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知闻世博校园行”(以下简称“知闻世博”)项目是在上海市世博600天办公室、上海市文明办、团上海市委的倡议下,于2008年11月的第四届青年风尚节之际,由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联合多家上海知名社团共同启动的。目的在于让更多的青少年走进世博、参与世博、奉献世博、分享世博。  相似文献   

2.
把握世博契机,拓展世博效应,谋划好世博后大文章,关系到上海城市转型和未来发展方向,意义深远。发挥世博效应,涉及具体问题有:如何把握世博效应概念、上海举办世博会究竟能形成哪些世博效应和世博资源、如何将世博资源转化为推动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优势、在促进世博资源转化方面的主要工作和路径安排等。这些问题的解答需要集思广益、持续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上海世博理念、世博精神和世博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诤  王丹 《科学发展》2011,(3):31-36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成果集中展示的一次盛会,形成了独特的上海世博理念、世博精神和世博经验。上海世博理念不仅传承世界博览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基本理念,而且凸显了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时代诉求和历史使命,将成为引领未来世界城市发展的思想源泉。上海世博精神汇聚全国人民踊跃办博的精神风貌和世界人民热情参与的高尚情怀,展现了中国诚待世界的核心价值和世界信任中国的共同价值。上海世博经验是在世博会申办、筹办和举办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度、机制以及所创造具有特色的办法、技巧和心得,并在办博实践中不断应用、不断完善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举办,此次世博会的主题和关注焦点是城市,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共青团工作依托的大环境也是城市。所以,上海世博会将为上海社区共青团工作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会使社区共青团工作面临种种挑战。社区团组织要善于利用这种机遇并敢于迎接这种挑战,以迎世博、服务世博为行动目标,积极配合社区党政部门搞好文明世博、绿色世博和平安世博的创建工作,实现"青年奉献世博,世博发展青年"的双赢关系。  相似文献   

5.
世博会是各国传统文化精粹和最新科技成果系统展示的舞台,世博科技是上海重要的智慧源泉。其中,世博低碳城市建设技术尤为值得关注,它关系到上海城市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如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新材料技术、废弃物处理技术、水环境治理技术、城市规划设计等。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世博会园区及场馆所蕴含的技术信息,关键还在于适应上海推进技术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进程。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世博科技应用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世博效应、世博经验进一步放大和深化之年,上海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线,积极探索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社会建设新路,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展望2012年,宏观经济日趋复杂,城市转型日益加快,社会阶层不断分化,人口格局深刻调整,既有社会矛盾和潜在风险因子互错交织,上海新一轮社会建设将面临更大压力和挑战。对此,迫切要求上海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上海社会转型平稳、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7.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自筹办和举办以来,已经产生多方面的重大影响,“世博后”仍将持续发挥其后续效应。在全面梳理世博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的基础上,迫切需要系统分析世博资源后续利用的方式和途径,广泛挖掘世博科技成果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应用领域,努力寻找延续和放大世博后续效应的主要抓手,以全面推动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战略进程,初步构建全球城市的功能体系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交运巴士客运(集团)有限公司是由上海交运集团、上海久事公司和上海交投集团以资产整合重组而诞生的一家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服务中外旅客的大型省际道路客运企业。交运巴士集团自1997年第一次改制设立以来,通过多次资产重组,已从一个普通的长途客运企业脱胎成长为上海长途客运行业的龙头企业。截止2010年末,集团注册资金达2亿元人民币,总资产为9.48亿元,净资产3.42亿元,下辖5家全资公司、7家控股公司和2家参股公司,拥有各类中高档大客车800余辆,营运线路561条,线路辐射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南的江、浙、皖、鲁、赣、闽、粤、湘、鄂、豫、川、渝、晋等省市,营运车日营运里程40万公里,日发班次1700余班,日运送旅客约30000人次,高峰时日达100000人次。  相似文献   

