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雅一词在中国有着极为丰富的含义,它沉潜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通过古代士人人格的优雅、审美的优雅、艺术的优雅、生活的优雅鲜明地展现出来。探析古代士人的优雅并促进其在当代更高形态的复归需要我们:继承士人君子精神,培育优雅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士人审美理念,崇尚审美人生,建设美丽中国;践行古代士人生活艺术,走向优雅生存,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在轴心时代开创的两个重要文化基点.在中国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两种文化构成了士人进退出处、塑造自我人格的重要参照.从人格塑造的导向来看,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倡导自然人格,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则崇尚社会人格.对现代社会而言,二者仍是构建理想人格不可或缺的文化参照系.  相似文献   

3.
"蹈义而死"是中国古代士人阶层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化传统。它以"视死若轻"为骨,以"遗生行义"为魂,表征士人独立的人格与精神。这一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并达到为社会理想、为人格慷慨赴死的高潮。后经两汉教育制度、选官制度、社会氛围等多方面的影响,以及魏晋以后佛教修行、儒家重生、道家隐处等多元文化的浸染,士人蹈死传统发生着由盛而微、由炽烈而和缓、由丰富而单一的变化。然而士人的慕义本色,却在这种嬗变之中依旧昭彰夺目。  相似文献   

4.
王船山的人格精神与近代湖湘士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近代湖湘士人通过对船山人格精神的理解、诠释,而对湖湘士人的人格精神建构产生重大影响。诠释船山人格精神,成为近代湖湘文化史上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隐逸传统对现代休闲文化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的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隐逸传统中所形成的某种精神追求,如高洁的人格、高雅的文化和淡泊宁静的生活方式,对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古人在隐逸生活中所追求的闲适与现代人的休闲有根本不同,但是它那注重精神自由、注重文化素养、注重人格境界的意蕴却能够给现代休闲文化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王船山的人格精神与近代湖湘士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近代湖湘士人通过对船山人格精神的理解、诠释,而对湖湘士人的人格精神建构产生重大影响。诠释船山人格精神,成为近代湖湘文化史上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2016,(8)
知识分子通常是社会正义与良心的代表以及真正价值与理念的支持者,而中国传统社会的士人同样具有社会责任意识与历史使命感。中国士人的社会身份与地位远非近代的知识分子概念所能比拟与涵盖,但就彼此所持有的精神价值与理念看,两者却极为相似,尽管如此,"士"最初并非现代语境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中国的士人仅属于传统社会,随着封建帝制的覆灭,士群体也随之瓦解。因此,需要借用历史社会学的方法探析中国古代士人与近代知识分子的差异、内在精神品格及其与道统的价值渊源,并进而分析士人精神品格的内在缺失。  相似文献   

8.
从“内圣外王”到“外儒内道”──论中国古代士人理想人格之转型杜宇民中国古代哲学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塑造和追求理想人格。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强调了修身养心的必要性,由充实人的精神生命以与天地同格;其二,也是为了实现拯救人类兼济天下的淑世精神。先秦以降,每...  相似文献   

9.
王长恒 《学术研究》2006,(10):145-145
近日有幸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顾红亮先生的《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一书。无疑,这是顾先生个人、也是当代中国学者对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问题进行探讨的一部力作。顾先生敏锐地指出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不仅表现在形式的、物质的层面,而且表现在精神气质与人格特征上。现代性社会无疑是一个由具有现代人格特质的社会成员组成的共同体。一个共同体需要一种精神气质,这种气质常常体现在人格上。现代性社会的实现自然包含精神生活质量和人格素质的提升,所以,不能撇开人格的现代性谈论社会的现…  相似文献   

