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正当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逝世100周年,这位俄罗斯思想家与文学家对日本近代作家尤其是对思想进步的白桦派作家产生过重要影响.托尔斯泰陨落之年,白桦派诞生.白桦派倡扬正义,爱好和平,憎恨邪恶,高唱人类爱的那种人道主义理论中的很多营养,都源源汲自托氏的人格和文格.本文主要论述托氏作品东渐日本的情况及其对白桦派领袖武者小路实笃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2.
2010年11月20日,俄罗斯伟大的文学家与思想家托尔斯泰损落 100周年.托尔斯泰的文学观与人道主义思想,对日本白桦派枭将有岛武郎的积极影响十分明显.但有岛对托尔斯泰并非盲目崇拜,在宗教观上,托尔斯泰与有岛显著不同,托尔斯泰是否定艺术走向宗教,有岛却是抛弃宗教走向艺术.有岛将自家农场辽阔土地无偿送给农民,体现的并非托尔斯泰的"自我牺牲"精神,而是贯彻了有岛特色的"爱是恣意夺取"这一特殊内涵的个人主义理念.本文针对文学与农民问题这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上半期,中国两国都处在闭关自守的状态中,两国的文化和文学的直接交流也不多。明治维新后,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日本积极推行侵略中国的“国策”,一步步地对中国进行渗透和扩张。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许多文学家也关注中国的情况。但是,这种...  相似文献   

4.
论西方美术对有岛武郎的影响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刘立善在日本近代文坛上,有一个很受中国"五·四"新文学先驱者鲁迅和周作人推崇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有岛武郎。有岛的学问宏博,横跨文理两个领域。如果我们把视线投向作为文学家的有岛,则不难发现,他对西方美术的爱好...  相似文献   

5.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位酷爱托尔斯泰并继承托尔斯泰艺术传统最有成效的小说作家。他之所以酷爱托尔斯泰,是由于他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政治形势和文学潮流,对于托尔斯泰的成就和地位以及中国文学现状、个人志向、美学爱好全面分析的结果。茅盾接受托尔斯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思想的“为人生”“为被压迫的劳苦大众”和艺术创作上的史诗般的广阔和雄伟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当我们把 2000年最后一期刊物奉献给读者时,全国人民即将告别波澜壮阔、风雷激荡的 20世纪,伴随新年的钟声,跨进人类历史又一个新纪元。 世纪交替之际,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追溯 20世纪,特别是新中国诞生以来的社会科学事业,真是感慨万千,心潮澎湃。 20世纪是人类社会大变动、大进步、大发展的世纪,也是中国人民值得永远自豪的世纪,是中国由弱变强的世纪,中国由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转变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这 100年中,中国的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诞生以来的社会科学事…  相似文献   

7.
列·托尔斯泰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活动中写下文艺作品二百多种,包括长、中、短篇小说,童话,故事,特写,剧本等各类体裁。但足以体现作家艺术成就的主要是长篇小说。艺术家托尔斯泰蜚声世界文坛完全因为他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他也正是作为长篇小说家被载入世界文学史册的。  相似文献   

8.
鲁迅无疑可以称为20世纪中国的经典作家。在生活节奏显著加快的当今,快餐式的消费文化大行其时,经典仿佛注定要承受冷清的命运,然而,在世纪之交,鲁迅评价问题却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文化热点,报刊、网络等媒体披露一些对鲁迅质疑性、甚至贬损性的言论,在文学界与学术界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对于一个作家及其创作,见仁见智本是文学接受中的必然现象,但对于鲁迅这样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褒贬之间则隐含着重要的社会文化信息,不可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9.
为了迎接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诞辰 160周年(1828—1988),黑龙江省外国文学学会于 7月 17日至21日在大庆市举行了托尔斯泰研讨会。 出席这次研讨会的省内专家学者及研究生40余人,提交论文近20篇。会上,与会者就列宁论托尔斯泰、托尔斯泰早期的思想与创作、托尔斯泰作品中的美学理想、托尔斯泰的妇女观、托尔斯泰的“仁爱”思想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兼爱”思想之比较、托尔斯泰的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托尔斯泰的艺术成就等有关托尔斯泰思想和创作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对其中某些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有的同志以那达…  相似文献   

