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天津市近郊区与滨海新区人口分布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伟 《城市》2007,(3):63-65
一、引言 对人口分布的研究不仅是城市与区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对制定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国内学者对我国大城市的人口分布做了大量的实证分析,如对上海、北京、武汉、杭州等大城市人口郊区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港澳地区调研发现,"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与"香港2030+"战略规划在研究方法、规划理念、策略导向等方面存在部分趋同性.由于"香港2030+"侧重于空间规划,更多以突破城市当前和潜在发展短板为出发点,其在城市定位选择、具体策略制定等方面对"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同时,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香港规划署、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的专家也对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提出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3.
上海城市发展与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的上海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发展,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城市发展定位在经历了7次修订,城市发展的可能性边界不断得到拓展。而在上海1978年以来的每一次关键跃升背后,始终有着战略研究与规划的先期铺垫与有力支撑。上海的一轮一轮战略研究,囊括了党和国家领导部门、上海党政机关、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国际国内专家、乃至上海社会各阶层的智慧,战略研究的眼界不断提升、领域不断扩展、方法不断更新、内容不断深化。重视战略研究、依托战略研究、运用战略研究,已然成为上海持续提升城市发展定位、准确把握发展方向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4.
未来30年全球发展大势和中国崛起前景,将为上海深度融入全球城市网络打开更广阔的空间,为上海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功能提供更强大的动力.上海作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将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世界级综合性全球城市,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发挥枢纽功能的核心节点城市,彰显中华文化特质和引领现代文明的全球城市.  相似文献   

5.
以"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导向为契机,通过积极参与其中,推动并实现城市发展的内生转型,将贯穿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目标的关键过程,并使得上海的城市功能面临扩展的现实需求。本文在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开放方式与开放界面变化的前提下,识别它给上海构建全球城市带来的主要机遇,提出上海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扩展城市功能的内涵与路径,包括:依托要素流动的战略通道,推动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城市功能升级;通过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分工通道,加快上海科创中心的功能建设;凭借全球治理模式变革的制度通道,充实和扩展上海城市发展的文化与外交功能。  相似文献   

6.
肖林 《科学发展》2016,(1):41-55
未来30年上海发展的总体方向,是要建设一个具有强大辐射力、创新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彰显中华文明的全球城市.其主要内涵,就是建设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务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中华文明特质的世界文化大都会、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治理的良好典范.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能级:能跻身全球城市的首位方阵,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在经济、文化、科技和城市治理等领域形成较强的全球影响力;在长三角全球城市区域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带动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巨型城市区域;形成与纽约、伦敦等一线全球城市并肩的综合环境.  相似文献   

7.
枢纽功能是节点城市的基本功能,取决于城市所在区位、城市之间连接的物质设备、技术基础等条件.在建设全球城市进程中,上海应确立交通、科创、产业、区域四大枢纽功能.枢纽功能在城市之间流动空间的发挥,需有功能性战略通道的支撑.上海战略通道重点是“一带一路”的区域战略通道和高端服务业总部集聚的价值战略通道.全球城市的功能体现在资源配置上,而功能的实现需要功能性组织机构和功能性平台,上海需要加强建设不同类型的城市平台经济.  相似文献   

8.
陈畅  周威 《城市》2013,(2):43-47
一、引言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里有一段著名的话:"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不同城市的风貌差异首先体现为街道的差异,而非建筑的差异。每一座城市都有其自身的人格化魅力,即城市的性格,这种性格来源于城市与众不同的文化精神。城  相似文献   

9.
王晓玲 《城市》2009,(9):25-29
城市发展条件主要包括区位条件和自然禀赋,它们不仅是城市的战略资源,而且是确定城市发展定位时必须要考虑的外在条件,因为一个城市的区位条件和自然禀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也影响着城市聚集力的大小。因此,一个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要根据内外部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城市发展条件定期进行分析与评价,这也是确定城市功能定位和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论大上海都市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汝熹  吴晓隽 《城市》2008,(11):37-43
一、大上海都市圈的空间范畴 大上海都市圈作为一个区域空间.从被提出起其范围界线就比较模糊.以往研究中大都把它的范围与长江三角洲等同。然而长三角这一概念本身在近20年里也出现了不同范同的指称.因此即便以长三角为范围.也有着不同地理位置的划分。现在人们一般所说的“长三角”.也有两个概念.一是指由江浙沪“15+1”个城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城市行政区域面积总和,它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也就是今天的苏南和浙北;另一个则泛指江浙沪两省一市。  相似文献   

11.
余文凯 《科学发展》2016,(11):102-112
上海应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建设世界级全球城市为目标导向,打造 “智能发达、创新活跃、生态宜居、和谐包容”的智慧城市:实施“网络空间强国战略”,持续提升形成全球网络与信息枢纽;深化“四个中心”建设,提升上海全球资源战略配置能力;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提升上海科技创新全球影响力与领导力;加速“互联网+”的融合与重构,激发上海产业与市场活力;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规划、治理、服务能级;凝练城市文化,抢占“中国文化”输出战略高地;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全球门户.  相似文献   

