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中央王朝颁授给嘉绒藏族土司封号的分析,指出多数土司在受封之初,兼有宗教与政治首领的双重身份,这与嘉绒藏族地区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和明代特殊的治藏政策有关.直到清代中前期,嘉绒藏族土司封号的宗教色彩才逐渐淡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嘉绒藏族碉楼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汉文文献对高大石砌建筑"邛笼"的记载,以及嘉绒地区有关祖源的传说和对琼鸟的崇拜现象,指出嘉绒藏族视琼鸟为祖源,"邛笼"一词意为"琼鸟之巢",该含义与嘉绒藏族的族源有直接的关系,反映了嘉绒藏族的祖源记忆,并认为"邛笼"的产生早于碉楼,碉楼是在"邛笼"的基础上产生的。文中对嘉绒藏族碉楼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碉楼是嘉绒藏族先民自无字的时代传承下来的史书。碉楼是用石头书写的历史,碉楼研究是解读嘉绒藏族历史文化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博巴森根”属于叙事性锅庄,其独特的宏大叙事和表演形式在嘉绒藏族锅庄中独树一帜,极具特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博巴森根”队形多样有序,音乐曲调简洁明了,吟唱歌词慷慨激昂,充满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内涵.舞蹈沿袭了嘉绒藏族传统锅庄的风格特点,在嘉绒藏族舞蹈的“含、摆、曲、颤、顺、开”等身体动律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韵味.  相似文献   

4.
云南藏族门饰不仅仅是对门的装饰和美化,更是藏族文化的一个缩影。门饰艺术中的装饰色彩、装饰图案和主要装饰构件,体现出藏族的审美理想和宗教文化,具有传承并发展藏族文化的符号功能。  相似文献   

5.
论阿来《尘埃落定》中的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藏族作家阿来的代表作<尘埃落定>中的身份认同为研究对象,细致辨析了其中主人公"傻子"形象及其意识特征,指出了这一形象负载的再现嘉绒藏族历史、塑造藏族文化身份的积极作用,进而探讨了这一形象体现出的作家阿来的身份认同策略,积极评价了阿来对藏族文化身份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6.
嘉绒藏族社会是以家屋为单元组成的。家屋的名号——房名的继承关系到一个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嘉绒藏族房名的继承有两个特点:第一,继嗣与居处两个因素同时发挥作用。第二,在由房名继承建立的亲属关系中,以房名为中心的家庭观念比血统观念更为重要。这两个特点说明了嘉绒藏族社会的家屋社会特质。  相似文献   