10.
王红霞 《生存》2020,(8):0224-0224,0228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少年成名,以“学而优则仕”为目标,步入朝廷,踏进官场。但苏轼的仕途并不平坦,相反他在仕途中经历了许多不幸和打击。面对人生的不幸和严峻的挑战,面对一幕幕人生一幕幕的忧患,苏轼以其独特的睿智和豪放、通达的理念一一化解,随缘自适,随遇而安。在他的词作中处处体现出他达观,旷达,豪迈自信的人生观,展现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1.
在《列·尼·托尔斯泰》一文中,列宁指出:“由于托尔斯泰的天才描述,一个被农奴主压迫的国家的革命准备时期。竟成为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了。”(《列宁全集》第16卷第321页。以下几引此书,只在引文后标明卷数和页码,不重注) 可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托尔斯泰研究界在引用这句话时,常常是简单从事,断章取义,径直把托尔斯泰的创作看成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苏联托尔斯泰研究界也是这种情况。例如。卡普斯京说:“托尔斯泰的创作被列宁评为‘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列宁的这一论点说明了天才的语言艺术家…  相似文献   

12.
曾大兴 《探求》2011,(1):33-38
一个地方的文学家数量之多少,成就之高低,影响之大小,就成了衡量一个地方的人文环境之优劣、文化底蕴之厚薄的重要指标,也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的“软实力”之强弱的重要指标。据考证,广州历史上出现过1401位文学家,占了广东历史上文学家总数的68%,因此,建立一个广州文学馆,对于进一步挖掘、展示和提升广州的“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步入21世纪的日本经济改革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全惟幸日本经济近年来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后,目前已经走出谷底,步入了缓慢复苏的轨道,但是,日本经济的前景究竟如何?怎样面向21世纪?面对这些问题,日前日本经济企划厅以“向着改革正式起动的日本经济...  相似文献   

14.
冯波  于飞 《社科纵横》2013,(10):11-15
当前,中国已经步入21世纪的战略机遇期,在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艰巨的课题。本文从时代特征出发,阐释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意义,面临的危机,重点探讨了如何坚定这一理性信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文学与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程金城文学与哲学关系的进一步密切,是20世纪一个世界性的重要文化精神现象。以反传统姿态出现的西方现代主义各种文艺的兴起和嬗变,无不以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的转向作为直接动因。中国传统文学渗透着东方哲学精神,这是...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世界政治[美]D.弗罗金我们步入21世纪时所看到的世界政治中最显著和最令人震惊的趋势是普遍的政治分裂过程,在此过程中,一个国家分裂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起初我们称其为民族主义的苏醒——后来我们回想起,在过去的年代.民族主义是将人们聚合在一...  相似文献   

17.
高校女教师参政意识提高的双重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女性的进步与成功就是走出家门 ,步入社会。新世纪中国女性的发展方向理应是进入治国之门 ,与男性平等地管理国家、管理社会。而要足以代表女性群体 ,足以平衡、制衡男性群体的女性进入国家、社会的各级权力机构 ,首先女性群体要树立参政议政 ,实现自己权力权益的意识 ,能够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高校女教师作为新中国知识女性中的一个庞大而重要的群体 ,理应在中国女性进入治国之门的路上起到宣传发动 ,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在新世纪之初 ,中国高校女教师整体参政意识差 ,政治权利意识淡薄 ,忽视提高政治素质已成为中国女性从政之路…  相似文献   

18.
制度创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的首要目标。作为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农业现代化既包括生产技术(生产条件、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又包括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一系列基本制度的现代化。而且这些制度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是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世纪交替的时刻已经进入倒计时,相比于上一个世纪之交的百年衰落与无尽屈辱,今天的中国人没有理由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欢欣鼓舞,意气风发地步入新时代。但是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与变奏,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悲欢与梦想。平心而论,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公众尽享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在安然地接受着一切好处与实惠这后,心理天平的震荡与倾斜开始了──公众中日渐滋生蔓延着恐惧贫困的心理,它并不是狭义上的无米下锅、“钱”关难度,而是一种融合了对过去值得回味的无竞争、平静似水的日子的眷恋、对现实无法适应的苦…  相似文献   

20.
当中国新文学家肩负启蒙的时代重任进入文学创作的时候,节日习俗便成为其透视国民性的重要场景.以鲁迅、沈从文、老舍为新文学中"习俗/国民性"的典型表现者,他们以丰富的节俗叙事传达了一个时代的愤懑情怀、深刻的文化焦虑和现代人性之思.同时,由新文学节俗叙事所承载的时代之重,也映照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共同精神症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