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附录”中《文言词的一些用法》对名词作状语作了如下说明:“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对动词或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三个问题:一是说明状语的位置和作用,指出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二是说明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三是说明在古汉语中“名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说的时间词,指表示时间的名词和名词性词组,不包括时间副词。时间词,除具有名词的一般特点之外,还有其特殊性,它既可作主语,又可不靠介词的帮助做状语。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主谓结构前的时间词是状语,还是主语? 一般说来,下面A、B两组中的句首时间词作主语是没有问题的。A ①今天下午,我一生难忘。②这样的夜,他一点儿也不害怕。③每个星期天,他都充分利用起来了。这一组的句首时间词,在意念上都是它后面主谓词组中动词的关涉对象。  相似文献   

3.
名词作状语往往比形容词、副词作状语更加生动、形象、精炼,常能用一字而使全句生辉。现行统编中学语文课本对名词作状语的情况没有明确注解,因此也就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状语是附加在动词、形容词之前,对动词或形容词加以修饰和限制的连带成分。状语一般是由形容词、副词、介词结构等充当的。这一点古今汉语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名词可以直接充当动词的状语,这是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在教学中应当特别予以注意。名词充当动词的状语以后,可以起到表示动作行为的特点、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所用的工具、对待人的态度等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兼属动词和名词的兼类词单独充当下列几类动词的宾语时,应当看作动词(但有人认为是名词)。充当这几类动词宾语的兼类词,在它们的前边和后边,根据需要,有的可以加上状语,有的可以加上定语,有的可以补上宾语,有的可以补上补语。加上状语的,是动词作宾语;加上定语的,是名词作宾语。也可以把整个词组当作宾语,动词性词组和名词性词组。例如:  相似文献   

5.
1.汉语的三大主干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虽然都能充当主语、宾语,但后二种的机会却很少.<左传>中,名词作主语共出现了14179次,动词结构276次,形容词47次.名词作宾语共出现了21735次,动词1266次,形容词423次①.而且,这里所说的动词、形容词还包括谓词性词组.  相似文献   

6.
下面谈谈非直接地表示中心词所指的对象的属性或特征的形容词,在深层结构中作状语和主语的两种情况以及产生这种语言现象的原因。 (1)作状语 a)作施事名词(Agentive Nouns)的动词词根的状语 有些形容词修饰施事名词时,在深层结构中,转换成副词,作状语、修饰由施事名词的动  相似文献   

7.
谈主谓词组作谓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谓词组作谓语这种语言现象,语法学界认识得较晚,因而,它的范围究竟多大,规律性的东西有哪一些,研究得还不够全面、不够系统。本文将讨论这方面的问题。主谓词组作谓语的情形比较复杂,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甲、作谓语的主谓词组从一个方面或一个角度来述说主语。这类句子的特点是:全句的主语和主谓词组里的主语,有整体和部分或领属和被领属的关系。这里又有三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主谓词组里的谓语是形容词(也有一少部分是动词),整个词组对主语进行描述。例如: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主谓谓语句内部构成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谓谓语句这种语言现象在汉语中早已存在。本文吸取现代汉语研究的某些成果和方法 ,界定古汉语主谓谓语句 ,以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孟子》为语料 ,并部分地采用了《左传》、《论语》中的句子 ,对先秦主谓谓语句的内部构成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 ,认为大主语可以是名词、动词或主谓短语 ,小谓语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以及主谓短语等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主谓谓语句的构成相当复杂,而小主语的构成也是相当复杂的,其构成情况如下:一、由词构成。1.名词,只限于一般名词;2.代词;3.量词,只限于单音节物量词重选式;4.动词,小谓词为形容词;二、由词组构成.1.动宾词组,小谓语一般限于形容调;2.联合词组,小谓语式形容词或判断动词或“有”字;3.“的”字词组;4.方位词组,小主语同大主语多有领属关系;5.数量词组,小谓语多为描写、说明性的;6.趋向词组,小谓语多为描写性的;7.复指词组,小谓语为动词,名词,为说明性的;8.主谓词组;9.指数量词组,必有所指代事物于前文出现。  相似文献   

10.
词类活用 ,也叫实词活用。这里的“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活用 ,就是在句子中 ,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地运用 ,即把经常用作甲类词的 ,临时转用作乙类词。常见的有名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动词活用作名词 ,数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副词作状语等。现代汉语中 ,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 ,状语常用副词充当。但在古代汉语中 ,名词可以作状语 ,起到副词的作用。名词活用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人事名词用作状语古代汉语里人事名词用作状语具有表示比喻、表示对待人和事物的态度、表示处所…  相似文献   

