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发展到了唐代,如日中天,成为我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染翰临池,世习家传,书家辈出,名作迭见,诸体皆备,各臻其妙。不同风格,争奇斗艳。书风之盛,蔚为大观,足以与晋代书法艺术相媲美。唐代书法艺术,代表了我国书学的最高成就。 在绚丽多彩的唐代艺苑中,颜真卿的书法,领袖群伦,冠冕书坛。他的书法,独树一  相似文献   

2.
崔仑峰 《理论界》2014,(4):142-143
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历程中,各个时期总是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纵观中国书法史,在唐之前虽然有很多名家名迹,但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在技法层面,但唐代书法对后世的影响真正进入到了精神层面,唐人所体现出来的审美影响了以后书法家的审美流向。那么,怎样对唐代书风及唐代书法的审美进行概括,只有通过对唐代书法的发展和变化进行研究方能勾勒出它的总体风貌和其审美流变。  相似文献   

3.
唐朝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书家。"颜体"出现在唐代中期,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情况和中外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促使文化艺术(包括书法在内)发生相应的变革。颜字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取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而崛起于书坛的启立门户的代表。"颜体"成为书坛的时代标志,为唐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科举制萌芽于南北朝,初创于隋而完善于唐。它是适应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和政治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唐代科举对唐朝政治发生了重大影响,为其培养和选拔了大批有用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巩固了唐朝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同时对唐代文学的发展和兴盛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的原因以及科举制度本身发展的不完善性,唐代科举也产生了种种流弊。本文拟对唐代科举的意义及其流弊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书法史》是我国书法史研究的一项重点工程。朱关田所著的《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日前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唐代文化与书法发展的关系上 ,这就为广大读者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书法史的本来面貌 ,也为对这一时期文化史、思想史的研究 ,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本和资料。唐代是我国文化艺术的鼎盛时代 ,就书法艺术来看 ,也是南北书法汇融并走向繁荣的最重要的历史时期。它上承汉魏六朝之余绪 ,下启宋元明清之门户 ,其间书学兴盛 ,名家辈出 ,诸体毕备 ,异彩纷呈。显然 ,要把握和驾驭唐代书法史论 ,实在是难度极大的研…  相似文献   

6.
书法艺术创新,是目前书法界议论得颇为热烈的一个问题。要正确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书法美的本质、书法美的构成、古代书法艺术的精华与糟粕、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以及当今时代与社会的审美趋向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这样,才可能得出真正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科学结论。当然,本文只能仅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刍荛之论,权充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7.
书法艺术的创作与发展和书法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自然界的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社会的更替变迁、日新月异;文化的繁荣昌盛,无时无刻不在给从事书法艺术活动的人以一定的影响,为书法艺术活动构筑了一个大环境。我们把来自于客观世界对书法艺术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积极或消极影响的一切因素所形成的书法氛围,称为书法艺术的环境。可以说,书法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书法艺术活动的展开。它可以使书法艺术不断走向辉煌,也可以使书法艺术逐渐走向没落,如果没有书法艺术活动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那么,书法这一民族瑰宝也将像恐龙一样永远地…  相似文献   