7.
藏地、藏史、藏文化孕育出阿来独特的文本抒写、文化视角及其藏族情怀。穿行于汉藏异质文化之间的作家阿来,以其独特的母语思维和母语表达方式,用汉语诠释着“嘉绒藏族”的历史演进与文化变迁。,在《尘埃落定》中,阿来对藏族环境、藏族情怀的抒写凸显得淋漓尽致。在某种程度上,阿来就是“嘉绒藏族”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8.
房名作为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藏区,尤其是农牧混合区是较为普遍存在的,至今在许多地区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社会功能.对房名的研究,涉及藏族的婚姻和继嗣制度、血缘关系、家庭组织、居住形态等各方面.在不同的地区,房名的具体情形有所不同.本文将以19世纪末到2009年间的硗碛藏族乡为重点,来讨论土地制度与嘉绒藏族房名的获得问题.在这100多年间,影响嘉绒藏族房名获得的因素,经历了受份地制度控制--受土地所有权变动控制--受是否有足够经济条件建房控制的过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主要受人口增长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川西康巴藏族染织装饰纹样的分类及审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族装饰艺术博大精深 ,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奇葩。为了了解藏族装饰艺术地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特点 ,以继承和发扬其优秀的民族装饰艺术 ,弘扬民族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 ,本文从川西康巴藏族染织装饰纹样演变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探讨其染织装饰主题纹样的分类、艺术特点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汉族园林审美精神内核在于禅心,而藏族林卡审美精神是执着于佛性境界.本文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汉族和藏族古典园林审美精神的差异性,系统分析内隐于因林审美精神中的民族性因素,挖掘出汉藏族园林艺术风貌异质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百褶衣”是白马藏族妇女最主要和最有代表性的服饰,结构独特,装饰精致,制作工艺复杂,既有长衫的保暖性能,又有裙子的装饰作用,是民族服饰中实用性与审美性巧妙结合的典范.随着白马村寨经济的发展,其造型、色彩、结构、装饰又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彰显着每一个阶段的时代色彩.透过百褶衣的形式演变,我们也能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白马藏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2.
四川藏族,地处历史文化沉积丰富的民族走廊,其独特而复杂的人文环境和自然景观造就了四川藏族妇女腰带装饰艺术的独特风格,实属藏族装饰艺术中的奇葩。本文以四川藏族妇女的腰带装饰为对象,着重探讨腰带装饰在造型、纹样、色彩、材料以及工艺上所表现出来的装饰特点、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藏民族装饰图案艺术受民族宗教信仰、生活民俗影响,具有显著的民族“属性”。同时,根据藏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关系,其文化内容和审美特征又蕴涵了中华传统母文化的“共性”。通过分析藏民族装饰图案的取材内容、艺术表现方式,从图案的起源、图案的寓意等角度,阐释西藏民族装饰图案审美的“属性”和“共性”。  相似文献   

14.
仪式是宗教的外显形式,强化了宗教与生活的关联,其本身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藏族的宗教仪式繁多,且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嘉绒藏族村落一年的宗教仪式就清晰地呈现了仪式与村民日常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白玉藏刀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藏族多种藏刀中的典型代表,其丰富独特、精致华美的装饰纹样颇具民族性和地域性,闻名整个藏区.本文通过对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装饰纹样分类的探讨,进而阐述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这对于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丰富和完善藏族文化、艺术、宗教、历史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大金川土司这一与周边嘉绒藏族土司、中央王朝存在频繁互动关系的典型个案为研究对象,尝试讨论第二次金川之役前后大金川土司与周边土司的政治宗教关系与发展变化过程。本文认为随着中央王朝权威在嘉绒地区的逐渐深入,众土司与大金川之间的联姻与宗教联系未成为抉择彼此间关系的最终因素。  相似文献   

17.
白马藏族傩舞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依然在题材内容、宗教仪式、表演形式、装饰造型、文化含义等方面保留着其原生态的面貌.其中傩舞装饰图形作为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的主要视觉载体,具有鲜明的设计构成规律,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白马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并流传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装饰艺术形式,是展现白马藏族人民思想情感、精神风貌的视觉艺术形态,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和累积下来的传统造型艺术宝库.白马藏族傩舞装饰图形的设计构成形式及其文化寓意,全方位、多角度、准确、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其民族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阶段与佛教在西藏的发展大体一致,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两个阶段.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主要包括石雕、木雕、铜雕和泥塑等类型,包括摩崖石刻、玛尼石刻、建筑装饰木雕、印刷模具木雕、封经板木雕、大型泥塑和擦擦等.中国藏传佛教雕塑艺术体现了藏族文化鲜明的宗教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9.
藏族服饰文化的宗教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族服饰文化既是藏族丰富物质成果的表现,也灌注了藏族宗教的深刻精髓,对该民族的审美情趣影响很大,在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上留下了厚重的历史积淀,藏族服饰的丰富多彩成为青藏高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20.
穆卡风格是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一种商业化装饰艺术风格.研究其审美特征,几何构图与曲线妙用是技法审美层,而圣女气息与色彩素雅是精神审美层,两个层面相互影响与作用,这是穆卡成功将绘画、商业、装饰艺术三者完美融合在一起的结果.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质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