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歇后语的语义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面结构和语底结构两方面介绍了歇后语的结构,并从语义功能的角度,在概念、表达、指示、酬应、美学五个方面对歇后语的应用进行了描述,认为概念功能是用经验或逻辑来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表达功能是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指示功能是把语言和某些语境构成要素联系起来的功能,酬应功能是一种交际功能,而美学功能更多地是为了取得某种修辞效果,使语言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2.
现实表征心理表征语言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实表征、心理表征与语言表征是紧密联系的三个概念.现实表征不等同于客观世界,而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的客观现实;现实表征与语言表征的联系是间接的,心理表征是联系现实表征和语言表征的中介;语言表征是心理表征的符号实现,但它还受特定语用和文化习惯的制约,所以同一心理表征可以有不同的语言表征.同时,这三个概念依次具有逻辑上的依存性心理表征以现实表征为基础,语言表征又以心理表征为前提.  相似文献   

3.
审美的逻辑体性是美学内在本质与可能性的表达。知识论与价值论美学认为,审美逻辑体性使幻觉性本质与现实性本质趋向统一,在审美转换中实现审美创造,使一切存在物具备了审美的知识形式时,绽现为现实化的审美成果。  相似文献   

4.
语言对比中经常有不同语言中的词语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词语语义作为词语的概念内核,与词语所表达的现实世界、词语的认知主体—人,以及词语本身依附的主体—语言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现实世界-人-语言之间并不是静态独立存在的,而是动态相互作用的。现实世界通过人的认知进入概念世界,概念世界又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而语言又在不停的演化过程中发展了词语不同方面的衍生意义,进而形成了一个词语中的不同意义。不同语言中的不同认知主体、语言系统和不同的语境就产生了认知方式、表义方式和语用特征的不同,因而也就产生了词语语义信息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5.
毛焰的油画艺术,在当代油画创作领域呈现出独特的审美品质。既具有传统文人的内省而微妙的情绪表达,又因其对于肖像题材的极度迷恋和图式表达中对叙事性的疏离,使其油画艺术具有一种观念性的前卫性格。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油画艺术场域中,含蓄而节制地表达了自己的文化品位与精神指向,显示出对古典精神的向往与对当下现实的关注。他的书写性的绘画语言,节奏微妙,内敛而不失个性,试图探索在中西方的古典美学精神之间实现通约的可能性,对于中国油画本体语言的丰富与发展具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为基础的语言分析美学是一种有待开掘的美学研究方法。这是一种防御性美学,对形而上美学式的、普遍性的美学论断持怀疑态度,并运用语言分析方法对形而上美学的大概念进行彻底质疑和否定。从表面上看,这是在消解美学,其实不然。语言分析所破解的是普遍式美学论断,它并不走向彻底的解构主义;相反,通过语言分析,美学重新在语言使用的基础上获得重生,在美与艺术的分析上提出新的建设性方向,构建出新的美学语法。  相似文献   

7.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特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之一,是构成判断、推理的基础,是思维的细胞。语词泛指词或词组,它是用来表达概念、标志事物的笔画或声音。概念这个思维形式,除与客观事物有关外,还与语言有关。马克思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思想是离不开语言的,任何一个思想的产生和形成都要借助于语言,  相似文献   

8.
莱布尼茨认为现实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的最好世界”,从美学视角看这一命题同样可以被理解为现实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的最美世界”。对比同时代的哲学思潮和后世美学发展的趋势,莱布尼茨的美学思想具有某种“文艺复兴”的意蕴,即古典美学思想在近代哲学背景下的重生。具体来说,莱布尼茨认同“美善合一”的理念,这一理念具有深厚的古典哲学渊源:美是对事物完善性和本质规定的表达,而非仅仅是主观的审美趣味或偏好,从而重申了真善美的统一原则。同时,作为莱布尼茨哲学重要概念的和谐表达了多样性之统一,莱布尼茨借助许多美学意象阐释了和谐概念的内涵。莱布尼茨的美学思想还蕴含着伦理价值,对美的感知与人的幸福生活密切相关: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最好的生活,同时也是追求最美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必然伴随着一种持续性、普遍性的愉悦情感。因此,尝试从美学视角审视莱布尼茨哲学基本观点或许可以提供一条解读莱布尼茨及近代哲学传统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论新闻语言变异的修辞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闻语言中,因题旨情境的需要而进行的语言变异能够达到比规范用法更加有效的修辞效果。语言既要有规范的结构又要在实践中创新。变异是在遵循语言结构规范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建构创新的重要手段,那些符合语言现有规范一般规律的变异是语言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它们在表达概念意义和传递理性信息的基础上能够产生丰富的潜在信息和美学信息。部分变异有可能成为新的语言规范进入语言体系。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思想是不能脱离语言而存在的.任何思想只有通过准确、清晰、完整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才能成为被读者理解与接受的现实思想,语言也才能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情感,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介工具。而语言最直接的现实表现是在作者思想情感,思维活动方式支配下的各种文章的物质形式,语言和文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能否正确训练指导学生把握作品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包蕴的思想内涵,对学生理解课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对语言的思考,常从两方面出发:一是语言的逻辑合理性;二是语言的表现力,即语言的表达效果.前者注重语言所表达的概念、判断、推理,推理的内涵与程序是否合乎语法规范;后者注重语言的“主体”效应,即语言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形象等因素,下面就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作品语言的表达效果,粗浅说明。  相似文献   

