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培养对音乐有敏锐感和有音乐美感的人,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能成功的进行钢琴演奏,真正在钢琴演奏中体会音乐、感受音乐,从而正确地表达音乐,是钢琴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好的音乐是美的体现。音乐的美在于它能使人心情愉悦,音乐的美在于它能引起人们美妙的遐想,音乐的美更在于它能启迪人们的心灵。音乐不仅具有审美、娱乐等方面的功能,还具有教育的功能。本文谨就这一功能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音乐传递过程的特性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有它自身的特性,这一特性首先表现在音乐的物质材料方面,其次表  相似文献   

3.
音乐与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其娱乐功能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除此之外,音乐与智力、道德以及人的健康都有很大关联。我们应该挖掘音乐在各个领域的功能,充分利用好音乐,使其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4.
音乐能以它特有的要素打动人心 ,它的优美起伏的旋律能感染人 ,异彩纷呈的奇妙音色更能使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在音乐教育活动中 ,乐感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课上课下 ,更多地欣赏名曲 ,是提高悟性 ,努力创新的必然途径 ,是音乐教育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史料表明,孔子以后的儒学思想家孟子与荀子,二人虽在人性观及乐教的立论侧重面上各有所不同,然其乐教核心思想却与孔子一脉相承,并将孔子乐教思想提到一个新高度。孟子认为,用赋有崇高思想性、艺术性的音乐教育启迪、引导、鼓舞人,比用单纯语言道德说教具有更大教化作用,更能触动人心,使人品德素养得以提高;并认为不论是通俗音乐,还是古圣贤王制定的雅颂音乐,其功用都在使民和、政和。荀子则认为,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能提高人的品德素养,还能固国强民。先秦儒家乐教理论虽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然其乐教思想对当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化建设和人的培养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方面 ,而且要特别注意感觉能力的发展方面。对感性文化的规律和特征的认识和研究 ,是应当特别注意和强化的环节。这一环节中 ,艺术是最突出和最有特征的部分 ,音乐艺术又最能代表艺术的这种特征。它紧扣“人的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 ,使生命具有应有的生动。音乐又是以音乐的方式实施感染———它直接诉诸人的感官 ,直接影响人的情感和精神。直接具体和感性是音乐的基本 ,它直接对应了人文的根本和核心 ,并体现人类感性文化创造的光彩照人。  相似文献   

7.
正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音乐活动对幼儿的生活、学习、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音乐教育能培养和提高对幼儿的能力,增强幼儿对音乐美的敏感性,是使幼儿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体验音乐的美、追  相似文献   

8.
动物到底会不会唱歌?生物学家经过长期深入的研究之后得出了肯定的结论。一些动物发出的声音不仅能使人产生愉快感,而且它们也使用和人类一样的音乐语言来创作音乐。  相似文献   

9.
人非草木 ,熟能无情。人类情绪和情感一经发生就对人类社会起作用。正像列宁所说 :“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高尚炽热的情感对于追求真理 ,探求科学都具有动功能的作用 ,而且音乐具有比任何其他艺术美更快更强烈的影响人类心情的功能。从 1 7- 1 8世纪上半叶 ,在音乐文化中以巴赫与亨德尔的创作为代表的巴洛克时代的乐曲与声乐方面就有了一条美学原则“情感原则”使情感和其它精神状态在音乐中有了发展。所以我们常常这样说 ,音乐是情感艺术 ,情感是音乐的生命 ,而情感又直接影响人的道德行为。由此可见 ,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音乐与人体健康的内在联系。一是音乐利于智力开发,能使诸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综合发展,能有效地调节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智商均衡;二是音乐利于养生,主要强调了音乐之中的歌唱艺术可以增大人体的肺活量,锻炼肋间肌肉,增进心肺功能,有利于呼吸;三是音乐所具有的各种各样的不同节奏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节奏,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消除精神上的阻碍,从而陶冶情操,祛病强身。  相似文献   

11.
艺术巴黎     
艺术巴黎孙伟世界上恐怕没有什么比艺术更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了,艺术能使一切都显得高尚、美丽、动人。巴黎是艺术的巴黎。音乐的魅力法国人酷爱音乐,甚至爱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举世闻名的凡尔赛宫在巴黎西南部,310多年前,凡尔...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无字的文学,文学是有字的音乐"。优美的音乐旋律,蕴含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可充分运用的教学资源。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音乐,发挥音乐的巨大感染力,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3.
毕露 《新天地》2011,(12):363-363
常言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想激活课堂,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参与各项音乐活动,拉近音乐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亲身获得审美体验,能够享受到音乐的审美愉悦.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致.在学生的音乐实践过程中,我不包办代替,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社会与歌曲艺术的双向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古到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我们都能考察到音乐与社会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向性关系。在所有音乐形式中,歌曲由于其受众面的广泛而具有其他音乐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健康向上的歌曲可以作用于人的心灵,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美好的行动,使人们的关系和谐。而净化人的心灵、构建和谐社会也需要优秀的歌曲作品。  相似文献   

15.
合唱是高雅的音乐之一 ,高雅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本文以《史记·乐书》中太史公淋漓尽致的乐论 ,说出了音乐可以善民心、感人深、移风易俗的人本原理。运用这一理论论述了合唱艺术的人本属性 ,即 :“闻宫音 ,使人温舒而广大 ;闻商音 ,使人方正而好义 ;闻角音 ,使人恻隐而爱人 ;闻征音 ,使人乐善而好施 ,闻羽音 ,使人整齐而好礼。  相似文献   

16.
荀子认为,音乐和礼一样,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社会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墨子的“非乐”是错误的。音乐的社会功能在于它可以使人和睦相处;可以使人的行动整齐划一;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修养。音乐社会作用的性质有两个方面:一是催人奋进的严肃庄重优美高雅的音乐,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稳定社会的功能,应加以鼓励和支持;二是低级下流、妖冶卑俗、颓废消沉的靡靡之音,在社会生活中败坏社会风气,必须加以制止和打击。音乐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相比,具有作用面广、影响深、传播速度快、移风易俗的特点。音乐艺术实现了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人人合唱"从而使"音乐属于每一人",已是得到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普及音乐的教育理论.合唱艺术能在音乐教育中有如此重要作用与影响力,是由其自身具有的独特性与包容性所决定的.所谓"独特性"是指合唱艺术在文化和音乐知识上的综合性;所谓"包容性"是指合唱艺术较之其它音乐艺术门类对参与者宽容的开放性.由于经济、历史等原因,我国目前音乐普及率还很低,推广合唱艺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还应以发展的眼光正确理解"人人合唱"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8.
音乐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体操是一项具有优美特征的女子运动项目,在进行艺术体操课的教学过程中,音乐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其中音乐的节奏和音乐的选配在提高课程质量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更为重要。重视学生音乐知识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学会音乐语言,能增强学生对艺术体操动作的记忆力,对感觉刺激有良性作用。要提高艺术体操课的质量,用好音乐是关键。文章对音乐在课中的作用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于让艺术体操课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吸引更多的女学生参与锻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积极转向素质教育。音乐素质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主渠道,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建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完美人格。声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提高中师生音乐素质,进而提高小学生素质,实现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心理学表明,音乐修养较高者,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比较强,他们能主动听音乐,从音乐中获得音乐信息。而目前我们所招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  相似文献   

20.
法国名作家维克多·雨果有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一把是音符”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开发人的智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音乐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翱翔,书写一首自己的乐曲。请以“音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章。[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