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段是大干句子的语言单位,又是构成篇章的一个基本单位,它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围绕一两个中心意思组合而成,能较准确地阐明一个观点或描写一个细节。就其结构而言,它已突破了一般语法研究的范畴,而又不排除有的还存在语法关系,但主要是以其表述的意义为内在联系组合而成。我们把由语言到篇章的若干单位,按其大小顺序排出如下队列:篇章>意义段>自然段>语段>句>词组>词从逻缉的角度来说,词是表达概念的,句则完成一个判断,而语段就要表达一个推理过程。正因它反映的是一个完整的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因此重视和加强语段教学,  相似文献   

2.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斯大林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三日在同德国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的谈话中,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公式”而首次提出来的。 斯大林在讲“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时候,使用的俄文是“ ”(参阅《斯大林全集》俄文版第十三卷、《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俄文版)这句话是完整的句子,但是不完全句。根据逻辑和俄语语法,这句话如果把省略的句子成份恢复过来,将是:。如果把这句话译成中文,它的完整的意思是:社会根据每个人的能力来要求他劳动,又根据每个人的劳动来分配个人消费品。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从句”? 在汉语里,我们常常遇到句子作成分的现象,作成分的句于就叫“从句”。例如: (1)面色红润。这是一个句子,“面色”是主语,“红润”是谓语。可是在下边的句子里,这个句子却作了另一个句子的谓语。如: (2)老人 面色红润。例(2)的主语是“老人”,谓语是“面色红润”。“面色红润”在例(2)里就是“从句”。 句子作成分,这本是汉语的实际。把这类作成分的句子叫作“从句”,正如实地反映了这个实际。可是,多少年来,这种语言现象被人们解释成主谓词组作句子成分。大家所熟悉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就是这种观点。这样解释我们认为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4.
汉语“被”字式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被”字式以前的被动式被动式是指表达波动意义并具有特定形式标志的句式。在上古汉语里,被动意义的表达往往是采用主动句的形式。例如:吾不试,教艺。(《论语·子罕》)宗周既灭。(《左传·昭公十六年》)从句式上看,这些例子与表达主动意义的“先生授”(《论语·为政》)“郑伯拜”(《左传·文公十三年》)等是一致的。同一种句式表示主动和被动两种完全对立的意义范畴,有时难免引起彼解。为了适应语言表达的明确性需要,汉语中也就出现了专一表达被动意义的被动式。“于”字式是汉语最早的被动式。它产生于西周时期,西周金…  相似文献   

5.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按照一定语法规则构成的、具有一个说明语调、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法单位。句子的分析,有广义的,有狭义的。广义的分析,是对构成句子的全部因素的分析。比如: 我们的明天更美好啊!这个句子除了充当句子成分的结构实体(表义成分),还有语气词“啊”和一个表示感叹语气的低降语调(表情成分)。分析这个句子,第一步可以把结构实体跟语气词、语调分开,并且可按照语气把句子分为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陈述句等,第二步再分析它的  相似文献   

6.
启蒙理性与工具理性——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一种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蒙理性与工具理性———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一种批判王守昌李伟中(一)启蒙的概念。“启蒙”,英文是Enlightment。从词的意义来看,它的含义是阐明、澄清、照亮。它给人启发和启示。演变成专有名词“启蒙运动”时,它的意思是思想解放运动、社会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7.
谈谈英语被动语态的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动语态是英语的…种语法结构,是英语的两种语态之一。被动语态在英语里运用得很多,尤其是在科技英语中应用更为普遍。汉语里虽然也有被动句的运用,但从其语法结构来看,比较简单,只要在句子里加上“被”、“经”、“由”、“受”,“遭”、“挨”等一类词,就能表达出被动的概念,而英语中被动语态的语法结构就较为系统和复杂了。汉语中被动句使用的范围也不如英  相似文献   

