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是历史的經济范疇,这是大家都公認的事。因为,“商品是社会經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也只有社会經济发展到另一必需的水平时才会消亡,它不以人們的喜欢或不喜欢而产生或消灭的。”那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为什么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呢?我認为,这仍然是由当前生产力的水平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过去,对于唯物辯証法范疇的研究,如同否定之否定規律一样,也是被哲学界忽视了的;不过它的命运較之否定之否定規律稍为好一点,那就是人們还没有完全把它撇开不管,而是把它硬贴在某些唯物主义的原理或某些唯物辯証法的特征中來附带地加以研究的。当然,这种研究方法也有它一定的意义,在个别場合下是可以采用的,但若把这种方法变成为一个經常的絕对的唯一的方法,則是不应該的和錯誤的。因为,把唯物辯証法的范疇拆散开,象归档一样地把它們分别从屬于个别的原理或特征,一方面会降低各个范疇的独立意义,从而也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同志关於現代资本主義的基本經濟法則和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法則的发現,是對於马克思列寧主义的政治經济学的巨大贡献。這个基本經济法則说明了一定生产方式的本質,它的一切主要方面及它的发展的基本過程,這个法則为理解和掌握一定經濟制度的一切法則提供了鎖鑰。斯大林同志教導我們说:對於經濟發展法則,對於政治經濟學法則,——无論指资本主义時期或社會主義時期都是一樣,——也必须這樣说谶@里,也如在自然科學中一樣,經济發展的法則是反映不以人們的意志为轉移的經济發展過程的客觀法則。人們能發現這些法則,認識它們,依靠它们,  相似文献   

4.
易论     
(上) 論易的起源和發展 周易是歷史底产物,是人類認識在具體历史條件下長期發展底結果。論其形式,不可否認,是陳舊的、落後的卜筮底形式,而其內容在當時却是新生的、先進的哲學底內容。這個具有舊的卜筮形式与新的哲學內容底矛盾的統一體,就是周易一書的實質与特點。  相似文献   

5.
一由于我國歷史發展的封建統治的長期性的特点,在社会意識形态之一的文学發展史上,也烙印了不可泯滅的鮮明特色。这个歷史發展的特点,在毛  相似文献   

6.
江泉先生在一九五六年七月四日人民日报上“关于中国歷史上奴隸制和封建制分期問题的討论”一文中,对中國歷史上奴隸制和封建制分期問題的討論,作了一个全面性的总結,并指出了各家共同的論点:“中國是經过了奴隸制时代的。”但就是这一点,据我所知,尚有很多学者对它不完全同意,或取保留态度。按中國歷史上有过奴隸制时代之說,首先提出來的似是郭沬若先生。他的主要論据之一是:“我們今天既承認了馬克思学說是真理,社会發展可以划分五个时期,在我們中國就不能要求例外。”他說:“在國家初成立的时候是純粹的一种奴隸制。”他在批評周代为封建社会說时說:“周代的社会歷來以为是封建制度,然与社会進展的程序不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衰落的开始是一八五六年领導集团的內訌。这一事件集中反映了農民階級本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关于太平天国领導集团內訌的問題,罗尔綱先生的“太平天国領導集团內訌考”提供了許多史实,但我們認为其中对于史实的分析还有一些未尽然处。苏联学者們对这个問題的分析固然能給我們一些啓發,但因他們所根据的史料不足,因此分析不够具体,甚至难免有不符事实处。我們認为太平天国領導集团內訌的过程是十分曲折的,而且在不断發展着变化着。洪楊矛盾發展到韋昌輝的疯狂屠殺,再發展到石达开的出走,我們就不能認为始終是一回事。本文試就这个問題作一些探討。  相似文献   

8.
一、明末的政治和經济情况 (一)明王朝的專制政治:朱明專制王朝,是繼承着中國封建政治的歷史傳統而建立起來。它把歷朝以來專制主义的統治制度全部接受下來而進一步發揚,成为中國歷史上極端的專制主义政权。在它建立初期,固然为了緩和階級矛盾,巩固統治基礎,作出一套改良政策,使社会生產力的發展產生有利影响。可是这种政策的基本要求,在于發展小農經济,以便对小農加重剝削,保証封建國家的稅收增加。为了加强剝削关系,因此在洪武十四年  相似文献   

