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经济增速、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就业看,中国经济2013年的形势是平稳的,这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综合考虑我国未来的人口、技术、资本、制度、出口、城市化、工业化等种种因素,我国未来20年潜在的经济增速为6%;前10年为79/6,后10年为5%,较前33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以稳为主,但增速可能低于2013年,甚至不排除季度增速低于7%,这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经济适当减速,有利于化解经济危机,有利于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2.
韦森 《科学发展》2014,(2):26-29
从经济的投资、消费和出口数据看,中国经济增速确实在下行。为了保持中国经济8%的增速,我们已付出了很高的代价;经过35年的高速增长,在各行各业产能基本过剩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正在下移。观察1950年代后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其经济高速增长后,也是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地下来。中国不能再靠高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2014年,上海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预计全年GDP增速达7%,呈现与全国不完全相同的经济新常态.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美元加速升值将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因素,中国经济增长需要防范房地产市场降温、土地收入与财政收入下滑、地方政府债务上升“三碰头”等风险.在这种情况下,2015年上海经济依然存在着下行压力,同时也有有利的增长因素:一是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将拉动经济增长;二是“营改增”全覆盖将进一步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三是利率下调和房地产相关政策调整将有利于活跃股市和稳定房市.因此,经过努力,上海经济仍有可能达到7%左右的增速.  相似文献   

4.
可有可无的水电环评目前中国包括钢铁、电力、煤炭、焦炭等在内的各大行业都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而中国目前的GDP增长主要靠这些行业拉动。我们现在的经济格局是利用明天的产能,来消化今天的产能过剩。中国西南山区水电开发“发烧不止”,其冠冕堂皇的理由依然是:中国缺少电力。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各国的房地产业多处于下坡路阶段,房价正经历一个从顶峰走向较低水平的过程。研究房产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认清问题所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有助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国在2007年爆发房地产次贷危机,2008年引发金融危机。再往前追溯,日本神话的破灭以及香港地区经济几次起伏不都是房地产泡沫惹的祸吗?迪拜危机给中国经济最大警示就是,决不能重蹈其他国家过分依赖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覆辙。  相似文献   

7.
传媒览要     
互联网泡沫之后又现生活水平泡沫美国《财富》9月15日美国在经历了互联网泡沫破灭和房地产泡沫破灭后,下一步,或许正在接近一个更令人担忧的泡沫:生活水平泡沫。  相似文献   

8.
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的态势仍将持续,而国内改革将全面推进.预计2014年我国经济增速仍能保持在7.5%-8%的合理区间.但中国经济运行仍可能面临外部环境变化、结构性失衡、产能过剩以及潜在增速放缓等四个方面的不确定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化改革将从资源配置、技术进步、内外联动及人力资本积累四个方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使未来十年左右中国潜在增长率仍能维持在7.6%左右的水平,同时实现增长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9.
新常态下就业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常态经济下,劳动力市场将发生深刻变革,就业形势与矛盾将更加复杂:就业总量矛盾依然存在,但主要矛盾是结构性问题,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企业劳动需求影响加深,劳动者素质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矛盾突出,低技能劳动者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冲击,劳动力市场进入矛盾多发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约10%的速度保持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更是高达11.2%,目前人均GDP已经接近7000美元。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面临资源环境、人口要素、结构转型、均衡发展等多种挑战,增长放缓几乎是不可逆转的趋势。2013  相似文献   

10.
曾受到19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灭而陷入痛苦十年的日本经济将不得不再次面对同样的折磨。目前,日本房地产不断披露出险象环生的行业数据,地产商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35年增长主要是外向型经济拉动的。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间,中国出台的"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改变了中国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带来了两个结构性矛盾:一是投资中政府融资平台的崛起,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投资结构,投资效率开始下降;二是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依靠货币信贷释放来支撑,容易带来经济泡沫化。评论中国经济是否有泡沫化现象,可以从经济货币化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PPI和CPI的长期背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曹远征 《科学发展》2011,(10):31-33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寄希望于通过扩大人均收入,提高消费能力,使中国市场逐步走向世界的前列。但在目前消费和出口双重疲软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然需要靠投资拉动增长。2011年下半年经济下行风险不是很大,物价上涨是经济增长最主要障碍,预计货币政策偏紧。  相似文献   