8.
句子是能相对独立地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法单位,一般地说,都要求有主语和谓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一般说,主语代表的事物是已知的;谓语是对主语所做的陈述,一般说,谓语陈述陈述的事物是未知的,因而它是句子成分中最大的信息载体。有了被陈述者和陈述者,就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人们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或者说要生活,就要进行交际。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要交流思想,就要对客观事物——对主语加以陈述。主语所表示的客观事物,象动物有动作、人还有行为。一切事物都有发展、变化、存在、消失等。人应该能对一切事物做出判断。表示这些意义的词就是动词。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性质和状态,表示这些意义  相似文献   

9.
句子的句型是由句于成分排列的格局规定的,句子成分又是由词或词组入句后改造而成的。因此,看一个句子是什么句型,主要是看词类序列上词的性质以及词和词的结构层次、结构关系,而有时词的性质以及词和词的结构层次、结构关系又能受到语调的左右,有些句子,如果不考虑它的语调特点,就无法分析它的句型。例如:  相似文献   

10.
人们一谈起学外语,不外乎单词与语法,似乎外语就是讲练词和句。以前的旧式教材,对于死抠语法,死记单词的现象司空见惯。过多侧重语言形式和语法、单词、句型,而忽视与语言内容的结合。 脱离完整语篇的过多的单词与单句练习,会分散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造成学习效果不佳。当然,记忆单词和操练单句,比学习语篇省时省力,数量清楚,效果明显。但其副作用却是:能背许多单词,会造一些语法正确的句子,但却不会连词成句或连句成文。遇到特定的场合或情景,即感到内容陌生,往往不能完整地理解或表达语篇的内容,以至于现在的中学生考试中的“完型填空”、“阅读理解”等题型感觉比较难。他们的眼睛往往只盯住填空处的前后几个词上,看一句做一句,看了上句忘下句,很少通篇考虑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上下文的联系及全文大意,所以往往填的空在单句中看是对的,但放在全文中就可能错了。可见单词、语法和句型如果离开语篇去记忆,使用时只能想起一些支离破碎的东西,而不能正确应用在完整的语篇中。于是一些学生造的句子中,单词都是对的,但却不成句,或是阅读时无生词却看不懂文章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的诸词类中,学习者在初级阶段就会接触到大量的名词和介词。虽然英语名词只有单复数的变化,介词的数量又极其有限,但这两类词的出现率是极高的,而名词与介词相结合构成的词组在科技英语中广为应用,并能收到简炼、严谨、生动的效果。正是这类词组给读者在理解、翻译处理原文时提出了值得研究的问题。这类词组,有一部份能够表达完整的句子的概念,起从句的作用,本文拟称这部分名词性词组为“子句结构”,并就“子句结构”的理解、分类、翻译处理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下列各句选作本文讨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句子是文章的最基本单位。要写好文章,首先得写好句子;要写好句子,则应弄清句子的写作特征。一、句子的完整性句子的完整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意义上的完整,即所表达的意思要清楚明了;结构上的完整,即至少要包含主语和谓语这两个主要成分。例如:Arynedwithsuchaprecept,anumberofdoctorsmaydipIntodecetlvepracticesthattheyassumewilldonoharmandmaywellhelptheirpatients.有了这样一个指导原则,一些医生可能渐渐惯于采用他们认为对病人很可能有益而“无害”的骗人做法。这个例句不仅结构完整而且意义也完整,充分体现了句子的完…  相似文献   

13.
语出自李清照《醉花阴》。消魂即销魂,仿佛魂灵离开了躯体,形容人极度伤感。“帘卷西风”为“西风卷帘”的倒文。“黄花”,菊花,以菊花之瘦比人之瘦,比得高超绝妙,富于创造性。“人比黄花瘦”一句是警句。“瘦”字是词眼,它和词的开头“愁永昼”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人比黄花瘦”五字,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推怀”之含意自在其中。这个结句之所以动人,除上述原因外,在句子安排上,还有一句“莫道不消魂”带动宕语气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帝卷西风”,三句联成一气,前…  相似文献   

