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老年妇女生育指的是既往生育史,属于历史人口学研究范畴,在生育率统计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某一批老年妇女完全生育率观察值的分析,直接描述出该批妇女经历年龄的生育水平和特点,并用以与不同时期、非同批妇女生育率和同批妇女不同时期生育率的比较研究,探索生育率变动的基本规律。本文以“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为依据,对60岁以上老年妇女生育状况作一初步分析。一、老年妇女生育率的基本特点生育率就其发展状态而言,大体可分为自然生育率和抑制生育率两类。所谓自然生育  相似文献   

2.
<正> 人口预测,对编制国民经济计划、指导计划生育工作和加快“四化”建设步伐是十分有利的。人口预测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总和生育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总和生育率是用横向法来观察某地区某一年(或某一时期)内育龄妇女生育率的总水平的,它等于该时期内各年龄组的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的总和,因而它不是反映某地某一个妇女或某一批妇女的平均实际生育数,也不是反映该时期内所有育龄妇女的平均生育  相似文献   

3.
就生育因素而言,不难得到预测年份的出生人数与生育率的关系: B=P_f(15—49)·?(15—49)P_f(15—49)为预测年份15—49岁妇女人数(用年龄移算得出);?(15—49)为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考虑到年龄别生育率及妇女的年龄构成,进而得到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4.
读了《人口与经济》1983年第五期《必须正确理解和运用总和生育率指标》一文,感到有若干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分三个方面提出我们的看法。 一,总和生育率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生育率指标 该文认为,总和生育率“只是分年龄生育率的一个综合表现形式,本身并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生育率指标”。总和生育率难道只是反映年龄别生育率相加之和,而没有自己独立的意义吗?不,总和生育率虽然是根据某一年年龄别生育率累加计算的,但它的涵义不再局限为年龄别生育率之和。众所熟知,总和生育率的涵义是:刚进入育龄期的妇女,如果一直按照某年的年龄别生育率生育,则她们一生平均生育的子女数,将为该年年龄别生育率之和(即总和生育率)。总和生育率  相似文献   

5.
一般生育率     
一般生育率(General Fertility Rate),也称生育率、普通生育率或育龄妇女生育率(Fertility Rate of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它指的是每千名年龄在15—49岁的妇女在某年内所生育的孩子数,而不涉及到她们的婚姻状况。 育龄妇女在妇女总人数中所占比例的多寡和育龄妇女生育率的变化是直接影响出生率的两个重要因素。故一个国家若要改变其总出生率,无不在育龄妇女生育率上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人口知识     
育龄妇女生育率有几种?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育龄妇女是指从月经来潮到绝经止这一年龄阶段内的妇女,因为这一年龄段内的妇女有受孕生小孩的可能。国际上通用的育龄妇女的年龄界限为15岁到49岁。育龄妇女生育率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育龄妇女总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全体育龄妇女人数和这些妇女生育的小孩数之比。所谓全体育龄妇女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从15岁到49岁的妇女;二是指这个年龄阶段内的妇女不论  相似文献   

