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一 《矛盾论》是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著作,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极其光辉的地位。 近代中国是古老的封建社会濒于灭亡的阶段。政治腐朽,经济萧索,思想沉闷,民不聊生。在哲学思想上,宋明理学的长期统治,像一条沉重的精神锁链,窒息了人们的思想。“天不变,道亦不变”说,在宋代以后,为封建统治秩序作论证,又有了许多新的解释。如“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卷五)对封建社会后期影响较大的人物朱熹,把维护封建统治就是“存天理”的哲学思想,和纲常名教直接联系起来,说什么“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形成了封建地主阶级的比较完备的哲学体系,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人们的思想领域,对人民群众的思想危害甚大。这种思想统治,一直延续到清末。 开始冲破封建儒学形而上学禁锢的是从西方输入的进化论思想。鸦片战争的失败,逼着人们了解西方,研究西方。一些知识分子开始翻译、编著资料、文献,介绍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其中资产阶级进化论思想对中国的思想界影响较大。它的传入使人们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从西周到鸦片战争,一直是封建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这一生产方式经历过两大发展阶段,即:封建领主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生产方式阶段.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正是前者向后者过渡的变革时期.当时,铁制工具的应用,牛耕的推广,水利灌溉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兴的地主阶级取代封建领主的统治地位,买卖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土地私有制,实物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形式,这些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为适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为新经济制度的确立,为新兴阶级的壮大,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新的理论思想体系,他的思想较为集中地记载在《论语》之中,他的经济思想就是其理论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在 195 6年民主改革之前仍处于不甚发达的封建领主制社会。傣族统治者为了维护对傣族人民和山区各民族的统治 ,巩固其领主制政权 ,将有利于统治的生产关系上升为法律 ,同时也结合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风俗习惯、礼仪规范制定了在这一地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即傣族的封建法规。这些法规目前国内整理印行或出版的主要有两件。一件是 195 5年由刀国栋、刀治明等翻译整理的《西双版纳傣族的封建法规和礼仪规程》。[1] (以下称《版纳傣族法规和礼仪规程》)。另一件是1979年由刀光强、高立士翻译整理的《…  相似文献   

4.
粗读宝成关同志的新著《奕訢慈禧政争记》之后,我对这位中年学者刻苦扎实的治学精神感到钦佩。同时对他选择的这个历史课题也深感兴趣,并使我受到不少教益。奕訢和慈禧这两个人,对于清朝统治晚期来说,可以说是带有关键性的人物。前者作为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把持政权长达近半个世纪;后者作为重大决策的谋划者和参与  相似文献   

5.
在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基础上建立的封建礼仪制度是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是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实现封建宗法统治的有力工具。秦汉以来,各代封建统治者无不注重修订仪利,发挥其中尊君抑臣精神,维护自己的统治。而传统礼制所极力宣扬的男尊女卑、君君臣臣思想,无疑是武则天执政的极大障碍。但她却能够巧妙地克服障碍并进而利用礼仪制度来为她的统治服务。其政治手段之高明令人赞叹。武则天是怎样利用礼仪活动来为她的统治服务的呢?以下,我们对武则天时代(从光宅元年武则天临朝称制到神龙元年中宗复辟)的礼仪制度上的一些重大举…  相似文献   

6.
几千年来,封建礼教与婚姻自由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程朱理学和元代的黑暗统治更是使人性受到最沉重的压抑。大胆歌颂男女纯洁爱情的《西厢》在这样的时代里出现了。喜欢它、仇恨它的人,那阵营是分明的。但是,其中却有一个与《西厢》有牵连的金圣叹,得到了极不相同的评价。过去,一些具有封建思想的人攻击他评改的《西厢》“是诲淫之书也”,“惑人心,坏风俗,乱学术,其罪不可胜诛矣。”另一方面,在解放后,一些同志也攻击他,说“他批改《西厢记》的目的是维护封建宗法礼教,反对自由婚姻”。差别竟是这样地悬殊。  相似文献   