11.
商务活动强调诚信原则,但在商务谈判中,好的骗术只要不是以欺诈为目的是不会受到非议的;同样,虚假的言语只要不超过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也是可以接受的。拟从谈判目标着手对商务谈判语言的伦理性进行分析,从而明确什么样的言语才能建立和维护正常的谈判秩序。  相似文献   

12.
利用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及莱文森的空间参照框架理论能够进一步弄清人类是如何将自身对空间方位的体验逐渐形成概念后又投射到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上,尤其是对抽象事物或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认知上。同其他民族一样,傣族在其认知活动中,首先通过感知觉的感知能力学会了空间定位,使用方位词,对空间概念化,随后又将大脑中业已概念化的空间方位隐喻投射到其他事物上,使它适合其他语义域。具体说来,就是将空间方位隐喻中的东西、南北、上下、左右、前后、里外、中心、远近、高低等具体空间方位投射于情绪、行为、数量、身体状况、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上。  相似文献   

13.
斯波伯和威尔逊提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以此为基础,研究怎样用关联理论解释外交模糊言语。以实例为证,发现"模糊"与"明示"并不对立,在很多交际场合,特别是一些外交场合,"模糊"言语比"明确"言语更具有关联性,因为其中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所使用的语言形式,而是交际参与者们认为重要的语言信息。因此模糊言语能够提供新的相关信息甚至比"明确"的语言更多的信息,使受话者通过最小处理努力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4.
本调查以内蒙古工业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的109名学生为样本,采取观察和问卷形式,考察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何种学习策略以及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结果表明六种学习策略中,非英语专业学生最常用的策略是补偿策略,最不常用的策略是记忆策略.最后,作者指出本文的教学实践意义:即学习策略的培训应融于课堂教学中,其应用应体现于课堂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5.
闽东畲语濒危现状考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闽东畲族语言使用现状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畲族语言危机现象进行了重点探讨;指出随着社会变革速度的加快,畲语使用功能衰退的趋势越发明显,应该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并采取特别的保护性和发展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维特根斯坦是日常语言哲学的开山人物。从哲学视角研究日常语言概念的意义表达和语法判定,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两大基点。就前者而言,维特根斯坦主要针对语言用来做什么的问题给予哲学意义上的解答;而就日常语言的语法判定而言,维特根斯坦主要从哲学方法上回答语言怎么样使用才能合法地用来表达与交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言意问题是中西美学关注的主要问题.在中国,先秦时期的庄子以"道"为基础,提出了"言不尽意"及"得意忘言"的观点.在西方,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符号学则认为在符号的世界里,语言的意义是可以确定的,能指和所指是相对的,有能指必有所指.而以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则提出能指和所指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语言的传达始终是充满差异、流动和多义的.这种发现恰与庄子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但应看到,二者由于文化传统和美学观念的不同,其内在理路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来自同一社会文化背景的成员都具有关于这一社会文化的共同的知识,在交际过程中,这些共同知识作为背景知识常常被交际双方所省略。如果被省略的部分与语篇外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关,那么这部分的缺省就是文化缺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补偿由这种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文化缺省所造成的意义真空。以珍妮·凯利(Jeanne Kelly)和茅国权翻译的《围城》为例,分析了译者所采取的几种翻译方法以及译者如何补偿《围城》中所体现的在中国社会文化中作为预设的文化和情境认同在英语文化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建立语言输入“相关性”的概念,检测了语言输入的相关性对目标语的发展是否有影响及有哪些影响。实验持续16周,将学习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高、中、低分组,分别进行考察,结果显示语言输入的相关性对目标语发展有影响,能促进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和持续性;相关性大的语言输入对词汇习得有显著作用,中分组促进作用最大,高分组其次,低分组最小;对阅读能力、口语表达和语法影响不显著或影响较晚。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双语言者的界定存在不同的标准。由于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不同,学习者们最终呈现出不同层次。英语能作为工具使用,应成为英语学习者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