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俊杰 《城市》2009,(10):54-57
一、全球性城市产业发展的理论阐释 作为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空间分工的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中心.全球城市依靠其强大的经济辐射和扩散能力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弗里德曼从新国际劳动分工机制出发.确定了全球城市的几个判断标准: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国际化组织和商业服务部门数量高速增长、重要制造中心、主要交通枢纽、人口规模以及国际联系程度。弗里德曼认为.全球性城市不能仅以拥有多少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作为衡量标准.应以其所在“城市一区域”的地缘经济实力总量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稳增长必须把化解过剩产能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这既是减少经济波动的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新兴产业发展腾笼换鸟的必然要求。建议多管齐下,实行五大战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增长和稳步推进城市化;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国际新兴市场和转移国内过剩生产能力;坚持实施产业创新升级战略,大力优化行业技术和产品结构;坚持实施淘汰落后产能战略,严格控制过剩行业产能扩张;坚持建立健全产业引导调控战略,促进产业有序竞争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的时代。人才资源已经成为决定国家兴盛和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城市体系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社会经济背景 首先是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主要指劳动、资本和技术的国际流动。其次是跨国公司的壮大。跨国公司是战后发展起来的一种世界性的企业组织形成。三是信息革命的发生。以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结合为标志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一、全球化与社会经济管理 全球化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全球化浪潮,其中,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主轴,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资源跨国界的横向流动和跨国公司为主体的投资及经济活动在全球拓展,推动了资源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在新的地域和经济领域重新配置.因此,在人类新的发展历程中,怎样加强社会经济管理,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且也关系到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走向世界的中国,必须要研究全球化形势下新社会经济发展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上海自贸试验区发展转口贸易应协同发展集装箱物流服务、中转集拼及转口贸易服务、国际采购和分拔配送业务等,积极探索实施"组合港"战略;以多式联运为突破口,发展内外贸混装,努力打造长三角全球领先的国际综合枢纽港口群,突破瓶颈加快铁路交通设施建设;用好海关特殊监管区各项政策,吸引跨国公司设立地区贸易型总部、物流分拨中心、采购配送中心,丰富出口拼箱、进口分拔和二次集拼等多元化运作模式,吸引国际航运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等业务集聚,实现供应链优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  相似文献   

7.
上海通过全球城市建设,应逐渐将吸引国外跨国公司转变为培育本土跨国公司.上海发展跨国公司应站在全球城市的高度,以总部经济为抓手,以国家战略和制度创新为契机,以服务和满足于跨国公司内生性需求为重点,逐步提升跨国公司总部在上海的能级,注重构建跨国公司发展的软环境,不断优化跨国公司总部结构,充分发挥上海跨国公司总部的辐射效应,最终实现跨国公司可持续发展与上海全球城市建设之间的互助互动.  相似文献   

8.
服务外包:城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重 《城市》2008,(4):34-37
一、现代服务外包拓展城市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服务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不仅从根本上改变着世界服务业的发展模式.也深刻改变着世界各国的经济、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模式,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产业转移奠定了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劳资矛盾突出,导致青年产业工人的社会抗争频发。由于青年产业工人在劳资博弈中居于弱势地位,故其抗争行动遵循着"弱者的武器"的逻辑。为了切实保护青年产业工人的合法权利,亟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青年产业工人的劳动环境;加强利益诉求机制建设,将社会抗争纳入制度化轨道;加强青年产业工人的组织建设,增强其博弈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与国际秩序的不平等格局 当前,全球化正以迅猛的势头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其影响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全球化是基于资本、高新技术等经济因素的外向扩张,导致世界规模的统一大市场和跨国公司的形成过程。换言之,金融资本的全球流动、经济贸易的自由化、跨国公司的国际扩张、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都标志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在这一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来上海设立地区总部是上海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速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影响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市场、基础设施、人才、商业环境等主要因素出发,分析了上海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面临的有利因素和主要障碍,研究提出梳理聚焦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重点目标、制定“跨国公司总部促进计划”、建立完善管理协调机制、着力改善跨国公司高管生活工作环境、努力降低跨国公司企业税负和营运成本等增强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吸引力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继敏 《城市观察》2011,(5):118-123
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城市的概念和评价标准有所变化。早期世界城市是指世界的政治、商业和文化中心。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跨国公司的崛起和新国际劳动分工的确立,世界城市是指跨国公司总部聚集地和全球金融中心。21世纪之后,随着文化经济的崛起和人们对消费在城市经济中的重要性的再认识,世界城市有了新的内涵,正在从单纯的经济中心,转变为集聚科技、文化、娱乐、教育和医疗等多种高端才人的中心。北京建设世界城市不仅仅是发展金融业和总部经济,而是要从多方面入手,建设富有活力、利于创新、适宜居住的现代化国际都市。  相似文献   