9.
推进上海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探讨在推进上海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工作中所需要关注的设施产权、政策标准、服务世博、管理模式以及成本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城市》2010,(3)
上海:世博配套重大工程4月中旬将全部完成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任黄融在2010上海民生访谈上表示,围绕世博会建设的重大工程、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已逐步竣工,到4月中旬,这些服务世博会的硬件将全部完成,上海城市功能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上海金山区廊下镇中华村1067号的富阿姨饭店是当地农家乐示范户之一。世博期间,富阿姨迎来了她的客流高峰。  相似文献   

12.
未来5~10年,是上海加快实现"四个中心"战略目标并建成全球城市的关键时期。上海应充分利用举办世博会的历史性机遇,致力于打造与全球城市地位和能级相适应的国际一流商务商业区。目前,在上海的东西两翼正在崛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虹桥商务区两大商务商业集聚高地。从中长期看,世博园区与周边区域是上海未来打造国际商务商业区的重要载体,也是具备国际经济要素资源配置能力、成为中国经济乃至亚太地区经济资源配置和管理中枢的战略空间。世博园区与周边地区开发的空间范围:以世博园区(世博国际商务商业区)为核心区域,以浦东三林、后滩、卢湾滨江、黄浦南外滩等世博园区周边地区为辅。明确世博国际商务商业区发展的功能定位、产业内涵:以商务、商业为重点内容的服务业,其中商业是商务发展的重要基础,商务为商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两者融合发展体现出城市高能级的综合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当代青年在感受世博、参与世博的过程中,以自己旺盛的青春活力和开放姿态,不断接受新观念、呼唤新精神、演绎新时尚,以青年特有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潜力,不断催生和创造新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在体现青年新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品位的同时,为城市发展和文明进步注入了新的动力。世博会在上海召开不仅对上海以及中国经济社会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市民特别是青年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对青年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是个体与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文明与市民素质是长期认知和行为的积淀,那么,后世博时代青年素质仍会持续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上海有关部门推出《上海市民世博文明公约》,短短10句话、50个字,却包含了待客态度、衣着言语、观博游园、交通出行、维护环境五方面内容。其中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和“高难度动作”,市民只要留意自己的行为,就不难做到。  相似文献   

15.
《上海科学生活》2002,(11):22-24
北京申奥成功后,上海能否再有幸成为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地?这已渐渐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然而,当我们在采访中逐步深入,广泛接触,进而将眼光由申博而转向世博会本身时,世博会的历史,特别是中国151年的世博历程,引起了我们更大的兴趣和更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6.
她们是金山人,家在上海的西南郊区,离热闹的世博园区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她们不能常常出入园区,却用自己的热情守望世博,用语言、画作将世博文化传播到市井、乡间、海外。  相似文献   

17.
世博会是上海城市功能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动力源泉。首先对世博资源加以全方位盘点梳理,力求形成多视角的认知和概括;其次在充分认知世博资源的基础上,对如何开发这些资源展开研究,联系资源特点,特别是对开发方式创新提出见解,形成一定的开发工作建议;再次就可产业化资源转换及相关机制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大幅提升了上海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推动了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和城市功能提升,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建设。展望2011年,上海将迎来“十二五”与“世博后”的开局之年,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严峻挑战,国内宏观政策继续从紧,新历史条件下社会矛盾与风险不断涌现累积,上海加快社会发展的困难将更为突出。对此,迫切要求上海进一步放大世博效应,大力改善民生,努力加快社会建设步伐,为城市全面转型提供坚实社会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世博会文化遗产,是指上海通过举办2010年世博会所积累和获得的,具有巨大产业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作为世博会举办城市,上海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从世博会的筹办和举办过程中,积累了现代建筑、新媒体、演艺、会展等八大文化资源。世博文化资源涵盖后世博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推进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据此,提出推进后世博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永忠 《老年人》2010,(6):12-13
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于2010年4月30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宣布上海世博会开幕。上海世博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至10月31日闭幕,将历时184天。此次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参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