7.
<正> 平均生育年龄是描述某一妇女人群生育年龄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是研究妇女生育状况的一个重要参数。建国以来,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析研究这一变化过程的基本情况和规律,完整、系统地描述它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对于今后研究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及制定人口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妇女平均生育年龄因受婚姻状况、社会经济因素、文化、生育意愿、生育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各个时期的妇女平均生育年龄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妇女平均生育年龄可以分胎次进行研究。这样,便于了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妇女各胎次平均生育年龄的变化规律,并且可以加深对妇女不分胎次计算的平均生育年龄运动规律的认识。本文试从1982年全国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机器汇总资料,对我国妇女1960——1981年各胎次及不分胎次计算的平均生育年龄的动态变化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纵观一个人口或若干人口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不同年龄的年龄别生育率具有显著的差异。一般来说,生育率在15~19岁较低,这是由低向高转变的加速阶段;20~30岁通常达到峰值,然后逐龄加速下降。不同国家与地区在不同时间的年龄别生育率差异也是不同的,有的差异很大。 在控制条件下,生育率峰值在20~24岁之间的,称为早期生育控制型;生育率峰值在30~34岁之间的,称为晚期生育控制型;介于两者之间的,即生育率峰值在25~29岁的,称为中期生育控制型。从中期生育控制型向早期生育控制型逆向转变,以及其间峰值年龄别生育率前移等连锁性逆向前移,就是生育率的反弹现象。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些人口问题文章对于用什么指标来评价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的问题,发表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例如有的文章认为总和生育率是评价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的最贴切的指标,有的文章认为平均生育孩次是评价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的合适指标,等等。究竟什么是评价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的最合适的指标呢,本文打算就这个问题也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总和生育率不是评价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的合适指标 总和生育率是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育龄妇女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它说明一个妇女如果按照某年各年龄组妇女生育率度过她的育龄期,她一生可以生育几个孩子。这是一种假设。但是,总和生育率又是各年龄组妇女实际存在的生育率之和,所以它能够反映一定时期(例如一年)育龄妇女总的生育水平。利用总和生育率可以进行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以至不同国家生育水平的对比分析。例如,我国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总和生育率总的趋势是下降的,从1952年的6.47下降到1981年的2.63。三十多年来,总和生育率这样大幅度下降,总的来说,说明了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是,总和生育率的高低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婚姻制度、生育观念、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等,都会对人们的生育发生作用。一些特殊的因素,象天灾、战争  相似文献   

