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实际运行中,地方性产业投资公司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不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健全的内控制度、不清晰的借贷还款责任主体、不甚规范的运行管理体制以及地方预算对其收支缺乏有力约束等等,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再加上地方政府偏好用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地方性产业投资公司及其投融资活动的监管,导致了风险的进一步积累。这些风险既影响地方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又影响地方和中央政府财政及全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地方财政风险形成机理的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卞彬 《天府新论》2006,(2):72-74
地方财政风险主要体现在县乡两级财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县以下(含县)的基层债务总额目前已超过8000亿元。地方财政运行中一系列愈来愈多的风险因素,正逐渐成为困扰各级地方政府和经济发展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在“十一五“时期,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采取有效的对应措施,防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投资公司融资和投资规模大,对经济社会影响深远.地方政府投资公司风险类型分为资产管理风险、资产运营风险、融资风险和债务风险.这些风险会引发地方财务风险、银行系统风险、宏观调控风险、物流成本增高以及直接间接的社会问题等.正是由于地方政府投资公司资产风险的重要性,必须认真对待这些问题,为防范和化解这些风险找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次贷危机下境内外证券市场风险传导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MEM模型研究了次贷危机前后美国、香港和大陆证券市场之间的风险传导效应,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危机发生前,美国、香港和大陆证券市场之间存在较少的风险传导.具体说,只有大陆对美国存在风险传导,香港市场则相对独立.三个市场间的相互作用并不十分显著.次贷危机发生后,笑国、香港和大陆证券市场间均存在显著的相互风险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风险传导是风险扩散、扩大化的一种机制形式.银行风险既可以在银行体系内传导,也可以在金融体系内传导,甚至还可以向实体经济传导,它是银行危机和金融危机的重要来源之一.银行之间有着广泛而复杂的业务联系和资金往来,使得风险的传导几乎无法避免.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传导的机理入手,对银行风险传导的路径和载体进行分析,并通过实证检验风险传导的影响,希望对降低银行风险传导的危害,维护金融体系安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企业市场风险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企业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在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市场间流动、扩散、传导,企业市场风险的这种流动、扩散、传播现象,称为企业市场风险的传导性。研究市场风险的固有特性——传导性,分析企业市场风险传导的形成原因,探讨企业市场风险传导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总结对市场风险传导性的管理策略,期望对企业研究和防范市场风险提供思路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地方融资平台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融资的债务规模也开始急剧扩张,地方政府债务日益膨胀。各方面对由此引发的债务风险乃至可能出现的严重的系统性风险颇为关注。当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正处于拐点的状态,即介于风险与危机之间的位置,因而必须通过建立控制和预警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存量、政府和银行联合规避风险、拓宽地方融资市场渠道以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综合治理路径来有效治理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8.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通过融资平台进行大量融资,对地方经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从债务管理监督、平台经营与内部控制和债务风险防范等多个维度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引致的债务风险控制提出了建议,并探索新的投融资方式PPP模式。  相似文献   

9.
市场体制下的投资传导循环及其机理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把投资传导循环理解为投资运行在宏观层面上的流及其构成框架 ,而将传导过程中诸环节的特征解释为投资传导循环的阶段性机理。文章认为 ,投资传导循环是由投资制度安排决定的 ;在投资传导循环的不同阶段 ,具有不同的机理特征 ;较之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的投资制度安排存在着变异情形。文章针对投资运行的现实描绘了投资传导循环的一般图景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7,(3):139-146
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的作用受到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以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这一理论所带来的影响。货币政策通过价值、收入与现金流效应,追逐收益效应以及政策透明度效应三个子渠道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则通过阻碍三个子渠道发挥作用,从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风险承担渠道的有效性。实证结果显示,在我国银行业存在着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且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会削弱这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丰富并完善了有关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银行行为以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并对我国经济的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过热与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地方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和实现者,地方政府既要发展地方经济,又要承担维护当地的社会稳定、为当地提供公共服务等多重任务.但事实上,地方政府常为谋取自身私利而背离地方公共利益,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过热.在财政分权的体制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过度投资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宏观调控需要从制度上创新,应该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导下,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相似文献   

12.
随着风险社会的来临,政府部门在风险管理领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与严峻的挑战。从风险管理思维来看,目前政府风险管理的思维还较多局限于同一风险范畴内的“就事论事”;从风险管理策略层面来看,当下风险管理策略及手段容易局限于表层的“损失控制”。因此,未来政府部门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应警惕风险的传导变异现象,将风险传导变异作为政府风险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关注某一风险本身的基础上考虑该风险在各种情况下可能变异为其他性质的风险,以及该风险借助突发事件变异为其他风险事项“导火索”的可能性。同时在风险应对策略方面,政府部门应着重建立风险能量的阻断机制,疏通风险能量宣泄渠道、优化风险管理手段与工具的组合策略,从而注重预防风险在深层的能量积累突变和性质转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财政体制上属行政集权下的财政联邦主义,在政绩合法性建设环境中,形成了强激励机制与软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是这一制度安排下财政机会主义的产物;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央政府的系列应对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原有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致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机会主义泛滥,并在融资平台的建设上出现"井喷",融资平台风险凸现;因此,化解融资平台风险的根本性措施应是改善制度环境、扭转现有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4.
2009年,对商业银行而言,无论其资产规模、经营性质、历史渊源有怎样的差异,都将受到全球经济下滑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银行同时还面临着宏观政策调整和国际资本冲击的双重考验.风险管理的概念和工具已经引入国内十多年,以风险偏好为主要内涵的战略规划也已纳入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的董事会议程,但它能否经得起检验,是摆在国内商业银行面前的一大课题.从次贷危机爆发的诱因:风险偏好传导的整体失灵来看,国内商业银行要真正发挥风险偏好对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积极作用,风险偏好的有效传导是关键.本文在对国内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传导的现实意义和一般流程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风险偏好传导中可能出现的偏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风险偏好传导偏离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逐渐加快,地方政府有限的财政收入和不断扩大的城建资金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从地方政府的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入手,指出由于获取银行城建贷款越来越困难,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发债券这种单一的手段进行城市建设项目融资.这不但导致了城市建设债券发行量剧增,还有可能为地方政府带来潜在的风险.分析城市建设债务可能对地方政府造成的影响,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认为可以优化债券发行结构、改善信用评级、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入手,使之在满足城市建设资金需求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和负债风险.  相似文献   

16.
17.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向商业银行融资贷款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三方主体存在的法律风险入手,试图提出防范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法律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资金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打开了地方政府融资的闸门,以城市建设投资集团为名的政府融资平台遍地开花.地方投融资公司融资规模的快速增长,不仅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同时对银行业的经营风险也形成了潜在的压力.分析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及其形成机制,提出通过建立融资约束机制来化解风险和规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就业效应及其传导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给一国居民的就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外贸易、国内投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国际收支、人力资本、市场化进程等关键性因素实现的,通常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内外因素的干扰下企业信用系统的关键子系统会发生崩溃,从而导致企业信用系统崩溃;企业信用系统的崩溃在企业内外传导,引发企业信用危机。企业信用危机的损害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非线性扩大的趋势,形成瀑布效应。政府的有效监管是制止企业信用危机传导的重要力量,政府监管部门根据企业信用危机的传导过程在不同的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可防止信用危机的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