13.
郁鸿元 《科学发展》2012,(11):60-65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经济形势,需要将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放到中长期经济发展趋势中分析。近年来的经济形势变化以及宏观政策方向的短周期调整反映了政策在增长、结构和物价3个重要调控目标之间的困难选择。从更深层次看,这实质上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度过了规模快速扩张的阶段,必须摆脱传统路径依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现在,经济转型的长期性问题正以周期波动的短期性现象表现出来,即短期内宏观经济总供求矛盾的变化和相应的宏观政策调控方向的变换,实际上反映的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正在和必须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经济结构的深度失衡并未简单地消除,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进入深度调整周期。从产业跟踪分析来看,上海工业总体增长乏力,强未很强,弱未很弱,这是导致上海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均在低位徘徊的重要原因,政策面临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的双重压力。上海不能将有限的资源平均使用,需要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律,结合经济周期阶段和产业的实际情况,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强势企业,长线促升级、短线稳增长,长短线结合,才能获得最佳的资源配置效果,提高上海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本轮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和贸易逆差背后的因素在于美国。这主要是与1980年代以后美国开始推行金融自由化和2001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联储的货币应对政策失误有关。其根源在于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作为储备货币国为了解决国内的问题,在宏观的货币政策当中只考虑本国的利益,结果就产生了对全世界的影响。目前国际上主流理论界普遍认为政府应该控制赤字规模,以提高私营部门投资的信心,这种做法很可能既不能帮助经济走出危机,也不能控制赤字快速积累,必须实行全球的超越凯恩斯主义的复苏计划。现在主流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有相当大的问题,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必然还有很多矛盾和冲突出现。我们只有独立研究,进行理论创新,把问题看得更全面,才会让我们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化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6.
包容性增长:中国经济从量变向质变切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正当其时。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社会需要科学发展,需要“包容性增长”,就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而言,关键是如何将这一概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与实践中。倡导包容性增长须去经济增长的GDP化;践行包容性增长必须优先开发人力资本;强化包容性增长需要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包容性增长需要着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包容性增长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包容性增长需要始终追求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7.
徐明棋 《科学发展》2011,(10):21-30
美国经济复苏总的势头没有改变,但是增长乏力,面临着非常多、非常严峻的挑战。关国货币政策现在还面临着两难的窘境,财政状况不断恶化,债务上限问题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预计美国整个财政政策将被迫做出调整。短期内,美国经济将在一个中低速增长中波动。  相似文献   

18.
“9·11”后欧盟加大对沙特等海合会国家的关注力度,这对未来如何建立新型的西方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有重要参考价值。欧盟推进沙特民主化进程的动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维护欧洲安全、促进沙特稳定、弘扬欧洲民主、抵消美国压力。欧盟主要从经贸领域着手,积极推进沙特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此外,还辅以对其现行政治制度的宽容和对伊斯兰的理解与尊重。欧盟民主观建立在维护人权的基础上,其民主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终极目标。在欧盟的间接影响下,沙特在地方选举、政府机构改革和发展、非暴力民间组织的诞生、妇女地位改善等方面有所推进。欧盟与沙特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2012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减缓,市场需求明显不足,全球产能过剩压力加剧,经济运行风险进一步加大,未来发展前景难以确定。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也明显加大,未来经济增长面临产能过剩、财政收入下滑、就业压力增大、国际游资冲击等负面影响。上海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预计全年经济增幅合理上升,但在经济运行中需要特别关注就业形势、小微企业、房地产市场、消费市场、区县经济增长等方面因素。应继续按照"稳增长"与"调结构"相互促进的要求,制定和出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地方性政策措施,重点是做好中央和上海已有各项政策的落实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