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寸之间尽显无限创意,双指之尖玩转一纸乾坤。”在这一纸乾坤里,山东省烟台市的剪纸大师朱曼华沉醉了60多年,享受了60多年。如今70来岁高龄的朱曼华,虽然有子女继承了这门传统工艺,但还是舍不得放下剪刀,舍不得远离红纸与剪刀摩擦时产生的那种悸动。“剪了一辈子,上瘾了一辈子,这里就是我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文化宫     
《老年人》2002,(10)
郑板桥判案郑板桥任山东潍县县令时,有位教书先生来告状,诉说在财主家教书一年多,原定八吊钱的酬金主人赖账不给。郑板桥想:莫非这位先生文才差,误人子弟,主人才不付酬金?就想考考这位先生。他出了一上联:“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西南北。”教书先生略加思索,朗声对道:“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郑板桥一听,觉得这先生有真才实学,就毫不犹豫地判他胜诉。(彭文扬)名家名剧巧入联盖叫天是我国京剧界的武生泰斗,素有江南活武松之称。有一次,他的朋友吴湖凡看了他演出的京剧《三岔口》和《十字坡…  相似文献   

3.
阿臻 《当代老年》2009,(12):18-19
他右手持剪,左手拿纸,略一沉吟,手起刀落,眼花缭乱间,一个精美的窗花剪纸就做好了。打开层层折叠的纸张,是一个红彤彤的喜字,现场众多的观众不由同时发出赞叹声。其实,赞叹中还饱含惊诧,因为这般绝技竟然是出自一双粗糙刚硬的男人之手。剪纸人叫谢才华,浙江象山人,今年65岁。印象中,剪纸是女人干的活。  相似文献   

4.
陈伏生和他的“神州两奇”罗满元今年63岁的陈伏生,尽其一生的心血不断探索民间工艺美术,首创的蛋雕和竹贴画,被并称为“神州两奇”,饮誉海内外上篇解放前,祁东县白地市镇上一家纸扎店小有名气,陈伏生就出生在这家店里。从小,他就跟着剪纸扎花,心灵手巧,像个女...  相似文献   

5.
廖尘 《老人世界》2011,(12):43-43
撕纸是我国一种制作方法特殊的纸艺门类,源于剪纸,在民间流传久远,并延续至今。由于是纯手工制作,于是在边界处就会产生一种参差不齐的毛边,将这些“毛边”连接在一起就会形成一些有趣的肌理。这是一种类似剪纸但和剪纸不同的平面镂空艺术,不需要画草稿且不需要借助工具,完全用自己的双手来跟纸交流。  相似文献   

6.
康庐竹馨     
晋代王徽之寄居空宅,种竹数亩,说“不可一日无此君”,后人多称竹为“此君”。竹的种类颇多,而貌多不相同。斫而制作器皿,并施雕镂,又以制作者性情、匠心、技法、题材的差异而变化。于是乎,“此君”之貌不可胜述。  台湾竹雕名家李佑增先生,原籍湘乡。他自幼喜好书画及竹刻艺术,虽从军政,然数十年不辍,退休以后刻竹自娱,并以其出示娱人。近年来,先生频频往返于海峡两岸,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颇得时人盛誉,从其姊妹篇《康庐竹雕》、《康庐竹缘》、《康庐竹谊》、《康庐竹馨》等大型画册中即可窥见一斑。  先生刻竹,每每以…  相似文献   

7.
《公关世界》2008,(11):72-73
赵恒,别名赵恒男,1967年12月出生于河北省宁晋县,石家庄陆军学院毕业。书法师承祖传,父亲赵庆善老先生对其启蒙,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先后拜当代书法名家杜锡瑞先生、当代狂草艺术大家范润华先生为师。作品曾入选“全国青少年金石书画家作品展览”,并被日方收藏。作品曾荣获北京军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书法展”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正>每逢喜庆时节,中国人都喜欢门窗上张贴大红的剪纸,特别是在婚礼上,若没有红“囍”剪纸,就少了一些仪式感。而地处太行山区的山西阳泉,流传着在婚礼上张贴“盘合”的古老习俗,“盘合”甚至被当地人视为“民间结婚证”。那“阳泉盘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这是一种大型团花式剪纸,又称“月廓”,顾名思义是指月亮的轮廓,寓意圆形的“盘合”圆如满月。一幅红纸剪成的“盘合”就是一个美满的世界。牡丹、鱼、莲花、石榴……有机组合在一起,纸虽轻薄,却包罗万象,承载着许多美好的寓意。  相似文献   

9.
彭国梁 《老年人》2007,(4):30-31
“湖湘二史”——兄:史穆,八十五岁;弟:史鹏,八十一岁。史穆是著名的书法家,还是在十多年前,我就曾写过一篇有关他的文章,题为《漫道洛阳今纸贵,云烟挥洒个中情——访名书法家史穆先生》。写史穆先生的文章不知有多少,但他似乎对我的这篇文章有所偏爱。2003年,香港的《名家》杂志在三月号同期登载了两篇访谈“湖湘二史”兄弟的文章,一篇是仙玉写史鹏先生的《白首自甘长伏枥,为霞争羡夕阳新》;一篇便是十多年前我写的这篇。  相似文献   

