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文澜先生既是马克思主义史家,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学家,他在延安时期通过《中国通史简编》所形成的史学理论不仅指导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还在实践上回答了马克思主义者应如何进行经学史研究,即要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斗争是经学发展的动力、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辩证思维方法等。这些史学理论指导经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对我们今天实现经学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仍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民出版社前不久出版的《中国通史》,前四册是根据范文澜同志的遗著《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二、三编重印的。这是一部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通史著作。这部著作材料取舍谨慎,叙事条理分明,文字通俗流畅,观点准确鲜明,基本上做到了马克思主义观点和历史材料的统一,正如范文澜同志自己说的,是一部“尝试着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方法写的历史。”①我们可以补充说一句:尝试的结果是成功的。因此它受到专业史学工作者和业余史学爱好者的普遍欢迎,在史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可惜的是,它的修订本只出版到第三编  相似文献   

3.
人民出版社前不久出版的《中国通史》,前四册是根据范文澜同志的遗著《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二、三编重印的。这是一部在史学界享有盛誉的通史著作。这部著作材料取舍谨慎,叙事条理分明,文字通俗流畅,观点准确鲜明,基本上做到了马克思主义观点和历史材料的统一,正如范文澜同志自己说的,是一部“尝试着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方法写的历史。”我们可以补充说一句:尝试的结果是成功的。因此它受到专业史学工作者和业余史学爱好者的普遍欢迎,在史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可惜的是,它的修订本只出版到第三编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张闻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其编著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阶级分析法、历史主义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来阐述革命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一书充分发挥了史学的致用功能,参与建构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研究的学术体系,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研究延安《解放》周刊,对于当代报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解放》周刊是皖南事变前延安报刊系统的核心,最早成为党的喉舌。它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刊物,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和毛泽东思想的大众化,为展现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都表明,《解放》周刊是皖南事变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重要刊物。  相似文献   

6.
研究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应客观评价罗章龙的经济史学思想及其学术贡献。《中国国民经济史》是学术界第一部以“国民经济史”命名的通史性的经济史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经济史学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史学原论》是第一部概论性的经济史学论著,它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经济史学科体系。《原论》提出的“史型论”,是经济史学界较早反对“欧洲中心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7.
延安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抗战时期,在毛泽东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范文澜为代表的延安马克思主义史家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运用新的史观理解阐释历史,系统总结中国社会和革命的发展规律。他们坚持唯物史观的科学品格,引领并坚守爱国主义史学阵地,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确立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吕振羽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由他最初提出和展开研究,开辟道路,作出始创性贡献的马克思主义文学领域,至少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原始社会史研究的开拓者:二、首创殷代奴隶社会说;三、西周封建论的最早提出者;四、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分期的理论奠基和最初划分;五、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最早考察者;六、最早系统具体地探索整个中国社会历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通史学家,吕著《简明中国通史》是我国最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通史著作之一;七、吕著《中国政治思想史》是用马克思主义系统研究中国思想发展的开山之作;八、我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史研究的开拓者;九、在史料学上,吕振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以探求历史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吕思勉所著的《吕著中国通史》,是成书于抗战时期的一部通史著作。与同期的其他通史著作相比,在体例、内容以及史学思想方面都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充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吕思勉的影响,尤其是书中洋溢的爱国主义热情对我们教益匪浅。通过研究《吕著中国通史》的撰述特点,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通史撰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安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主要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共中央的大力号召与精心指导下,逐渐兴盛于延安地区的一种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史学思潮。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史学群体的形成、治史机构的设立和扩大,以及历史教育的普及与展开这"三驾马车"之间的积极配合。延安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共党史、农民问题、民族史和国际问题研究等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比较突出的学术成就,并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在史学理论、史学思想以及治史方法上的鲜明时代特征与学术风格,使之不仅成为整个中国史学得以新陈代谢乃至成功转型的关键一环,更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以后的发展树立了学术典范。  相似文献   