14.
在《词与物》前言第一段,福柯坦言博尔赫斯引述的“中国某部百科全书”是“我们自己思想的界限,即我们完全不可能那样去思考”。这种思想的界限通常被解读为“他异思想”生成的标志。但这个结论明显因其同义反复而失去表达的效度。将之置于法文—英文—(三个)汉译本构成的“歧异共同空间”内进行解读和激活,博尔赫斯引述的“中国某部百科全书”就呈现出四个“中国”的形象,而福柯的句子通过内部各要素的纵向“跨越”来书写思想界限的可能,从而呈现出句子的思想灵韵来。  相似文献   

15.
虚拟语气是英语中比较常见的语法现象,有些表虚拟语气的句子,大家比较熟悉,如:带if的非真实条件句,suggest,demand,order等动词后的宾语从句,wish后的宾语从句。下面介绍的是几种大家不太熟悉的虚拟语气,让大家对虚拟语气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一、含蓄条件句和含蓄结果句。有时在非真实条件句中,只有表示假设愿望的条件句,没有主句,但主句的意思可以猜测出来;或者只有表示结果的主句,没有条件句,但条件句的意思也可推测出来,这样的句子就是含蓄条件句,含蓄结果句。如:a.Ifonlyhedi…  相似文献   

16.
句尾“了”与副词“没(有)”共现句式,通常带有时段状语;而王灿龙认为,时段成分不是“了”与“没(有)”共现的必要条件。经考察得知,“了”与“没(有)”可以共现于不带时段状语的句子,但该类句子要有时量起始标记,或者有“就”、“再”等副词的介入。  相似文献   

17.
时间限定性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范畴。它与目语“结果”从句的时态密切相关。以前的研究认为,“结果”从句只能使用过去式,与“後(で)”“ぁけく”等从句同类。然而调查显示,该从句的时态形式不只局限于过去式,使用较为复杂。该从句与“後(で)”“ぁけく”等从句并非同类。其时态的使用原理可以从时间限定性和从句连接成分“结果”的语义中得到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并行分训、背出分训之同时合训一词多义,其各义有并行不背,或歧出相背,但词一旦进入句中,只有一个意义起作用,其他各义排斥句外,“体”、“用”是有别的。这类词的词义不同亦不悖、或词义相违亦相仇,但因用时只取一义,这种词义现象,钱钟书先生称之为“并行分训”、“背出分训”,此类词义现象,为古今学者所习见。”但当一词进入句中后,竟可同时兼有相并行或相背出的数义,这个词表达了丰富的内涵,把古代作品中,这种特殊的用词现象揭示出来,钱先生整理归纳成“并行分训之同时合训”、“背出(或歧出)分训之同时合训”两条规律…  相似文献   

19.
“飞白”本来是指一种特殊的书法,笔画露出一丝丝的白地,象用枯笔写成的样子,它外延到语言领域中,便成了修辞学中的“飞白”。修辞学中的“飞白”是指文章里表现在人物语言当中的那些特意用得不通的句子或不严密的、不完整的句子。它的作用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用来揭露敌人丑态。在表现抗日战争题材的作品中用得尤多,如“你的,死了死了的!”“你的,认错了,杀头的”之类。这两句在语法上都属不通,因为原句是敌人说的话,是日本兵的破碎的汉语,于是就照着原来的话写,这是为了揭露敌人凶恶的丑态。  相似文献   

20.
《五人墓碑记》(高中语文第二册)中有“独五人之,何也?”一句,课文注释为“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赞美”。笔者未敢苟同,认为应是设问。“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从反面提出问题,它的答案隐含在法问之中,有间无答。如《促织》中有“死何种益?”一句即是。“设问”则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即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前者如“作亭者谁?山之增智俗也。”(《醉翁事记》)。后者即“独五人之椰城,何也?”它没有答案却可联系上下文,把“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