12.
王丹 《科学发展》2014,(6):108-112
未来30年,全球化进程仍将深化,并表现出"平衡化"和"区域化"的趋势;世界权力重心必将东移,并更多地向城市或城市群层面扩散;城市生态问题将更加突出,城市间共同治理环境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在全球战略环境发展大势下,上海大都市圈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这就要求上海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紧密结合全国发展大局,强化与周边区域发展的协同性,依靠率先改革的驱动力,形成互动式的城市治理模式、独特性的产业发展战略、符合全球化规律的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13.
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在全球及我国大调整、大变革、大变局中把握上海城市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充分认识上海在我国成为全球主要角色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大格局中的功能定位,使上海未来发展更加体现国家战略的需要。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将以"十八大"提出的两个100年的宏伟目标为立足点,按照中央要求上海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的精神,科学把握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及主流趋势,从国家战略高度谋划上海发展战略定位,根据"五位一体"科学发展的要求勾勒上海城市发展前景,为上海中长期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是上海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上海大力发展航运业,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有利于促进城市产业规模的提高,带动城市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实现腹地城市之间的互动发展;同时也会带来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和港口非良性竞争等负面效应。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和惯例,通过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必须从过去单纯追求“量”的外延式增长转变为注重“质”的内涵式发展,由传统意义的货物集散中心迈向现代意义的资源配置中心。为此,上海港口与航运服务业必须率先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创新服务功能、实现错位异构发展。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上海城市转型时期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5.
白杨 《科学发展》2016,(11):94-101
针对城市发展出现的4个重大变因,即人口持续增加、污染排放增加、资源短缺加剧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优化和改善上海的城市生态、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的宜居水平,应从调结构、控规模、谋布局三大战略思路出发,实现城市大数据全覆盖,提供城市安全保障;分散城市核心功能,降低城市生活成本;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上海的人口总量和结构一直与其独特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密不可分。工业化带动人口发展,人口发展推动城市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正处于第四波工业化时期,人口增长较快。在人口结构上,户籍人口老龄化,而外来人口具有就近流动、城城流动、定居化特点,且教育水平逐年提高。从承载力上看,上海人口总量合理,但人口分布的不合理影响了人口结构的发展、城市社会的融合,带来了核心区人口过密、产城融合不畅的问题,以及偏好"人脑"、排斥"人手"的问题。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可能的人口逆流,上海应稳定人口总量,建设整体推进的多中心发展人口分布格局,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破解"新二元结构",推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结合政府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大多同时也是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如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纽约、鹿特丹等。"十二五"期间,上海处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要求,因此,处于城市经济转型时期的上海必须建设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上海城市的协调发展。本文结合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实际,分析国际航运中心与城市协调发展可供借鉴的经验,提出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并从集疏运体系和港城一体化角度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城市实现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十二五”时期上海发展面临的背景和要求,提出阶段性特征、发展主线和关键抓手。从国际来看,全球经济和发展格局加速调整,中国地位快速崛起,提高了上海集聚全球资源的能力;从国内来看,经济向内转和自主创新模式初现,要求上海加速发展方式转变;从上海自身来看,“十二五”期间上海进入“四个中心”建设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突破期,是集聚全球资源和区域联动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也是社会转型和城市软环境提升的重要实现期。要实现转型发展,必须推动城市全面创新——思想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载体创新、社会创新和文化创新,凸显战略转型、求新求变和思想大解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陈恭  刘玉博 《科学发展》2014,(10):109-112
中国城镇化的风险主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为因素,即中国特定的制度和政策背景产生的城市化问题;二是市场因素,是由市场追求效率导致的市场失灵。中国新型城镇化风险及其所带来的区域格局新变化,对上海全球城市崛起将产生重要影响。上海全球城市的推进应建立在健康的城镇化模式基础上,走符合国情、符合上海发展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20.
Sociological research has arrived at an intellectual crossroad where it faces the challenge of understanding how the dynamics of globalization have joined the forces of modernization in inducing social change. In this paper, using a survey conducted in Pudong, Shanghai, in 2001, which had captured conditions of the area's rapid transformations in a globalizing city, first, we have uncovered two distinctive dimensions of individualistic vs. materialistic values via factor analysis. Second, we have shown strong bivariat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two dimensions of values and several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as well as personal global connections (PGCs). Third, we have found that PGCs have uneven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emergence of individualistic and materialistic values net of the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variables. Finally, we discuss how modernizing and globalizing conditions are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individualistic and materialistic values in Shanghai, heralding this process in other rapidly modernizing and globalizing cities in China and elsew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