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孔子教育思想的显著特点,就是重在理想人格的培养。《论语》一书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也包括其他一些人,但为数不多)的对话录,其间的谈话可以说大都是围绕着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展开的。这个按照孔子人格理想所应成为的人,就是孔子的理想人格。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都是些什么人呢?他们各有那些品质特征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孔子人格理想的模式问题。 首先,是所谓“圣人”。“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下引《论语》只注篇名)孔子说他看不到圣人,能看到君子就心满意足了。可见,圣人是他所理想的人格,这种人在人格分层上比君子高,他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因而是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2.
陈卫平(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归根到底是为了阐明应当做个什么样的人。孔子的理想人格主要有圣人和君子,前者高于后者。如何走向圣人境界?孔子提出了默而识之(《述而》)的观点,认为圣人作为理想人格,对人们的感染和人们对其的认识,都有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神化是儒家学者将孔子从人拔高到圣继而再拔高的神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子贡是将孔子圣化的开始,孟子是将孔子圣化的完成者,董仲舒是将作为圣人的孔子神化的开始,以春秋纬为代表的纬书是确立孔子神的地位的完成者.春秋纬中的孔子在外貌上是一位集历代圣人外貌特征之大成的孔子;在具体事迹上是一位带着上天使命,生而为圣人,为汉王朝制法的孔子;还是一位能预知未来,祥瑞满身,天资聪慧的神人一样的孔子.春秋纬中的孔子形象成为了历代儒家学者心目中孔子的标准像,并影响了后世的孔子造像.  相似文献   

4.
张涅 《船山学刊》2012,(4):92-96
孔子所界定的“君子”,一部份是与“小人”相对的泛称,一部份则是低于“圣人”、“仁人”层面的特称,指那些既有道德理想、又有生活理性的人。后者顾及个人和家庭的物质生活,不同于为道德信仰而牺牲一切的“仁人”。他们给人的感觉是文雅、博学,有才艺,懂礼仪,在社会上讲友情,行孝悌,敬重职业,参与政事,而且内在具备省思、忠信、仁爱、道德的品质。建国以来宣传的人物都相当于“圣人”、“仁人”,普通人难以企及,因此孔子界定的另一种“君子”意义给予我们特别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包含有丰富而深刻的人格义理,为我们塑造了两个层次的理想人格,君子与圣人.君子是低一层次的理想人格元亨利贞’是君子之德修己’和崇德’是君子之行%君子之上是圣人,具有超越性.盛德大业,天人合一是圣人的特质,法天有为,穷神知化是圣人之行%君子和圣人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人格风范,对当代社会人格重塑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论语》理想人格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研究<论语>文本可以发现,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其实并不是后世儒者所称道的"圣人"而是"君子"."君子",既是孔子<论语>言说的主体,也是孔子<论语>的理想人格追求.而"君子"作为一种区别于"圣人"人格的理想人格类型,主要相对于知识分子而言.知识分子人格问题的提出,既与知识分子阶层在这一时期的迅速崛起有关,又与对其作为社会和谐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的充分显现有关.君子人格的理想构建,既基于对"礼"的合理性与"仁"的主体性的价值认同,又是对通过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使知识分子在思想和行动上达到对"礼"的自觉维护的一种预期.立足于现实性生活实践,完成对君子人格的模式设计和对知识分子的现实人格的价值提升,既是孔子<论语>思想的基本点和着力点,也是其所以能够引领儒家乃至中国思想文化和民族精神前进方向的深层原因.科学地继承孔子人格理论的合理内核,发扬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崇高追求,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察《易传·系辞》中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形象,发掘出该书作者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涵,并比照《易传·系辞》成书前儒、道两家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涵,揭示《易传·系辞》中圣人、君子与《易传·系辞》成书前儒家所推崇的圣人、君子的同一性,验证《易传·系辞》是儒家典籍的历史定论。  相似文献   

8.
李向平 《社会科学》2022,(12):141-151
儒释道三教的伦理特质可谓以“心教”为核心,把圣人效仿天,其“心与天交”的模式延伸到现实世界中庶民大众对于三教圣人道德的模仿,视之为世间最完美的楷模伦理。从“天生德于予”的孔子,到“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的神圣差异,被《白虎通》总结和定义为“上行下效曰教”,因此促成儒释道三教借助于圣人行而众生效仿的模式强化了“心教”所固有的价值秩序,实现了圣人楷模和现实底线伦理间的总体整合功能。依此,圣人之心及其道德模仿便能很轻松地抹去“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建构、呈现为天地人浑然一体和所有人成圣、成道、成佛的完美心态。  相似文献   