9.
高級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質的生产组织,看来似乎没有什么疑問,但是对目前人民公社的性質問題人們的看法却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它仍然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农业社沒有什么区別;有的認为它已经是共产主义性質或者至少已經共产主义化了。究竟对人民公社的性質問題应当怎样理解?本文試图談一点自己的認識。不当之处,请讀者批評。人民公社是社会主义性質,抑或共产主义性質?我認为不能脱离它借以产生的基础和历史条件去研究,否則就必然要产生主观主义的錯誤。大家知道,人民公社是在高級农业生产合作社的  相似文献   

10.
一、問題的意义現实主义作为創作方法和文学潮流,極其深刻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現实。現实主义是在特定的歷史条件下,在时代的階級斗爭和思想斗爭的錯綜复雜底关系中形成的,并在各个不同的歷史階段上發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研究現实主义問題有助于樹立真正科学的世界文学史观,把世界文学史看成是有規律的發展过程,有助于闡明各个不同民族文学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联系,有助于闡明每个民族文学發展的特点以及人类藝術發展的性質和方向。深刻研究这一問題可以,并且一定有助于解决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向苏联科学提出的極重大的任务之一,有助于解决在各个知識领域中展开理論研究的任务。研究現实主义可以成为提高我國文学理  相似文献   

11.
自拙作‘關於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期的基本規律問題的討論’一文發表後,曾先後收到過一些讀者同志們寫信或寫文章来提出不同的意見。拙作在發表的時候,卽曾在一開頭引用了斯大林同志的名言,認为:‘谁都承認,如果没有不同意見的爭論,没有自由的批評,任何科學都是不可能發展,不可能進步的。’因此,對於拙作发表后,能够引起讀  相似文献   

12.
今年《哲学研究》第4—5期刊登了裕西、曉天的文章,他們認为錯誤的思維和存在有同一性。理由是:第一,思維是存在的反映。无論正确的思維和錯誤的思維都可以找到它的客观的物质根源,因而从思維和存在的相互联系以及思維对存在的依赖关系来看,錯誤的思維和存在也有同一性;其二,錯誤的思維和存在之所以有同一性,还表現在錯誤的思維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轉化为存在,这里的条件便是人們的社会实踐。关于这个問題,我們在学习中有些看法是否正确,提出来請大家帮助批評。关于人們的認識过程,毛主席教导我們:“我們的结論是主观和客观、理論和实踐、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統一”。人的認識由感性开始了解了事物的表面現象,通过不断的实踐,这些印象反复了多次,在認識过程中引起了飞跃,产生了概念,这对事物有了本质的了解,并且通过推理判断就产生了合乎理論的結論,但是这个論理的結論还需回到  相似文献   

13.
一、什麼是法则? 法則或者叫做規律,是客觀事物中所固有的東西。法則不是表現一切的關係,而是表現本質的關係,它是客觀物質世界各現象的反映,是物質運動最本質的東西的反映。列宁在‘黑格尔“邏輯学”一書摘要’中告訴我們:法則和本質乃是同一性質的(同一次序的),或者说得確切些,同一程度的概念,這些概念表現着人們對於现象、世界等等的認識的深化。 關於法則的性質問題,斯大林在‘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中給我們做了很好的说明。他向我們指出:‘馬克思主义把科学法則——无論指自然科學法則或政治经濟学法則都是一樣——了解为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過程的反映。人們能發現這些一法則,認識它們,研究它們,在自己的行動中估計到它們,利用它們來為社會謀福利,但是人們不能改變或废除這些法則,尤其不能制定或创造新的科學法則。’  相似文献   

14.
前言認真地研究歷史,認真地研究中國近百年史,毛主席早在一九四一年已經号召我們了。在中國近百年史里,研究太平天国革命歷史,有很大的現实意义和一定程度的國际意义,可惜革命文物多被摧毁湮沒,所余已屬寥寥,加以反动头子曾國藩和繼承其衣鉢的御用学者竄改和曲解歷史,更增加了研究上的困难。例如,曾國藩于一八六四年(太平天国十四年,清同治三年)大量地刊印了所謂李秀成供詞,它所產生的毒素很大,入人很深,并且影响的时間是很長久的。到了一九五○年罗尔綱先生的“忠王李秀成自傳原稿箋証”問世,考証確实、注釋詳瞻,人們把自傳原稿看作是太平天国的信史,  相似文献   