7.
清王朝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随着清王朝这个地主阶级政权同产生它的封建制度一起快要走到尽头,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残暴、寄生性与腐朽性也与日俱增。这集中地表现为有清一代政治黑暗,吏治败坏,贪风甚盛。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僚招权纳贿,无恶不作,多次发生惊人的贪污贿赂案件。为了巩固其统治,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清朝最高统治者对其内部发生的贪污贿赂与叛逆谋反两大罪案,视为是一切罪案中罪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指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个精辟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权力及其理论基础孔孟之道的反动本质。作为封建统治权力之一的族权,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权力,是地主阶级政权的重要支柱。它同神权、夫权相结合,在宗族范围内积极维护封建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思  相似文献   

9.
地主制经济与庄园制经济是封建社会两种基本的经济形态。地主制经济主要是地主把土地分成小块租给农民耕种,这样,地主对土地的占有权与经营权就分离了。为了使这种剥削能继续进行下去,地主阶级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统治力量,以保护其对土地的占有权,并强制农民完成对封建国家和地主的义务。而庄园制经济则不同,因为庄园主一般都掌握有武装,他们不用求助于国家政权就可以强制农民完成对庄园主的义务。拙文《地理环境与西藏在园制经济》①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粗放的耕作制度、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等方面对西藏庄园制经济形成过程中地…  相似文献   

10.
《白虎通义》又称《白虎通德论》,简称《白虎通》。公元七十九年,东汉章帝(刘炟)召集一批官僚、诸生和诸儒,在白虎观举行会议,“讲论五经同异”以“正经义”,编成了《白虎议奏》。《白虎通义》就是由班固奉命编辑整理的章帝对《白虎议奏》所作裁决的定论,具有法典的权威性,是东汉时代的“国宪”。班固赞颂这部书“唐哉皇哉,永垂世则”,《白虎通义》适应了封建王朝进一步加强思想统制的需要,并以其国家法典的地位而发挥了重大的社会现实作用,进而又为以后的历史带来极为深远的流毒。《白虎通义》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编制和宣扬封建等级制,以强化封建特权,巩固豪强地主阶级的统治。本文拟就《白虎通义》鼓倡的封建等级制作一简略的述评。  相似文献   

11.
《楚辞·九歌》通体十一章,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它是我国戏剧史上仅存的一部最古老最完整的歌舞剧本。战国时代,秦楚两大封建地主阶级政权,同当时其它各国一样,纵横捭阖,都想孤立、削弱和打击对方,以巩固、壮大和发展自己。他们蚕食鲸吞,一意兼并。在这种情形下,两方先后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在知识分子中的反映 ,即《水浒》的知识分子读法。多年来 ,对《水浒》的评论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即使在民间 ,无论是孩童还是老者另有自己的关注点。而知识分子亦有自己的关注点 :一是斗争被圈定在认可皇权的范围内 ,即认为梁山泊的斗争是封建统治阶级在野派与当权派的斗争 ,是“兄弟阋于墙内”。二是向当政者出示良策 :招贤纳士。知识分子意借《水浒》反映他们自己的利益 ,告诫统治者要招贤纳士 ,以达到自己进取功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商品经济是瓦解封建统治的腐蚀剂,因而必然遭到封建统治者的压制.逐渐积累起统治经验的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由一味采取单纯的抑商政策,到竭力将商品经济纳入封建经济的轨道,利用它为自身的统治服务.汉的官专卖而唐的官商混合专卖以及宋以后的商专卖,则构成这一演变过程的重要侧面.了解这一点,无疑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封建地主阶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既违抗又适应的两重性,商人资本对封建经济既腐蚀又维护的  相似文献   

