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哲学教授让·吕克·南希曾经在《世界报》上撰文,说萨特是个“古往今来从未出现过的两面神:没有一个哲学家像他那样在文学海洋中游弋,也没有一个文学家像他那样大举进行哲学操练;我们无法理解,逻辑思辨和形象推演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竟然在同一支羽毛笔下毫无妨碍地非常清晰地表现出来”。为什么这么评价萨特呢?因为萨特的小说《恶心》就是这样一本逻辑思辨和形象推演完美合一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第一讲太极     
傑理 《老年世界》2014,(1):44-44
太极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说明世界本原的范畴。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后人据《周易》的哲思逐渐推演出成熟的太极观念。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学研究在“沉寂”了近20年之后,在新老两代研究者的互相交流中渐渐“复苏”。本文对这一“复苏”称之为青年学后时期,这主要是针对20世纪80年代轰轰烈烈的青年研究及其学科化建设而言。“复苏”伊始。学者们仍有不能见“大雅之堂”的谦涩,并自阻于方法论、认识论、意识形态等问题不甚统一的烦恼。企盼着能取得理论的共识。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笔者认为,学术的不统一恰恰是其发展的动力来源。任何一门学科,包括被认为是主流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其实都是在对立的争辩、甚至分裂中得到突破性发展的.都走过了一条“无休止”的“内讧”与“裂变”之路。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发展,需要进行自我批判,这是母庸置疑的。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马恩选集》第三卷第465页)哲学作为实践的产物,是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晶,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因而不同时代便具有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尽相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它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其形式和内容,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严格地说是教科书)  相似文献   

5.
葛兰西领导权概念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术界探讨的热潮,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葛兰西的文化权力模式是葛兰西的领导权概念的基本构成。这个概念从领导权概念中提炼出来,是当代思想家们的一种理论创造,体现了葛兰西的文化权力关系理论作为分析工具的时代课题,获得了世界历史的普遍性。立足于葛兰西的理论文本,对领导权概念的研究背景、研究路向、哲学观念思想构成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当代哲学思维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刘桐宇  李垣 《现代交际》2023,(8):14-22+12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表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引领。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哲学视域下,这一发展理念以普遍联系的整体论、辩证的实践论、人本性的价值论导向实现了对马克思自然观的继承发展,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出发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统一机理。“两山论”所内蕴的自然观具有深刻的生态哲学意蕴,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重要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7.
陈波  王凤华 《现代交际》2023,(5):53-61+122-123
“三大法宝”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回望来路,“三大法宝”的成长历程折射出寻乌调查的历史投影,从基于此次调查而著成的《寻乌调查》文本中可以探寻到统一战线的策略缘起、武装斗争的战术进路、党的建设的战略理路及“三大法宝”的有机统一。《寻乌调查》与“三大法宝”的生成具有密切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8.
杨扬 《现代妇女》2013,(10):216-216,221
《历史与阶级意识》历来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他是作者卢卡奇一生的扛鼎之作,其副标题“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无疑昭告了作者本人哲学思考的重点首推辩证法问题,再具体而言便是总体性辩证法.“总体性”范畴首先被卢卡奇提出,它已然成为卢卡奇方法论体系的一个重要逻辑起点和基本范畴.本文旨在围绕总体性辩证法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理论缺陷及其当代价值来探析总体性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上的历史地位,以期为当代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新的视角选择.  相似文献   

