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关键日期是考察国际法争端中法律关系的时间维度,是争议的法律关系已经明确化的日期。关键日期对确认争端中的事实有重要意义,对证据材料的可采性有重要影响。日本有关研究将日本二战后放弃南沙群岛的时间确定为南沙群岛领土主权争端的关键日期,得出南沙群岛是主权归属不明的争议领土的结论。关键日期只适用于考察争端当事方之间的法律关系,与第三方无关。日本对南沙群岛的非法行为不能作为确定南沙群岛领土争端关键日期的依据,也无法改变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对南沙群岛的"权利"主张及其"法理依据"驳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沙群岛领土主权争端 ,涉及到五国六方 ,其中越南和中国对整个南沙群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 ,菲律宾对部分岛屿提出领土主权要求。说南沙群岛领土争端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国际领土主权争端 ,一点也不过分。南沙群岛所蕴藏的丰富石油和其所具有的重要战略地位 ,使得各争端当事国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张 ,加之 ,一些大国的插手 ,更增加了争端解决的难度。本文对菲律宾的“权利”主张及“法理依据”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不可争辩的领土主权。  相似文献   

3.
国际法院在审理领土争端问题时,往往将关键日期作为裁判案件的根据。我国地域广阔,不乏与周边国家存在领土争端,其中就包括我国在南沙群岛的主权争端问题。近几年我国和南海沿岸国家关于南沙群岛的争议从未间断过,并且这些国家在过去和当下都采取或者试图采取一系列措施,意图将自己在争端中已获得的利益合法化。因此,本文通过确定我国和这些国家在南沙群岛争端的关键日期,论证南沙群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一不可争辩的事实,维护我国在南沙群岛的主权利益。  相似文献   

4.
国民政府收复南海诸岛后,在正式出版的地图上于南海海域周围标绘了一条断续线,从政府层面上宣示了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断续线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而国民政府对南海岛礁的命名及有关舆图的绘制,是在多次商讨并考虑到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审慎举措。通过对这一历史过程的考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南海断续线涵义的认识,也有利于当前我国捍卫南海诸岛主权的斗争。  相似文献   

5.
南海诸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周边国家为了争夺该海域的资源,纷纷开始对南海诸岛实施抢占、提出领土主张,南海局势向着复杂化、国际化的方向恶化。我国一贯主张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南海争端,提出了"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南海争端其他各方对此并无积极响应,近年来仍然以各种方式强化对岛礁的占领,使南海局势更加复杂。本文从国际法学角度,讨论了国际仲裁作为领土争端解决方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分析了南海诸岛争端国际仲裁所面临的有关实体法、程序法问题,希望能为探寻南海争端的解决方式提供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6.
张卫彬 《国际论坛》2012,(3):24-29,79,80
国际法院在解决领土争端方面认为,如果当事方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或直接证据以证明其领土主权的主张,推定得以审慎适用。国际法院所适用的推定包括不可反驳的推定、可反驳的推定和事实推定等。与可反驳的推定相比,不可反驳的推定不能通过证据推翻推定的事实。可反驳的推定与证明责任的转移存在着关联性。而且,可能解除或加重原告证明责任的分量。但是,推定的适用仅部分转移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并非对全部证明责任的颠倒。国际法院关于推定的适用,对我国解决南海诸岛主权争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体现中国政府意志的"九段线"地图,以及越南等邻国对之予以承认或没有明确表示反对,对证明南沙群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具有不可反驳的推定效力。  相似文献   

7.
南沙群岛是中国政府在民国时期继承的合法历史遗产。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就"发现"了南沙群岛,当时世界各国领土扩张方式主要适用的是"发现即领有"原则。一直以来,中国从未放弃过对南沙群岛的主权管辖。根据"法不溯及既往"原则,《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现代国际海洋公约在海域划分及岛屿主权归属方面只能解决其颁布之后的国际公海争端问题;而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发现了南沙群岛,因此其主权归属应当适用其取得时的国际惯例和法律。  相似文献   

