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自然生态和人类生存危机的出现和扩大,依靠道德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高校德育的生态性功能有了广阔的应用空间。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作为理论先导,可以有效地阐释高校德育生态性功能体现的具体领域,并探寻出将生态德育与“三观”教育相结合、改进生态德育的方法和加强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发育校园生态文化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2.
大学文化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传统风貌和制度层面的文化,是校园文化,是环境文化。研究生教育是学校高层次的教育,代表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办学层次,严格地讲研究生教育侧重的是个性教育,属于精英教育。通过大学文化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德育一体化与大学文化建设同步进行,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搭建研究生文化建设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弱化及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物质环境、制度约束与激励及精神文化的德育功能,提升德育实效,既是当前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迫切需要。但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下多元文化负面作用及灌输式教育忽视学生主体性因素的影响,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明显弱化。必须营造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完善合理的校园制度文化,培育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提升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高校实施生态德育问题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旷永青 《学术论坛》2007,30(8):194-197
生态德育是建设和谐大学背景下高校德育的新趋势.高校德育工作中由于对生态世界观的理解和认同不够,对教育现象、对学生成长的文化依赖性认识不够,造成德育操作的生态性危机.通过对高校德育的反思,分析了生态德育的绿色性、人文性、超越性、引导性四个方面的优越性,进而从培植学生的生态德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情感、优化学生的生态道德行为、营造生态德育和谐氛围、搭建学生的生态德育平台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实施生态德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高校德育教育,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水平和效果,是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隐性德育为切入点,探索如何强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隐性教育功能,丰富高校校园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中的隐性德育内容,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德育素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奚玲 《理论界》2009,(7):186-187
校园文化在高校德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作为无形的德育课程,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试图对校园文化的四个方面,即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网络文化的隐性德育课程建设进行全面的探讨,进而为其充分发挥育德育人的作用提供理论上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提升。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必由之路。这主要表现在儒家的理想人格教育有助于高校德育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家的个性自由教育有助于高校现代人格培育;墨家兼爱利人的群体观念有助于高校集体主义教育。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完美人格,有助于大学生智慧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全球生态危机的反思,生态学思想不断发展完善,关于环境权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别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环境伦理思想,拓展了德育范畴,提供了德育新视角。依据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丰富思想启示,积极促进生态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对于当代德育实践来说,就是要努力构建生态德育体系,积极推进德育的生态化。生态德育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其目标可以集中表述为受教育者的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生态人格和生态能力的培养,其实施路径是通过乐活理念和行为方式的导入,加强日常生活方式教育、生态道德体验教育和生态德育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态文明教育比较滞后,迫切要求在全社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特别是高校。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内容的生态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其基本内容包括生态意识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生态法制教育等。我们要通过健全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制;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建设校园生态文化;加大生态法规教育的力度;加强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教育等主要途径来进行高效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高校是培养英才的摇篮,是社会先进文化、科技、思想的孵化器,因此高校生态文明观的养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生态德育作为一种崭新的德育观,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生态德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资源:中国传统文化是生态德育的孕育资源;西方生态伦理文化是生态德育的启蒙资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生态德育的思想资源。追溯生态德育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探讨其所固有的理论基础,不仅可以使生态德育能够有效地开展,而且可以更好地为它的新发展启示方向和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1.
国外学校的生态教育已发生重大变化,其基本走向是注重教育的系统化、突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适应性、在教育形式上日趋综合化、网络化、生活化,在方法上凸显渗透性与行为性,在制度上以法保障实施。综观国外学校生态教育的发展走向,对中国高校生态德育具有重要启示:既要建构完善的生态德育层次体系,促进"认知式"教育与"体验式"、"参与式"教育的融合,努力营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衔接的生态德育系统;同时也要强化德法并举的社会约束机制。从总体上来说,未来中国高校的生态德育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生态德育的理念将更加现代化;生态德育的内容将更加多样化;生态德育的手段将更加科学化;生态德育的参与将更加广泛化;生态德育的合作将更加全球化。  相似文献   

12.
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大学持续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实现人-教育-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感恩教育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有助于学校教育中人本生态的建立。由于家庭教育成为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以及升学就业的工具;社会教育变为欲望和功利的工具,致使目前大学生的感恩认知仍停留在表面上,很少达到实践层次。为此,学校必须与家庭、社会紧密结合,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思想,组织学生参与感恩活动,帮助学生养成感恩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高校节约型校园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们应着重强化校园规划建设、校园生态文化、校园环境教育以及校园环境管理等相关环节,建设高校节约型校园。  相似文献   

15.
开展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新时期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精神的重要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文化功能应成为德育的首要功能.为此,德育应立足社会生态文化与人之间的双向互动与建构,从大学生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思维方式等方面积极引导,同时通过确立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与德育一体化理念、强化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实践环节、发掘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情景资源、整合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与学校德育资源等方式进一步创新高校德育,增强德育的文化功能,实现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统一,从而最终实现德育的价值,完成德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生态素养是一个人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关于生态知识、生态伦理、生态审美和生态行为的综合素养。培育具有良好生态素养的大学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的主要路径有:“两课”教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体验。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既是校园文明的窗口,又是先进文化的生长点。民族地区高校的校园文化具有民族性、实践性、教育性、多元性等特点。吉首大学在环境营造中渗透校园文化,在校风建设中构建校园文化,在德育实践中呈现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强化校园文化,努力铸造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8.
智慧校园是当前“互联网+”思维与学校教育深度联合的生动体现,是高校整合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资源,实现有效提升的重要平台.文章从智慧校园的发展背景及特性价值出发,结合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梳理了智慧校园与高校德育的内在关系,并探讨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高校德育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校园精品文化活动的教育引导功能日益凸显,这对校园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培育要实现以专业为基础,把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与学生的德育素质提升融为一体。要构建"以活动育人"、"以节育人"的全面育人长效机制,就必须紧紧把握学生思想的异动,紧跟高校教育的大环境,力求不断改善、不断适应、不断再造,使高校校园精品文化活动的建设始终处在不断变革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学校人才培养是一个兼具育人和育才且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人才培养的基础是育人,育人的基础是立德。德育必然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育人的全过程中应有机地统一起来。德育生态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不失为一个有效促进德育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我们在借鉴中外专家学者的相关探讨以及德育生态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四维一体”的学校德育生态体系,即通过“四维”之课程德育体系、教材德育体系、第二课堂德育体系与地域文化德育体系的实施,实现“一体”之德育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