个尖锐的社会问题。文章分析了城市流动人口子女难以融入城市教育环境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外来民工的大量涌入苏南地区,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了政府关注的焦点,我们学校作为全面接收外来民工子女的公办蓝天学校,成为了外来民工子女的集聚地。这些孩子的父母,由于生存的需要,经常流动,同时造成了孩子也不停的更换学校,往往读一个年级需要换几个学校。而家长在流动时丝毫没有考虑孩子内心的需求,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孩子变得越来越冷漠,对学习、活动提不起兴趣。且为了保护自己,对他人始终有一种防范心理,更有甚者一旦跟同学发生冲突,就是暴力解决。再由于父母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每家几乎都有两个以上孩子,孩子在亲人那里感受到的关注和温暖明显缺乏。面对这样的群体,我感觉,让孩子融入集体,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友善,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在努力地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了孩子的变化,看到了孩子们内心世界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8.
民工杰克逊     
李景 《可乐》2010,(1):55-55
视频的背景是城市街头。伴着迈克尔·杰克逊的《Dangerous》,一个身背竹笼、足蹬解放鞋的中国民工,在人流中模仿那个美国歌星的舞步。突然,有保安冲过来驱赶民工。民工用标准滑步闪避着保安的追击,还不时伸出食指。这是“对保安的挑衅”,有人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衢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民工的大量流入,位于衢州城郊的下张小学自然就成了外来民工子女重要的入学地。现在下张小学已有来自全国16个省的230余名外来学生,占学校学生总数的46%,而且还有逐年迅速增加的趋势。这些外来学生由于其父母长辈一般从事比较繁重的工作,照顾他们的时间十分有限,情感上也缺乏沟通,  相似文献   

10.
打工妹的话语策略与城市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话语不仅仅是交流信息或感情的手段,同时也是被社会性地建构和生产的符号系统。话语暗含了社会的价值秩序,是权力和社会分化的寄生物;对个体而言,话语本身是一种社会行为,个体通过话语实践成为权力关系的生产者,并标识自己类别化的社会位置。在城市打工的农村打工妹通过日常话语实践——学习词汇,积累谈资,根据语境来切换使用粤语、普通话和家乡话的话语操纵策略——来建构自己的城市生活世界,以适应城市生活及其要求。打工妹的日常话语实践反映出文化资本越来越介入到社会分层实践,城市话语体系作为文化资本的重要内容深刻地影响到其使用者的生存状况,因此根据掌握城市话语体系的程度,我们可以将进城民工分为三类——失语者、鹦鹉学舌者、得心应手者,以此建构出一种新型的民工类型学。  相似文献   

11.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7,(12):26-28
在建邺,一所学校的崛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就是南京市沙洲小学。这个80%以上学生都是民工子弟的公办薄弱学校,在短短两年内,不但在素质教育上屡创佳绩,教学质量也迅速提升,成为建邺区教育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众多成果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在教育大爱的阳光下,沙小以纯正的素质教育,为数百名民工子弟插上了成才的“翅膀”。  相似文献   

12.
李文安 《南都学坛》2003,23(2):109-111
一些城市政府为了防止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实行总量控制、限制外来民工在城市就业的政策,这是一项带有歧视性的就业政策,必将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防止农民大量进入城市,决不可再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行政命令的作法,而应该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来抑止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过度流动。  相似文献   

13.
城市流动民工心理社区主要是指其社会关系网络,它的构建无论对城市社会,还是对民工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城市流动民工的心理社区构建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务实性对策,从组织、政策等层面去强化流动民工心理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农民工的社会流动,越来越多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这一群体的教育问题开始突显,他们在城市的受教育状况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分析了进城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以及引起这一问题的社会原因,提出从二元经济结构社会下的制度改革入手,突破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约束,合理调配教育资源,以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群体的受教育问题,从而为我国经齐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人力资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春运“民工流”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产物。作为春运主体,民工流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对人们行为选择影响的表现。民工流的迁移变化既是经济状况的反应。又深刻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一年一度的春运带来多种社会问题。春运问题的核心并非“人多”。而是“集中”。因此对春运难题的解决不能单纯地依靠运力的增加,而要通过深刻挖掘分析春运民工流背后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青年民工返乡创业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返乡创业是青年民工的基本归宿之一。本文通过对青年民工返乡创业制约因素的分析,认为应利用返乡青年民工创业的需求,以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将促进民工返乡创业纳入到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思考中,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破解民工返乡创业的制约因素,同时也能够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速度,推进广大农村地区尽快迈入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7.
对苏州市办学规模较大的七所民工子弟学校3126名及苏州市区六所小学3462名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进行十一项体质健康评价指标进行测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民工子弟学生与城市同年龄段学生在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指标各方面,在不同年龄段男女孩之间存在差异,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问题解决的对策,为教育主管部门决策及社会力量的关注、投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社区》2002,(18):32-32
在北京的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位保养得很好的老太太教训着3个刚上车的民工:“你们这些农民不好好地种地出来乱跑什么?你看看弄得北京成什么样子了,多影响首都形象。” 老太太的态度也许代表了城市人绝大多数对民工的态度:蔑而远之,刻而薄之。尽管农民包揽了城里人宁肯坐着也不肯干的最脏最累的活儿,尽管农民在城市里最胆小怕事最唯唯诺诺,尽管农民在街上只占两脚之地,住一  相似文献   

19.
以南京市C民工子弟学校为个案,描述该校教师学历资质较低、流动性高、组织性弱、责任感不强、对流动儿童持有偏见等特点,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同时指出教师的特点与问题将会影响流动儿童社会化的效果。随着相关部门对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视,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会依照教育制度和法规要求步入正轨,当前民工子弟学校教师的特点只是流动儿童教育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朝宗 《金陵瞭望》2008,(17):23-24
针对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有人提倡少讲主义、多讲问题,有人强调先讲主义、后讲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既思考主义、又解决问题。联系浦口区城市管理工作的实际来看,随着区域经济的加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急剧加快,当前的城市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区域发展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同时领导、市民和社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