9.
社会学方法论概念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社会学界对社会学方法的层次和结构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理解为“研究程序的逻辑”,二是理解为理论的诱导功能。本文认为社会学方法论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哲学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最高原则,它在最高层次上把握着社会学研究的质量。一般社会学理论是建构专门社会学理论的方法论基础,它向研究者提供专门社会学理论所需的最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专门社会学理论作为应用逻辑,可以给出被研究的现象中所包含的具体变量体系及变量间的联系。研究逻辑完成着方法论的逻辑功能,保证着社会学经验研究中所采用的程序和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哲学方法论、一般社会学方法论、专门社会学方法论和社会学研究逻辑是社会学方法论的四大构成要素,而社会学经验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不属于方法论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0.
潘璐 《社会学研究》2023,(5):1-22+226
在农村集体经济研究中,社会学面临如何将“集体”概念化的挑战,马克思的公社思想为此提供了理论启示。马克思在古代社会史研究中确立了公社作为人类社会组织形态的历史普遍性,总结了氏族公社、家庭公社和农村公社的多元形态及其演变过程。马克思“公社”概念的核心是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社会联结和共同性,公社体现了个体与集体的融合统一。本文将马克思的公社思想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对当代中国的“集体”进行了概念阐释,为理解与指导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新书一瞥     
《中外书摘》2014,(11):89-89
《当代哲学问题九讲》 涉及“如何理解当代哲学问题”中的“当代”、“什么是20世纪的主导逻辑”、“知识分子与现代性危机”、“社会转型中的信任问题”等几方面的问题,核心是反思现代性,重点是直面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并在这一转型中突出经验、记忆、表达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立  李铁成 《现代交际》2013,(12):87-87
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是康德在论证知识何以可能过程中的基础概念,纯粹的知识和经验的知识是我们知识的两个来源。康德对牛顿经典力学以来的时空观发起了一个哥白尼式的革命,并首先通过数学的形式对时间和空间加以解释,本文试从这一观念出发,分析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飞矢不动”。  相似文献   

13.
《老年世界》2013,(9):19-1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相信每位读者心中也都有自己所憧憬向往的“中国梦”。为此,《老年世界》面向所有读者举办“我的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新华: 大札已悉。知道你近来正致思於“代沟”问题的深入研究,我很感兴趣。你去年五月发表的那篇题为《“代”的时代——关於代际理论的手记之一》正是你这方面研究的力作。你在文中试图从历史哲学的高度去俯察、描述青年文化的擅变轨迹和未来图景,这是一个新颖的视角。你关于“群——阶级——代”的文化演进的划分,无疑也是大胆的洞见。这使我联想起维柯的《新科学》。这位历史哲学之父在《新科学》一书最早提出了这样的基本思想:人类为民族的文化发展,都经历了如下的复演过程,神的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即人类脱身於蛮荒时期后,便开始被宗教驯服,产生出家庭、国家、法律等,最后走向共同的人道文明秩  相似文献   

15.
张正兴 《现代妇女》2014,(10):73-74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并不是主观臆造的,在思想理论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以及其他国家、民族的和谐社会思想,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肯定了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建国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历史的反思,对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矛盾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与顾客价值的内涵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彼得斯·沃特曼认为,“员工做出不同凡响的贡献,从而也就产生有高度价值的目标感,这种目标感来自对生产、产品的热爱,提高质量、服务的愿望和鼓励革新,以及对每个人的贡献给予承认和荣誉,这就是企业文化”。我国学者管维立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韩岫岚则把企业文化做了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企业…  相似文献   

17.
我在《“代”的时代——关于“代际”理论的手记之一》(下简称“手记一”)一文中,提出“代”的时代已经到来,并对这种“代”的时代作了一些理论上的探讨。采用的方法基本上是那种大开大合的历史类比法,比如将“代”视为超越“血缘”与“阶级”的人群划分。人群的划分,尽管有不同的方法,但是“人以群分”却是人类的基本生态。就象阶级的划分并不否认人类的其他生存方式一样,“代”的划分亦是如此。在“代”的时代,理论所强调的是青年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的"不可说"思想,《逻辑哲学论》为思想的表达划定一条界线"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可说的世界是语言可以说清楚的世界,"不可说"也是维特根斯坦的著述《逻辑哲学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可说"是"伦理"、"宗教"、"美学"、"形而上学"等不表达关于世界事实的东西,不能思想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大革命”是以“破旧立新”相标榜的社会政治运动,声称要打造出“一个红彤彤的全新世界”。然而吊诡的是,对那一时代稍作一些人类学、社会学的分析就不难发现,那个时代爆发与流行的许多社会行为方式与语言方式,其实倒是复活了最原始、最古老的一些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20.
李佳俪 《职业》2016,(22):28-29
企业文化的功能和结构
  美国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他们合著的《成功之路》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公司文化”或“企业文化”概念。他们认为,美国最佳公司成功的经验说明,公司的成功并不是仅仅靠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利润指标,更不是靠电子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或任何一种管理工具、方法、手段,甚至不是靠科学技术,关键是靠“公司文化”或“企业文化”。这里的“文化”是指一个企业或一家公司独特的价值标准、历史传统、道德规范、生活信念、习惯作风等,并通过这些“文化”将内部的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中,汇集到一个共同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