13.
成熟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证明,国际金融中心的成长必然伴随着当地产业结构的高端化。这反映了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要求,也是国际金融中心依托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根本表现。然而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二者本质上仍然处于一种外生联系下的多重不匹配状态,从而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彼此的制约。未来深化完善二者的良性互动机制,应成为上海实践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以及迈向全球城市目标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杨晔 《科学发展》2016,(12):74-84
在新的发展趋势下,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上海本土企业,仅依靠企业内部资源进行高成本的创新活动,已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同时,无论是产业整合、要素分配、技术研发等,跨国公司、上海本土企业都需要在开放式的机制下进行合作.因此,未来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创新合作必须是"开放式创新"机制,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创新合作将会呈现: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虚拟化趋势,这种开放式、虚拟化的创新网络能够帮助企业获得一些只有合作才能获得的全球科技资源.  相似文献   

15.
肖亦卓 《城市观察》2009,(2):91-100
本文从国际联系、产业功能变迁、跨国公司总部集聚三个方面,通过与上海的比较,分析了北京城市国际化进程的特点,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上海大力发展航运业,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有利于促进城市产业规模的提高,带动城市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实现腹地城市之间的互动发展;同时也会带来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和港口非良性竞争等负面效应。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和惯例,通过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必须从过去单纯追求“量”的外延式增长转变为注重“质”的内涵式发展,由传统意义的货物集散中心迈向现代意义的资源配置中心。为此,上海港口与航运服务业必须率先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创新服务功能、实现错位异构发展。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上海城市转型时期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十二五”时期上海发展面临的背景和要求,提出阶段性特征、发展主线和关键抓手。从国际来看,全球经济和发展格局加速调整,中国地位快速崛起,提高了上海集聚全球资源的能力;从国内来看,经济向内转和自主创新模式初现,要求上海加速发展方式转变;从上海自身来看,“十二五”期间上海进入“四个中心”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突破期,是集聚全球资源和区域联动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也是社会转型和城市软环境提升的重要实现期。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推动城市全面创新——思想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载体创新、社会创新和文化创新,凸显战略转型、求新求变和思想大解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葛志专  杨再高 《城市观察》2013,26(4):100-108,116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建设低碳、智慧、幸福、美丽广州是重大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广州当前还存在科技创新不强、产业实力不够雄厚和主动布局未来产业效率滞后等方面的挑战,未来需要高度重视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抓紧布局,强化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加强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上海推进“医养融合”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 《科学发展》2014,(5):97-106
"医养融合"反映了"持续照料"的养老理念,包括3个相互关联的阶段:一是病前的疾病预防,二是病中的便捷就医,三是病后的康复护理。上海人口老龄化伴随着严重的高龄化趋势,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国内各省市在加强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融合发展方面,主要有4种模式,分别是合作模式(双向转诊模式)、内设模式、转化模式和输出模式。上海推进"医养融合"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推进养老资源与医疗卫生资源的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鼓励相关养老产业发展以及加强老年医护人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