11.
在各类词中,动词数量仅次于名词,早在甲骨文时代,动词就具有一定数量,动词一般只作谓语,到了东汉史书《吴越春秋》,大多数动词仍在句中作谓语,但作定语、状语、主语、宾语等不再是偶然现象,副词、名词、数词、动词及其短语、形容词、介宾结构等都可作动词谓语前的状语。  相似文献   

12.
“之”字是古汉语中词性和用法都较为复杂的一个词,《马氏文通》站在语法学的高度,详细而系统地论述了其语法特点:用于名词性偏正词组之间;用于形容词、名词组成的偏正词组之间;用于代词、形容词组成的偏正词组之间;用于名词、动词组成的偏正词组或主谓词组之间。此外,马氏还对“之”字的固定用法进行了总结,进一步阐述了其搭配功能。尽管在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上,马氏有时欠妥当,但也有许多超越前人的精到见解,对后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所谓名词词组指的是以名词为中心词的词组;动宾词组又叫述宾词组,指动词加上其宾语构成的词组;主谓词组则指那些由被陈述与陈述两部分构成的词组,即词组的两个部分之间有主谓关系。语法学家告诉我们:“词组是由若干词构成的造句单位,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逐层搭配起来的没有一个语调的一组词。”这一点英汉皆然。但英语句子名词化现象普遍,即偏重使用名词词组,所谓“名词优势于动词”(Preponderance of nouns over verbs)。例如,You can rectify the fault if you insert a wedge(嵌入一个楔子就可纠正误差)。在科技文体中,这句话可改为:Rectification of this fault is achieved by insertion  相似文献   

14.
名词做状语,古今汉语都存在,所不同者,古汉语的普通名词也常用作状语,而现代汉语除了表示时间或处所的名词以外是不多见的。古今汉语对比,名词性状语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句法上,现代汉语名词作状语的能力较古汉语已减弱;语义上,现代汉语中名词做状语的语义关系比古汉语中明晰;语用上,现代汉语中名词作状语使用范围缩小,其语用价值已不如古汉语中的情况了。  相似文献   

15.
从语法角度看,差异在于:主谓语的一致关系,英语为屈折语,主谓语要在数上一致,汉语则不存在主谓语人称及数的一致问题;主谓语的依存关系,英语句子中心词为动词,汉语句中可不用动词,但有形容词谓语句、非动词性谓语句及名词谓语句。从语义上讲,英汉的主语都分为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及当事主语,但英语中一些受事主语在汉语中为施事主语,汉语有主谓谓语句而英语没有。英汉中的主谓词序均为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英语多倒装形式  相似文献   

16.
郑红、曾祥明两同志在《而——名词作状语与作动词的“试金石”》(见《中学语文教学》1988年第9期,以下简称《“而”文》)一文中,认为“凡是遇到‘名词+动词’的组合,而这种组合又不是主谓结构而是名词作状语与作动词难以区分,便可用‘而’这块‘试金石’去试一试。如果可以加上‘而’,即是连动;如果加不上去,则是名词作状语。”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用作状语。例如:“我们八点钟上班。”“八点钟”是个时间名词,充当状语,修饰动词“上”。其他种类的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它直接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如“土崩瓦解”、“星罗棋布”、“血红”、“雪白”……这些名词用作状语,实际上已经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组成了一个固定词组或短语。然而,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而且其他种类的名词也都可以用作状语。《过秦论》一文中就是大量的名词活用为状语。例如;(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  相似文献   

18.
词类活用是古今汉语比较普遍的语言现象。就古汉语而言,较常见的是名词用如动词、形容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等等。这是一般文言语法著作经常涉及的内容,但是由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活用为及物动词以及由及物动词本身所造成的诸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却很少有人详  相似文献   

19.
浅谈英语中的特殊因果关系表达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英语中用来表达原因概念的手段有很多,习惯上,人们通常用because,for,since,as 等连词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来表示。然而除了有效地利用这些连词引导的表原因的从句之外,还有很多特殊的不引人注目的表达因果关系的方法,本文试就这些特殊的因果关系表达法加以归纳、分析。 一、通过词汇手段 1、用非人称名词作主语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利用非人称名词作主语表原因是英语独有的表达方法。一般情况下,汉语中的句子都用人称名词或代词作主语,很少用非人称名词作主语来表达某种因果关系。英语中的这类句子本来也可写成象汉语一样的句子,然而用非人称名词作主语可使句子更加生动、简洁,并且使句子带上浓厚的英文味道。与这类名词连用的动词有两种:一种是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左传》、《史记》中的普通名词状语进行了比较,认为名词作状语由《左传》到《史记》大量增加;名词状语与动词的结合关系有重要发展;名词状语的描绘作用更明显;名词作状语是汉语名词的基本功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