8.
时际法与南海诸岛主权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时际法规则,需要从客观事实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历史时期运用符合时代要求的判断标准考察南海诸岛在中国历史上的演变。中国人最早发现南海诸岛,按照传统天下观,其已成为中国疆域的一部分。随着历史发展,中国与南海诸岛的关系逐渐紧密,并通过设治管理而纳入中国版图。在近代,随着西方领土主权思想的传入,中国政府顺应历史潮流采用符合近代国际法的治理方式,南海诸岛最终完成了从传统意义的疆域、版图向近代主权意义的领土转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际法院已多次适用有效控制规则来判决争议领土的主权归属,这使该规则日益受到各国及其学者的关注。从涉及有效控制规则的国际司法裁决来看,有效控制规则的产生及发展呈现出一个渐进的、逐渐成熟的过程。“以管理行为强弱作为判断争端领土主权归属主要依据”的有效控制规则,其构成要素包括“作为主权者而行为的意图”的主观要素和“实施有效的管理行为”的客观要素。该规则与有效占领规则之间虽然存在相似之处,但二者之间有根本的不同。现有国际司法裁决已清楚表明,有效控制规则在适用上并非任意的,而是要在领土所有者不明的前提下才可适用,而且受到一系列现有国际法概念的限制。就南沙群岛主权归属之争而言,一切证据均充分证明我国拥有南沙群岛的主权,系南沙群岛的合法所有者,有效控制规则不适用于南沙群岛问题,任何利用有效控制规则侵犯我国领土主权的理由均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0.
东沙群岛在晚清民国时期曾多争端,问题复杂。广东地方政府为维护东沙群岛领土主权和行政管辖权,展开了一系列艰苦的斗争。对外解决了日商盗采、英人染指的问题;在内应对北洋和南京政府海军部门的插手。由此,不但保住了自身的管辖权,而且促进了对该海域的开发经营。基于此,大半个世纪以来东沙群岛平静无虞,从而为当前我国维护领土主权特别是南海诸岛主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1.
南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主权属于中国,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周边某些国家对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提出主权要求,甚至进行占领或开发,这是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菲律宾等国对南沙群岛部分岛屿的主权主张是毫无根据的,其言行必然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古以来拥有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南海诸岛是中国最早发现、命名、经营及开发,并最早且连续行使主权,这在当时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民国时期,列强不断侵犯我国南海岛屿及其附近海域,民国政府通过维权与交涉斗争、设治管理与恢复主权、经营开发、图示定名与标示主权等措施积极维护南海岛屿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这都为我国维护南海及其附近海域主权提供了历史和法理依据。中国坚持维护南海"断续线"为中国海上国界线,以"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为前提,和平妥善解决南海问题,决不牺牲南海主权国家核心利益,坚决捍卫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主权。  相似文献   

13.
"抗战大后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支持和支援对日作战的后方战略基地。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演变与日本侵华造成的民族危机密不可分,也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抗战实力与形势的认识和判断有密切关系。为准备对日作战,国民政府经历了由经营西北后方根据地向以西南为重点的战略大后方的转变,并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正式确立了以四川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的战略地位。此后,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伴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而变动,又随着战争的结束而宣告结束。并在此基础上,从"价值"、"空间"、"时间"三个维度初步探讨了"抗战大后方"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4.
1943年底,中国参加开罗会议,在这个举世瞩目的会议中提出了自己的领土诉求。这些领土诉求体现了国民政府抗战建国的目标。但是,这些领土诉求并非是一时兴起制定的,而是有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政府面对空前国难,一直到开罗会议,期间领土诉求的细微变化,是一脉相承的,是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即使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国民政府也从未动摇过对中华民族固有领土的维护。这种领土诉求也是国民政府坚持抗战的一个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取得领土的方式有多种,不过从今天的国际法的角度看,一个国家对有争议的领土主权获得,主要从四个方面确立:一是谁最先发现;二是谁最先进行有效的开发;三是谁最先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四是谁的主权最先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是最早发现南海诸岛并对其及周边的海洋渔业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国家,中国也是最早对南海诸岛及周边海域宣示...  相似文献   

16.
1956年“克洛马事件”的发生引发中国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关于南沙群岛主权问题的连锁反应。以英国驻东南亚总专员公署为代表的一些英国机构,以英属北婆罗洲与中国南沙群岛南威岛、安波沙洲有“历史”和现实联系为依据,希望英国政府对这些依据的支撑力做出评估,其潜在目的是想借此推动英国对两岛礁提出“权利”主张。英国外交部相关机构通过研究有关南海问题的历史文献,确认英国对上述两岛礁“权利”主张证据的支撑力较弱,决定不介入这一争端。同时,英国外交官员发现,英国历史文献中关于南海问题的记载为中国关于南海诸岛的主权主张提供了较为有利的证据,不得不承认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尽管在冷战背景下,英国不希望中国政府控制南沙群岛,但在自己国家实力和影响力大为削弱的情形下,其对南海问题自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似文献   

17.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对南海诸岛的主权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之际,东西方列强不时非法勘测、侵扰中国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严重威胁中国海权。在与列强斗争的过程中,晚清政府的地方政府官员运用国际法中的有关规定与列强交涉,最终收复了被日本占领的东沙岛主权,并向国际社会宣示对西沙群岛的所有权。与此同时,晚清政府根据国际公法和各国的海上实践,提出了"水界"区、渔业区等海域主张,以捍卫中国南海权益。晚清政府维护东沙、西沙群岛的一切措施,都符合近代国际法的"自护之权"以及"条约"确定的领土界限和领土所有权等准则。晚清政府维护海权之举,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在目前中国的外交斗争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沙海域的石油开发及争端的处理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 0世纪 70年代 ,南沙海域因发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 ,周边国家如越南、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 ,即分别对南沙群岛的全部或部分声称拥有主权 ,并开始勘探那里的石油资源 ,使南沙群岛的主权争端不断激化。对于南海的领土争端 ,有关国家和人士纷纷提出各种解决方案 ,但最现实的办法还是我国政府提出的“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19.
资讯ABC     
《老友》2012,(10):27
我国强力反制日本"购岛"针对日本非法"购岛"的行径,中国强烈回应,密集出招,展开一系列反制措施,捍卫钓鱼岛领土主权。中国政府9月10日发表严正声明,称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际法上领土取得方式之一———先占原则,通过事实的考证及法学理论的探讨,分析了中国对该海域拥有主权的法理依据,提出了南沙群岛在中国发现以前是无主地,它是由中国人民最早发现、最早利用、最早归入中国版图和行使管辖的,中国对其享有先占权。从而说明南沙海域历来属于中国,领土主权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