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经历了七十年的历史。有两次历史性的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反复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在总结多次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始找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党成立以来六十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三次大的、历史性的转变。第一次转变就是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第二次转变就是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第三次转变就是社会主义时期、一九七八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们学习与探讨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六十多年间,党的工作重点经历了三次转移。本文拟就这三次转移中毛泽东同志的作用和光辉业绩作初步的探讨。 一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点逐渐由城市转入农村。这是我党历史上工作重点的第一次转移。在遵义会议之前,毛泽东同志还不是党的主要领导人,但他却作出了最为突出的贡献。他是成功地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保存、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的主要代表。  相似文献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大的历史性转变。第一次是从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第二次是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这两次转变都把革命从危急中挽救出来,使革命事业获得新生,开创了胜利发展的新局面。其中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尤其成功,使我党进入了空前成熟和健康发展的历史新时期,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  相似文献   

5.
<正> (一) 党的十三大指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六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这一次飞跃是指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这是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关键性转折点,别具中国特色,为国际共运史提供了一个光辉范例。到1949年初,中国革命已面临全国性胜利,上述用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任务已经胜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扭转危机的历史转变:一次是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从多次危机中挽救了中国革命,并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正如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  相似文献   

7.
在我党历史上先后有过3次大的经验总结,促进了党的自身建设及理论上的成熟。第一次总结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第二次总结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三次总结把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党内斗争是无产阶级政党达到团结,巩固、发展的锐利武器,是无产阶级政党完成历史任务的基本保证。在我国无产阶级数量较少,小资产阶级象汪洋大海一样的大国中,正确掌握党内斗争的武器,对于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实现党的政治目标,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党是在两条路线的斗争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在我党几十年的历史中,经历过多次性质、内容、形式不同的党内斗争,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积累了丰富的党内斗争经验,这是我党的宝贵财富。在这些斗争中、遵义会会议上的斗争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最成功的党内斗争。这次斗争,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使中国革命摆脱了危局;  相似文献   

9.
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自从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报告》同时指出:我们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期间也发生过两次历史性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相似文献   

10.
实行“党内合作”是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惟一形式,有力地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和党的力量的壮大,为中国民主革命打下了基础。实行“党内合作”形式不是造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和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国共两党论战和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最根本的原因,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又说:“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  相似文献   

12.
王明是我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曾经在党内进行过两次夺权活动,均遭到失败。第一次夺权活动发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一次他的野心暂时得酬,他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统治我党达四年之久。遵义会议的召开,宣告了他这次夺权的重大失败。这是他整个政治生涯中遭到的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夺权活动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次没有成功。他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仅在局部地区产生过严重危害。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宣告了王明第二次夺权的失败。这是他整个政治生涯中遭到的第二  相似文献   

13.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经历了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两次历史性转交。在这两次历史性转变过程中,毛泽东充分表现了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的卓越才干。他同党内其他杰出人物一起,以最大的革命勇气和信心,以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智慧,率领党和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探索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道路,从而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革命事业由挫折走上了胜利发展的新局面。毛泽东在革命的危机关头,确实起到了力挽狂澜的巨大作用。对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已作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本文仅结合两次转变的历史事实作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赵紫阳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60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  相似文献   

15.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陈独秀曾连任一至五届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亲自参加党的创建工作,是为我党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是他亲自参加并领导我党同国民党建立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也是他在这次革命中推行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导致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成为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改换了方向”。党成立后所从事的头一件大事,就是与孙中山领导的经过改组了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共同发动的讨伐封建军阀、反对帝国主义的北伐战争。尽管这个战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而且又因为党的主要领导人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而导致了失败。但由于它具有了许多不同于中外历史上一切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特点,因此仍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被史学家们公认为中国新式民主革命的真正开端。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党三代领导人对经济发展原动力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从作为生产力首要因素的“劳动者”,到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最终发展到“科教兴国”战略国策的确立三次飞跃。这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认识与认识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人生的关口     
失败:我的老师曾经跟我说,一个人起码要在事业上失败一次、在选择上失误一次,才能长大。不要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样的老话,失败来得越早越好,要是30岁、40岁之后再经历失败,有些事,很可能就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中国革命分作两步走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胜利之路。这条胜利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則,经历了反复曲折的探索才走通的。1 中国革命到底是一步走,还是两步走,这是中国共产党一开始领导中国革命就必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一步走即直接在中国搞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指先搞民主革命,再搞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屡遭失败的背景下诞生的,当时还不能明白民主革命还有新旧之分,普遍的认识是深感民主革命的道路在中国  相似文献   

20.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至今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前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曾指出:在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期间发生过两次历史性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遵义会议就是实现“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这一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没有遵义会议,就不可能有红军长征的胜利和抗日战争的兴起,也不可能方中国革命的发展和胜利。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由危转安的标志,是革命重新发展和走向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