9.
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即道德充实、人格伟大、情操完美的人。而孔子却是一个具有真率性情的人。这看上去并非完全符合他或者儒家的理性标准,或者说,孔子的人格并非"完美"。他常常于恭谨、温和、慈爱之外,流露出其率真的秉性和生动的表情。但这丝毫不影响孔子的君子仁德,反而更让我们感觉到孔子的真实和可爱。孔子的这种率直人格是其率真个性的具体表现,也是其君子人格的自然流露,它至今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君子人格思想是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最集中的表达之一,其中蕴含着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与中庸之道等丰富的思想内涵。这种孔子君子人格的实现可以概括为三个途径,通过博学修养君子人格、通过躬行练就君子人格、通过自省完善君子人格。孔子君子人格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它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设立与实现、充实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要积极运用孔子君子人格的思想理论,加强这一思想的时代性阐释与实践性转化。  相似文献   

11.
孔孟与宋代理学家人格理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利 《文史哲》2003,(2):38-41
孔孟追求君子人格理想。宋代理学家多体现出追求成圣的人格理想。从君子到圣人 ,既体现了宋代理学家对于孔孟人格理想的继承与发展 ,又体现了宋代理学家人格理想的时代烙印。孔孟与宋代理学家实现人格理想的途径有外王与内圣的不同取向。  相似文献   

12.
朱钧 《理论界》2013,(11):136-139
“圣人”是《老子》中的理想人格,远离具体事务, “君子”、“侯王”等是具体的现实人格,忙碌于尘世之中.理想人格的力量渗入现实人格,现实人格有通达“道”的可能.从历史渊源与对具体事务的关系等方面对二者的定位予以考察.并对王弼、河上公本中“君子”、“圣人”概念的置换提出自己的看法.对这些人格概念的灵活使用有利于减少现代社会理想与现实的隔阂.  相似文献   

13.
君子是儒家推崇的理想人格,先秦时期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学大师对儒家君子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君子最早是指“有身份地位之人”;春秋末期,孔子为其注入了道德性的内涵;战国中期,孟子拓展深化了孔子君子思想的道德性维度;战国末期,荀子在发展孔孟君子思想的道德性内涵的同时,更着力凸显了儒家君子人格的政治性维度。如果说孔孟主要彰显了儒家君子人格的道德性之维的话,那么,荀子则主要凸显了儒家君子人格的政治性之维,他在推崇德政君子的同时,强调礼法君子对于社会治理的作用。荀子对儒家君子思想道德性维度的重视以及对政治性维度的凸显,对古代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追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对今人的修身养德、建功立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儒"在孔子之前原是亡国的遗民,柔弱的文士,虽为寄食者,却又有倨傲的个性和遗风,是为人相礼和丧葬的"小人儒",其经济地位虽卑微,但特殊的职业却又令其自感神圣和崇高。由"小人儒"到"君子儒"的跃升,不仅归功于孔子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儒行",更在于其遵循"天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行迹和高山仰止的人格操守。这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根本标志和重大转向。中国文化内在超越的心性修养学说及其传统渊源于孔子对"君子儒"的型塑。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对中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对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影响至深。它构建出由“君子”到“圣人”的丰富立体的理想人格模式,并从多方面探讨成人之道的思想,对现代人的人格完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传统学术对《论语》的研究主要从哲学、伦理学等角度入手,如果从社会心理学这一新的角度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论语》中丰富的社会角色期待的思想,比如,道德期待优先是孔子角色期待思想的一个特点,仁是其道德期待的核心,仁的具体展开就呈现为各种具体的角色期待。各种具体角色的行为是儒家的“外王”一面,儒家对“内圣”方面的期待,则体现在成就理想的君子人格上。  相似文献   

17.
应结合政治影响的综合性、历史地位和价值的广延性对颜回人格进行历史评估。抛弃和清除那些历史尘垢,吸取其中的精华以迎接和促进新世纪的曙光,必然要涉及到以"仁、人道"为核心锻造的孔颜人格问题。理清这位"复圣"的人格意义的学术价值,对重新解读中华民族性格中最深层、最内在的三大支柱之一的孔颜人格必将产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更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它最能反映孔子的思想.实际上我们更可以将它看成是孔子的一本教材,是对弟子的传道、授业和解惑.这本教材涉及面广,几乎包括人生的各个方面:政治、思想、为人处事、择友等.为了能将这样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形成一个系统来研究,我们挑选了其中的一个高频词"君子"作为研究的主线,通过它来探求孔子的学说.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一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具体而集中地阐述了孔子的理想人格思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从理想人格的具体模式来看,《论语》所阐述的圣王人格和君子人格一直为世人所推崇。前者是该学说所设定的做人的最高典范,后者则是做人的一般准则。科学地继承《论语》中理想人格理论的合理因素,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