10.
本套丛书共分7卷,约200万字。从各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精神问题,如西周文学中所反映的社会心理和个人意识的初步分化,六朝思想中的三道融合及与士人心态的关系,元代文人境遇和文人心态、明清易代之际的社会变革和士人心理等,以点带面,完整地勾勒出华夏民族精神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性特征。从文学与精神传统的互动关系入手,研究古典文学的传播方式、接受方式,研究古典文学在传统教养和美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及所产生的实际影响,阐明古典文学在中国古代精神传统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本套丛书通过研究、深入阐发华夏民族精神与传统人格,让世人更充分地认识我们中华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政治格局巨变的影响下,以士族为主体的刘宋士人群体开始调整自身的群体人格,形成了柔顺与沉退、狂狷与对抗并存的人格特征,并在对正始名士人格的向往与追慕中,从不同层面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理想。刘宋士人的人格调整,丰富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体系,将汉魏两晋时期相对单一的人格类型改造成复合型人格,增加了知识分子人格中的弹性因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儒家伦理思想是德性伦理理论,人格境界理论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种人格境界的理论在古代中国备受推崇,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样地,儒家的人格境界理论也能够在现代社会为公民道德建设发挥自己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不再简单的局限于物质生活,也更多的关注精神生活.同时,对现代社会文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现代社会文明呼唤人类素质的提高,而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追其本源,是大众人格的日益现代化.在实施人才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健康的人格精神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促进其全面进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就青少年而言,作为当下社会最受人关注的群体,其思想道德素养和精神生活追求方面对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民族文化的复兴所造成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中国儒道传统文化对青少年人格的建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所唱响的个体人格精神,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思想文化基础上产生的,是古代先民综合认知能力提高的思想结晶.中国古代人格精神以"德性"要求作为主要思想元素,从最初对君王的嘉德要求,逐步走向民间,成为规范社会个体行为的理性精神.传承这种理性精神,是太国崛起的需要,是新时期调节个性与群性和谐平衡发展的要求.超越这种理性精神,建立理想驱动与利益驱动相辅相成的新时期社会个体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文化中影响深远的伦理原则,"温柔敦厚"对于儒家士人人格的影响根深蒂固。"非侵略性人格"、"悲悯乐观"品格、"道德人格"是儒家士人人格的突出特征也是积极的精神特质。但是,植根于宗法等级人伦体系内的"温柔敦厚"对于士人人格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可避免的,主要表现为:批判性思维欠缺,缺乏超越精神的现世人格及缺乏独立性的臣子型人格特征突出。"温柔敦厚"对于士人人格的正负效应影响深远,在现当代知识人的人格及文学艺术中都有表现。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的士人格思想凸显了士的道德人格和完美人格,冯友兰对士人格的评析以士人格的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双重面向作为中心架构。士人格的现实性表现为士有道德与才学,超越性表现为士有完美的圣人人格追求。士的上层地位并非是唯一的,士风的反抗精神又体现了士人格的超越性。冯友兰士人格思想凸显了士的超越意识,士人参与社会现实又超越现实说明士人想成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相似文献   

17.
当代青年实现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转换的人文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青年要超越传统、实现人的现代化,其核心内容应是现代人格的构建。社会转型为青年现代人格的塑造提供了客观依据和广阔的视野,但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以及复杂的社会环境,使青年在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转换的历程中步履维艰。对此,当代青年必须科学抉择,既要摆脱传统人格中依附、被动、保守、封闭等消极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要排除新滋生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生活观的干扰,建立新的社会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系统,以保证和支持现代人格的诞生。从社会对青年的关怀视角看,开发和创造时代的人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化与青年现代人格的建构李羚现代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世界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表明:以经济现代化为中心的社会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自然历史过程。现代化从根本上看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中国的现代化必须经历人格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李茂民 《东岳论丛》2006,27(1):50-52
中国古代文论学科是在现代学科教育制度的背景中产生的,“整理国故”思潮给它提供了思想方法和研究范式。这使古代文论研究仅仅成为这个学科知识生产的工具,无法融入到当代社会生活的意义建构中。在现代学科教育制度中,中国古代文论学科应当转变思想方法和研究范式,从单纯的文论知识的生产中摆脱出来,主动承当起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培育青年人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就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进行现代思考的目的是古为今用,即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管理服务。 当代中国所需要的不是一般的社会管理,而是适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管理,这种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有机地互相衔接和水乳交溶地凝为一体。一个国家需要何种管理,不仅取决于社会发展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也必须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国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