10.
以孩次递进与生育间隔变化为主要特征的中国计划生育已推行了20多年,如何客观、历史、辩证地研究与分析中国妇女生育率,尤其是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妇女生育率及其变动趋势,正确估价计划生育工作在中国妇女生育率下降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于帮助我们认清形势,总结经验,指导当前计划生育工作,以进一步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用排除育龄妇女年龄结构、婚姻结构与孩次结构影响,因而比妇女一般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妇女实际生育水平,同时与中国现行生育政策联系最为密切的孩次递进比指标,对近20年来中国妇女生育率变动趋势与生育政策实际执行效果作一粗浅的分析。文中分析所使用资料为1988年中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11.
1995年2月我们在山西省运城市金井乡谢家营村对20—40岁妇女的生育状况进行了调查。这个村地处平川,它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在山西省处于中上等水平。从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村一孩生育者占总生育人数的27.7%,其中70%属于25岁及其以下年龄的妇女所生,95.6%属于28岁及其以下年龄所生,在20—40岁这83个妇女中,有23人只生育了一个孩子,并且这23人中,年龄处于25岁及其以下的就有16个,占一孩生育总人数的70%,年龄处于26—28岁之间的有6名,26岁的3人,27岁的1人,28岁的2人。超过30岁只有一人,而且是抱养的。这个村除20岁一个,21岁一个生育两个孩子的外,普遍生两个孩子的开始年龄为26岁,即自26岁开始至29岁止,每个年龄上都有,且在这个年龄组中占绝大多数的妇女生育了两个孩子。所以,按照这一规律,这25岁以下的16个生育一孩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有很大可能步入二孩生育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时期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为基础,提出真实队列年龄别生育率估算方法,并通过1950~1981年全国妇女分孩次年龄别生育率数据验证其可行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可用该估算方法研究递进生育模式及其相关问题,尤其是在调整生育政策的时间窗口,估算生育一孩的育龄妇女规模和结构,以及符合生育政策但尚未生育二孩的育龄妇女规模和结构,为政府制定生育政策和人口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微观数据为基础,采用35岁妇女平均曾生子女数作为终生生育率的估计指标对当前中国的生育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妇女的终生生育率为1.52,通过教育部9岁学龄儿童人数估算的妇女终生生育率也介于1.51.6之间,因此,当前中国已经处于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族、文化教育程度、职业、城乡、农业户籍和非农业户籍、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生育水平有趋同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从计划生育实践到孩次可变型生育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水平受育龄群规模的制约,但妇女在育龄期间,各年龄组的生育率既有起伏,又有规律,把握这种规律,尤其是把握在计划控制下的各年龄组生育率的变动规律,并以此为契机,建立符合我国人口国情,又能反映生育政策执行过程的生育模式是测定生育水平,分析生育趋势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时期生育水平的下降,我国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上升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时期总和生育率的估计受到进度效应的影响,人们从这一指标中难以对我国近期生育水平的变化形成正确的认识。本文利用多来源可靠数据,对我国近期的总和生育率以及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进行了估计,发现去除进度效应影响后,生育水平的时期估计值有了大幅度上升,20072012年的生育水平大约在1.7至1.8之间。研究进一步重构了19642012年的生育水平大约在1.7至1.8之间。研究进一步重构了19641985年出生队列的部分年龄别生育率,发现年轻队列的峰值年龄别生育率较低,但在较高年龄时会出现年龄别生育率相较之前队列升高的现象。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生育政策对于妇女生育行为的影响以及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时期生育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50年代中叶即提出计划生育,但后来受到各种干扰,未能在全国展开,直到70年代初才在全国普遍推行.这次调查的6个省市(北京、辽宁、山东、广东、贵州和甘肃)当中,北京从60年代初以后即开始受到计划生育的作用,辽宁和山东的计划生育从70年代初也随全国行动起来,开展得较早,贵州和甘肃则行动得更迟一些.1987年调查对象中年纪最大的45—49岁组妇女生于1938—1942年间,1958—1962年间她们进入20岁,整个60年代正是她们的生育旺盛期.其他各个五岁年龄组的妇女的生育旺盛期依次各向后顺延5年.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入,生育子女数和生育率都随着妇女队列而呈现趋势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外动态     
土耳其人的婚姻和生育 土耳其地跨亚、欧两洲,那里的妇女结婚率相当高,而且多为早婚。据最近国外发表的一篇分析1978年土耳其生育率的调查报告介绍,在土耳其每5名15—19岁的妇女中,就有1名已婚者。25岁以上妇女的已婚比例超过90%。该国妇女的平均婚龄低于18岁,而且城乡之间几乎没有显著的差别。但是,近年来,该国的总和生育率却明显下降。它已从1970年的5.8下降到1978年的4.3。总和生育率在地区上差别甚大:在该国经济上较发达的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在生育率分析与人口预测中,衡量妇女生育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口统计学中通常用“育龄妇女数”、“妇女年龄分布”、“平均生育年龄”等指标来考察妇女的生育能力。实际上,妇女的生育能力是通过“妇女年龄分布”和“年龄别生育率”的综合作用而表现出来的。因此,衡量妇女生育能力必须同时考虑这两个因素。本文将给出反映妇女生育能力的“生育基数”的概念,给出生育基数的确定办法及生育基数概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i)避孕流行指数增长目的在于缩小家庭规模。(ii)私人经济团体而不是国家支持的家庭计划组织在巴西生育率转化过程起决定作用。(iii)生育率下降原因是由极有效避孕措施带来的婚育率下降。总论:据巴西1986年人口与健康调查,全国平均妇女终生生育率降至3.3。南方各州生育总数大体相同(为2.4—2.6),北方各州相对高些(为5.1)。资料分析得出的结论是70年来全国都经历了生育率急速下降。1986年15—44岁已婚妇女避孕流行指数达66%,三十来岁的妇女尤其盛行。3/4的妇女都采取节育措施和使用口服避孕药,而妇女节育者居多。近十年避孕流行指数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上终身生育率是衡量妇女生育水平的理想指标,但由于时滞问题而难以运用;实践中采用的总和生育率用不同年龄妇女生育率加总进行替代,虽然简便易行,却存在一定偏差。与现有的利用总和生育率推算终身生育率的研究有别,本文尝试利用真实育龄妇女队列的初育年龄测度终身生育率。依据19502011年育龄妇女的年龄别生育率数据,发现初育年龄与终身生育率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这表明,应用初育年龄可以及时提供妇女终身生育率的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