8.
诗歌、书法两种艺术形式,从其表象看,分属不同的领域,但在唐代完美地融为一体,共同再现蓬勃向上的时代气象,诗人取璧生辉、借助书法艺术,展现出丰富壮阔的人生意境.仰仗大唐国力的空前强盛,思想领域活跃开放.本文着意于探讨诗歌以书法艺术为载体和表现形式,使诗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生态学这一崭新的视角对中国书法这一传统艺术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作了深入探讨。文章首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书法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历时性考察,提出书法艺术应与文化、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其次,文章为中国书法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书法环境的重建和书法艺术在新世纪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南方论刊》2011,(12):I0024-I0025
深圳市龙岗区爱联小学创办于1940年,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以书法艺术教育而名扬特区内外的公办小学。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确定了“以艺辅德,以艺益智,以艺陶情,以艺健体”的艺术教育理念,制定了《书法教育发展五年规划》,将提高学生书法艺术水平与发展综合素质相结合,采用课内打基础、锤炼基本功,课外求发展、为艺术专才铺路的人文教育新模式,形成了鲜明的书法艺术教育特色,是爱联书法特色在特区教育界脱颖而出,成为深圳、广东乃至全国书法教育的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1.
梁瑞 《学术探索》2011,(5):89-93
唐代官员因犯有过错被降职或远遣后,经过一定期限或遇赦仍有迁改官职的机会。但由于贬官身份、官资的特殊性,政府对他们的迁转途径进行了限制。唐前期,朝廷主要通过征召与考满改官的方式来恢复贬官的官资;唐中后期,征召、量移改官是贬官迁转的主要途径。在迁转贬官的过程中,体现了政府对人事权力的控制日益加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日、唐律令官人出身制度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古代日本的贡举(科举)实际上是作为荫位制的一种附属形式而存在,从这个侧面可以发现日、唐政体的异同,探究古代日本政治体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唐代举制与选制是分离的,举选权利即参加科举考试与铨选的权利。唐前期承前代之余绪,商人举选权利被剥夺,教育权利亦受极大遏制。唐中期以后,商人及其子弟逐渐可入官私学读书,并参加科举得官入仕。这是衡量唐中期以后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可资参考的重要标准,中国古代商人入仕之途至此发生实质性转变。  相似文献   

14.
论唐代童子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子科虽然是唐代科举考试中的常科,但却不为研究科举制度史者所重视。童子科在唐代最早见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它的出现是唐代统治者积极推行儒家教育、维护封建统治的结果。它的设立曾在唐代社会产生过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代教坊机构的设立,是乐分雅俗观念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汉魏以来俗乐管理职能,其与太乐系统并存,在隋代以"设坊教乐"而得名,入唐后逐渐以中官为使,归禁中管理,为皇家私属。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我国家训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家训文献发展史上的成熟期。在唐代由于帝王高度重视儒家思想,积极推进与完善科举制度,大力提高妇女地位等多重合力与原因,使得唐代家训文献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发展与突破。这一时期的唐代家训文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社会不同人员从多角度对家训的内涵给予了深刻诠释,尤其是存在于普通百姓之中的民间家训更是由于内容通俗易懂、形式喜闻乐见而受到广泛推崇与关注。本文对唐代民间家训文献进行考证,包括作者生平、家训内容、流传、影响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康林益 《河北学刊》2007,27(5):97-99
地方政权是国家政权统治的基础,唐朝统治集团十分重视地方官员的作用。在唐初盛世的形成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地方官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政绩突出表现在,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恢复与发展,开拓边疆,促进和巩固民族融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厅壁记”是镌刻在古代衙门的墙壁上,记述历代职官沿革、制度得失、官员迁转等,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一种文体.唐代御史的厅壁记写作重视“法”的作用,有些甚至上升为国家意志,与粉饰太平的馆阁文学大不相同,是中国法制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代御史的厅壁记写作有着独特的文学价值:(1)李华、柳宗元的诸多厅壁记均用散体文写就,简洁真切,议论精警,已开中唐古文运动的先声.(2)唐代御史在厅壁记创作中注入鲜明的主体意识,语言辛辣,发人深思.唐代御史厅壁记的文献学价值表现在:一是订补现存史志文献之阙,促进唐史研究的深入;二是有助于对唐代文学发生背景的了解.唐代御史厅壁记因观览人数较多,其公众宣传、社会传播、舆论导向之作用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度考察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通过不同层次的考试可以获得相应的功名,并授予官职.这样,儒家与权力建立起联系.由于选拔制度的单一性,也使古代的教育制度成为科举制度的延伸,并保证了儒家经典的传播.以科举制度为枢纽,儒家的制度化体系得以建立和运转.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经筵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东 《齐鲁学刊》2008,(1):52-58
经筵可以定义为"古代帝王为研读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但在历史应用上有本意和引伸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汉唐,在宋代形成制度。历代经筵制度的具体内涵、性质不尽相同。经筵既是一种帝王教育制度,又是一种对君主专制体制有所制约的政治制度,还是一种文化礼仪形式,是各王朝崇儒重道文教政策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