15.
一九○○年以义和圑为旗幟的中国人民反帝運動史,在新史家們努力下,已顯現其真正面貌;而义和團之前史,則除清人劳乃宣‘義和拳教門源流考一作過簡略說明之外,還没有繼起探究者,因之它仍處於一片迷雾之中,任何事物都是發展的變化的,事物之本質,顯然不能離开其先行形態、其歷史關聯来把握,所以,义和團前史的探討,就义和圑運動史的研究工作而言,是有其一定意義的。由於史料的缺乏[一]加上個人學識的譾陋,本文只是以極粗糙的形式來寫出,不僅在某些問題上,仍存在很大的空白,而史料的處理不当或論點的錯誤,更所難免。作者深望史家們予以指正,並進一步的去探究這一問題,使我們能從歷史發展上更深入地認識義和團的木質。  相似文献   

16.
一、運動和發展是物質存在的普遍形式我們在講唯物辯證法的第一個特徵时曾经说過,宇宙間所有一切事物或現象,都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具有內在聯繫的統一整體,其中各個對象或各個現象都是互相聯繫着和互相制約着。這就是说,它們中間有着一定的相互作用,而這種相互作用,必然表現为一定的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今天要講的唯物辯证法的第二个特徵,即关於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規律,正是前一個特徵的必然結果,它是從前一個特徵發展而来的。宇宙間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社會和思維,都是處於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的狀態中,運動和發展是物質存在的普遍形式。斯大林在说明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第二个特徵時寫道:一與形而上学相反,辯證法不是把自然界看作靜止不動的狀態,停頓不變的狀態,而是看作不斷運動、不斷變化的狀態,不斷革新、下斷發展的狀態,其中始終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与条件是唯物辯証法的一对关于因果性的范疇。对一定对象来說,所謂根据,就是它之所以存在、变化的根本原因;所谓条件,就是指的制約着它的存在、影响着它的变化的各个因素。在我們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設中,在我們的大跃进中,我們經常地要遇到有关根据与条件的問題。提指标,要考虑根据;訂措施,是为了创設条件。我們对于自己所担負的每项工作,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認識它是“什么”,而且要認識它的“为什么”——为什么应該这样作而不应該那样作?为什么这样作了做多快好省,那样作了便少慢差費?要答复这个“为什么”的問題,便必須說明因果关系,也就是必須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的根据和条件。不过本文不打算涉及根据和条件这一对范疇的各个方面,而只想从辯証唯物主义的認識论来說明一下:(一)唯物辯証法关于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說是同形而上学的外因论根本对立的;(二)既要全面地分析条件来把握根据,又要根据客观规律来創設条件。这两个論点,我以为,对于我們每一个同志都是有迫切的現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正確的估价康有为的“大同書”——这个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义思想家的偉大著作,研究一下康氏“大同書”的寫作年代及其内容的前后發展变化,会能帮助我們很好的接受这份歷史遺產的。一 1955年“文史哲”第二期,李澤厚先生發表了“論康有为的‘大同書’”一文,認为“‘大同書’虽然成書極晚,虽然其中还夾雜着某些康氏晚年的思想;但是,其基本观点和中心思想却是產生得颇  相似文献   

19.
答:斯大林同志在說明生產底第三个特点時曾這樣说:‘生產底第三個特點就在新的生產力以及與其相适合的生产关係產生的過程,並不是离开旧制度而单独发生,不是在旧制度消滅以后發生,而是在舊制度內部发生;不是由于人们有意自觉活动底结果,而是自發地,不自覺地,不依人們意志为转移地发生的。其所以是自發地和不依人們意志为轉移地发生,是由於以下两个原因。’(联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一六一页)(旁點为引用者所加)在这里斯大林同志是把‘自發地’与‘不依人們意志为转移地’两个概念用‘和’这一對等連接詞把它們連接起來的虼?我们单从语法上亦可推論:‘自发地’和‘不依人們意志为轉移地’是表明两个不同内容概念,二者不可混为一談。那末,這兩個概念不同在那里呢? 從哲學上看,所謂‘自發’和‘自覺’无非是表明人们主观對客观过程的能动性问题:是說明着主观對客观的认识和作用问题,当人们能够认  相似文献   

20.
一秦帝國的統一規模公元前221年,起自西方的秦國完成了吞滅六國的事業,秦王政改号皇帝,建立了統一的秦帝國。前210年,秦始皇死,子胡亥襲位。次年,陈勝、吳廣等起事于大澤鄉,爆發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的農民大起义,又二年(前207年)而秦亡。所以这个秦帝國是很短命的,因为它只有十五年的存在。可是,秦帝國虽然很短命,它在我國整个歷史發展中却占有極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