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表理论与中国政治——一个比较视野下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议制是现代政府的一般形式,近代发端的政治代表学说是其主要的理论基础。作为代议制的一种类型,代表理论为我们考察当代中国政治提供了一个特定的视野。然而与一般代表理论不同的是,在中国还存在着另一种重要的政治代表观点,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代表理论。本文简要考察了两种政治代表理论的特征,它们在现实中的关系和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2016,(4)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像其他社会思潮一样,也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就近年来我国学术界论及的历史虚无主义而言,这一社会思潮的历史由来具体体现为孕育、发展于西方,而后逐渐浸染近现代中国的"西学东渐"之进程。西方语境下的历史虚无主义指的是虚无主义对历史学的渗透和浸染,其发展大致产生了传统历史哲学和现代历史编纂学两大形态。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对这两大思想形态进行了批判,指出传统历史哲学是不自觉的历史虚无主义,现代历史编纂学实质上是隐性历史虚无主义。中国语境中自古以来存在着虚无哲学,但却不曾有历史虚无主义的精神基因。中国语境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是地地道道的思想舶来品。作为舶来品的历史虚无主义,由于其思想载体的不同,由于人们对其思想载体的理解和理解程度的不同,存在着多种表现形态,对近代以来中国的影响也就相应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社会制度并存主要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的共同存在现象。社会制度的并存既是一种历史现象,又是一种现实社会的客观存在,它究竟有何特征?人们应该怎样认识它?如何从社会制度并存的角度出发认识现实社会?这些问题对目前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至关重要,也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和社会实践问题。 一、社会制度并存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历史阶段,并且具有显明的阶段性特征 人类社会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民族形成的时间、文明发展程度等原因的差异,不时地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社会性质并存的特有社会历史阶段。如从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到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的全面确立,就存在着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的历史阶段。中国始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到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赵荣光关于中国食文化研究,要讲的问题很多,因为存在问题很多,我这里只能就观点和方法两个原则之点谈谈其中的几个问题。(一)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两部饮食史,一部是贵族代表的上层社会的,另一部是以广大贫民为重心的下层社会的。为全社会...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用现代的概念工具去分析中国最早一部具有叙事文学意味的历史作品《左传》时 ,会发现其视角类型具有相当的特殊性 ,它是全知视角 ,但又与西方叙事学家们所总结的几种全知类型有相当的不同 ,本文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可以称之为“史家式全知叙述”的视角类型。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这种视角的内涵、形成原因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现代小说的回忆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忆性主题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一种重要主题,它缘于中国现代作家在中国现代历史中的心路历程,并在整体上表现出回忆童年和回忆故园两个形态。而在深层上,回忆性主题也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现代作家的孤独与漂泊心态,并昭示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品格生成的真正根源。  相似文献   

7.
鲁迅杂文是变革时代的实录,是一部活的现代中国人的“人史”,更是对民族文化无意识心理的深刻开掘。在观察、分析、表现中国历史的进程中,鲁迅把注意力放在近代中国历史、中国人身上。在诸多社会相(共名)的概括中,透过习以为常的现象,发掘了不同阶层人物、不同社会现象背后隐秘的内在心理,表现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8.
“历史研究法”与1920年代的梁启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春凌 《云梦学刊》2008,29(5):18-24
学术与政治两种行当分途,传统的士大夫转化为现代的知识分子,是关涉中国现代文化进程的历史性变革.梁启超的两部史学著作<中国历史研究法>及<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都是"新史学"进入学院的成果.梁启超的历史"著述"观念,表面上规定了现代史学的走向;实际上,著述、书写这种文章之业,还存留着中国士人千百年来铸"经国之大业",传"不朽之盛事"的价值期待.  相似文献   

9.
社区理论的研究理路与"中国局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理论发端于西方.在西方的社会学研究中常见有两个社区定义,即"一种关系类型"和"一种地域社会".这两种定义代表着西方学界研究社区的不同理论脉络.中国的社区理论充分体现着西方学界的影响力,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另外,社区研究成果虽然丰富了中国社会学知识体系,但也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主要体现为研究理论的机械性、调查内容的肤浅性、研究目的的功利性、研究方法的单调性.因此,提升中国社区理论研究的学科意识和使命感是中国社会学本土化过程中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阴阳思维是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之一。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从事物对立的两端、两方面、两部分,解释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把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阳阳思维是一种抽象的理性思维。它作为一种方法和工具,成为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的框架与模式,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这种思维模式包含着阴阳思维、对应思维和辩证思维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