11.
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本来是中国传统史学向近代化腾飞的双翼。中国传统史学步入近代门槛,是在清未维新思潮中,以新式中小学堂普及历史教育为契机的。20世纪初,所谓重新编写中国历史,主要是编写历史教科书。响应梁启超建设新史学的号召,丁宝书编写的《蒙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率先构建起新式中国通史的基本框架,成为中国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的最初突破口。其开创之功,不可埋没。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部中国文学史,都不能不给以《左传》一席地位,否则它就是一部蹩脚的文学史。作为中国第一部体例最谨严,叙事最完备的史学巨著,《左传》在中国史学史上的正始地位是无可否认的.而同时,它又是一部成就卓越的传记文学作品.韩愈说:“左氏浮夸.”(《进学解》)这是贬辞.但这话从反面反映出了《左传》的文学性.当然,《左传》首先是史学著作,它不能超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真实随心所欲地虚构渲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文献,其中蕴涵了许多政治性元素。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正式诞生。《共产党宣言》发表已有一百多年,但它自身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于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简讯     
《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最近出版我校历史系仓修良、魏德良两位副教授的新著《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最近已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受到了史学史研究工作者的欢迎和名家的好评。这是一部体例严谨、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观点新颖、自成一家的史学史专著。全书约四十六万字,分四编十九章,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专著中,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大的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中国"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史学典范的构建中,《史学月刊》具有重要地位。1951年1月,《新史学通讯》创刊,创刊后的最初阶段关注中小学历史教育,贯彻唯物史观,明确历史教育目的,宣扬爱国主义,介绍历史教学经验,为历史教学答疑解惑,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历史教育体系的建立,贡献良多;同时,又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式的讨论与建构。1957年《新史学通讯》更名为《史学月刊》后,加强学术性与专业性的转向,引领历史人物与历史评价、农民起义、历史主义等重要理论问题的大讨论,对于新中国史学典范的构建与史学人才的培养,均卓具建树。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总目》作为一部集大成的古籍目录著作,不仅在目录学史上留下了极为重要的篇章,而且在中国学术批评史上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价值。它在开展史学批评过程中凸显出多种史学方法,既从不同侧面详细而绵密考证了历史事实,又诠释了史学思想方面的不少见解和主张,对正确解读和认知史学典籍和历史现象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标志着中国传统史学理论与方法论的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一些历史书籍,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许立群的《中国史话》、陈怀白的《中国通史讲话》等,写到秦末农民起义,都把陈涉称王写作"张楚王",吴晗主编的《中国历史常识》、王丹岑的《中国农民革命史话》等,则写成"国号'张楚'";现行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和一些大专教材,都把陈胜据陈写作"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或"张楚政权";有些"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还印有大黑体"张楚"二字.总之,都把"张楚"当作了一个称谓.笔者认为,陈胜在陈没有建立国号,临时建立的政权应称为"新的'楚'政权";陈胜称王也应称为"楚王",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8.
论《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中的作用吴凤霞刘伟《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光辉不朽的著作。作为我国古代史学的最优秀的作品,它及它的作者司马迁,一向是读史之人探讨的永恒的话题。自《史记》问世以来,它得到历朝历代的学者、文人超乎寻常的关注。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有一...  相似文献   

19.
在新近出土的战国文献中,清华简《系年》是一部具有高度人文理性倾向的史学作品。它的历史叙事,完全以人事活动为中心,克服了早期史学作品中神话传说与人事活动相互混杂的缺陷。它的叙事选材,克服了早期宗教巫术之神秘主义的影响,相比于《左传》,其理性主义色彩更加突出。它的历史思想,克服了“天命”观念的影响,展现出清晰的人文理性的历史逻辑。《系年》的人文史观,代表了轴心时期中国史学发展的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与历史理论研究的新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历史理论领域的贡献,主要反映在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研究相结合阐述了人们所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社会形态理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以及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等问题的讨论,历来为史学界所重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关于历史理论的观点和著作已经成为宝贵的史学遗产,对于阐发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