14.
基层政权是中国封建政权的基础 ,基层政权的稳定与否关系到封建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作为明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王阳明从其“心即理”的思辨哲学思想出发 ,总结了自己的一套乡治思想并付诸实施 ,对维护明王朝封建政权的稳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力图对王阳明的乡治思想主张进行一番梳理 ,以抛砖引玉 ,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孔子,一生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奔走呼号。他梦寐以求的是恢复西周初年奴隶制的黄金时代,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他又是封建社会中的“圣人”。把他抬高、尊崇的并不是他为之服务的奴隶主,却是取代奴隶主统治的后世封建主。在他生时,穷困潦倒,不为奴隶主所重视(至多鲁哀公称他为“尼父”),到他死后的若干年却时来运转,青云直上。对于这些矛盾现象如何解释?说他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当时真正的封建地主阶级还未出现,说他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则后世地主阶级对他尊奉的道理何在?情况虽然复杂,矛盾似难解决,但只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导我们研究工作,也还是能够说明的。我认为,孔子是当时奴隶主阶级的改良主义思想家。其思想:一、始终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二、他要奴隶主改变一些统治方法;三、其改良主义主张,客观上符合日后地主阶级的要求。于是封建地主阶级择其所需,把孔子塑造成封建社会的“圣人”。  相似文献   

16.
在封建社会的国家体制上,是实行郡县制,还是实行分封制?是维护中央集权制,还是搞分裂割据?一直是封建社会中儒法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西周奴隶制国家,表面上是统一的,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但由于实行世卿世禄的分封制,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新兴地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法家,在废除奴隶制的分封制的过程中,创建了郡县制。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委派,不享有世卿世禄的特权,可以随时撤换、调离、迁任。这是防止分裂割据,巩固中央集权制的一种有效的政权形式。从秦始皇开始,“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乃是“势之所趋” (王夫之:《论秦始皇变封建为郡县》)。”因此,大多数法家人物都是颂扬郡县制的。  相似文献   

17.
评李逵     
毛主席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的作者站在地主阶级的反动立场,竭力美化梁山起义军中以宋江为头子的投降派,肆意歪曲、丑化以李逵为代表的革命派。为了讴歌投降主义路线,达到潜移默化,瓦解农民革命,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统治  相似文献   

18.
张志宏 《社会科学》2012,(5):138-146
先秦儒家反对“暴政”、反对战争、“民贵君轻”等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其中尤以孟子提出的以“民本”理念为核心的“仁政”思想为代表.孟子认为统治者必须注重“民本”施行“仁政”,因为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民意”,其统治的合法性在于民心所向,如果统治者施行“暴政”,人民就有权推翻其残暴专制统治.也就是说,“民本”和“仁政”的本质在于“以民为本”本身.虽然由于历史和时代背景的局限性,这种思想难免被统治者所利用成为掩饰其专制统治的工具,但我们也应同时看到它所起到的更加积极的作用,即警示、限制、弱化统治者的专制暴政和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也为士大夫阶层为民请命、争取权利、反抗暴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因而将之简单视为仅仅是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者的封建专制统治,甚至是思想上愚弄和欺骗民众的手段是片面的、狭隘的.  相似文献   

19.
袁伟时同志先后发表了《试评韩非的“法、术、势”》、《再评韩非的“法、术、势”》(分别载《学术研究》1979年第1期和1980年第1期)两篇评价韩非思想的文章。袁伟时同志对韩非的评价,是紧紧围绕着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基础这一问题而展开的。他说: 封建中央集权制是与分封割据对立的政权组织形式。其基础是地主阶级意志和力量的统一与团结。同时,统一全国不是任何英雄豪杰的个人事业。撇开劳动人民这个创造历史的基本力量不说,剥削阶级内部也要形成强有力的集团,并逐步发展和扩大团结范  相似文献   

20.
略述宋代人才的区域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自唐代中期“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农民起义,五代十国的军阀混战,接连不断地严重地削弱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北宋建立以后,又面临着北方辽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强大威胁,以及国内不断激化的阶级矛盾,迫切要求地主阶级协调内部矛盾,扩大政治基础,加强统治力量。于是,宋朝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中央集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大力提倡教育,用扩大开科取士的办法,广泛吸收各阶层地主阶级分子参予国家政权。这在主观上当然是为了统治的需要,但客观上也不仅发掘和培养了一大批有所作为的人才,而且造就了有宋一代人才辈出的大盛局面,形成封建社会人才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与汉、唐、明、清比较,宋代人才不仅在绝对值上占有显著的优势,而且在密度、比率和年均数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