10.
衡水,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燕赵文化和齐鲁神韵,交相辉映。古代有汉儒宗师董仲舒、边塞诗人高适等名家;近代有共和国副总理王任重先生,著名作家孙犁先生等名士。尤以景州塔、衡水湖、以及“衡水三绝”内画、金鱼、毛笔,裴声海内外,可谓地灵人杰,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1.
《金色年华》2014,(1):76-76
2013年12月28日,“2013首届民族之光迎新春书画精品展”暨“广西民族之光美术馆”开馆庆典活动在江南水街隆重举行。本次“2013首届民族之光迎新春书画精品展”荟萃了广西艺术界诸多艺术名家近期创作的近100幅作品,这些作品体现广西地域文化的底蕴和特色,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吸引了众多市民欣赏观摩。  相似文献   

12.
《职业》2014,(8):17-17
日前,受洛杉矶华人“群英会”之邀,由学院院长张海涛率领的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团圆满结束“两岸三地曲艺戏曲名家马年新春欢乐北美行”巡演,返回天津。学院曲艺系、戏曲系教师参与了此次巡演。  相似文献   

13.
张涛 《公共关系》2001,(5):64-67
2月16日11时21分,我踏上西安开往郑州去的762次列车。在列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我的心俨然被某种东西牵动着。我的行李中有《公共关系》杂志社赠给“梨园春”栏目组的礼物:著名书法家陈志诚先生的墨宝:“祝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越办越好:梨园春百花争艳,青春长在”;赵云轩、赵剑龙父子二人制作的戏曲人物剪纸,更重要的还有杂志社全体同仁对“梨园春”栏目组全体工作人员深深的敬意。  相似文献   

14.
漫画     
山棋 《老年人》2009,(2):45-45
“鹿呜杯”全国诗词大赛终评在温州进行,午餐席上有腰果一盘,王巨农先生与侯孝琼先生均好此盘中之物,二人偏又对面而坐,故转盘在二人手下旋转不止。林从龙先生见状即席吟出一联曰:“王侯席上争腰果,”话音刚落,王巨农就以手指点着杨嘉仁与刘庆云二先生说:“杨柳(谐音刘)池边——”接着用筷子敲了一下水鱼大碗:“钓脚鱼”。“脚鱼”、“腰果”之对真妙绝。  相似文献   

15.
刘艺先生是一位集书法组织、书法创作、书法研究于一身的中国书坛风云人物。他的书法精于今草及章草,并擅行、楷、隶诸体。法度严谨、风格清健秀逸,洒脱自然。他的作品先后入选历届全国书法展览,又曾参加香港“中日书法交流展”、东京“中日代表书法家展”、台湾“当代中国书法精英展”、温哥华“当代中国画名家展”等国内外大型书法展览。  相似文献   

16.
为了庆祝“老年节”,搞好“敬老月”活动,山西省老龄办以宣传庆祝新中国成立62周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主题,以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民间剪纸艺术为形式,以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营造关爱老年人浓厚氛围为目的,在全省广泛开展了中老年剪纸艺术比赛活动。  相似文献   

17.
王丽 《职业》2015,(1):9-11
剪纸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90后女孩王子月的一项发明,使这项文化遗产得以发扬光大。她发明的“磁性剪纸”,曾荣获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节目“新金点子奖”,并进入了奥运会和2014年巴西世界杯纪念品行列。凭此创意,这位大学毕业不久的90后女孩,竟成为身价倍增的公司老总。  相似文献   

18.
《职业》2015,(1)
剪纸艺术,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山西90后女孩王子月发明的“磁性剪纸”,曾荣获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节目“新金点子奖”,并进入了奥运会和2014年巴西世界杯纪念品行列,使这项文化遗产得以发扬光大。凭此创意,这位刚大学毕业不久的90后女孩身价倍增,成了公司老总。  相似文献   

19.
年轻的品质     
央视焦点访谈,镜头对准了一位普通的北京市民,李淑芬。 她现在的身份是奥运志愿者。当北京申奥成功时,她正在家赋闲,兴奋之余,忽然觉得应该为奥运做点什么。听说老外们挺喜欢中国的剪纸,她想,剪点纸送给他们或许不错,剪纸是她唯一的业余爱好。主意拿定,说干就干。很快,她就精心剪出了20幅作品,并装订成册,第一份奥运礼品就这么新鲜出炉了  相似文献   

20.
徐冉 《公关世界》2016,(2):66-66
“限塑令”的落实与否不仅关乎政府的形象,更加关系到我们的生存环境。做到令行禁止,不能单凭一纸令下,还要辅之以配套措施,要形成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