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到了唐代诗歌达到了鼎盛时期。唐代不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也因作者个人风格不同,留下了许多有意思的雅号。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品味。"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所以被誉为"诗骨"。"诗星"孟浩然孟浩然与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孟山人"。后世极为推崇他的山水诗。清代文人陆风藻在其《小知录》里说"诗星,孟浩然也",因此孟浩然又有"诗星"的雅号。"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相似文献   

2.
"纯诗"理论作为梁宗岱诗学中最具特色的理论,也是现代诗学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学术界的研究重点多放在对其理论的阐发与评论上,很少言及"纯诗"理论产生的根源性以及其本身所蕴含的现代性意识。"纯诗"理论本身即是现代文学观念的产物,梁宗岱提倡"纯诗"是对诗歌中审美境界的回归。一者,其"纯诗"理论之意义并非要求诗歌必须纯之又纯,而是强调诗所以为诗的美学意义;二是梁宗岱平视中西、烛旧照新的诗学态度,对于凭借否定旧诗而发展起来的新诗具有补正纠偏的作用。现代性意识的体现是梁宗岱"纯诗"理论的积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诗味说"是杨万里诗学思想的核心所在,其独特处在于:以"味"论诗歌群体风格特质——追求神似,"舍形逐味";以"味"来规范传统诗教的怨刺内容——要求诗歌精光内敛。杨万里"诗味说"与"晚唐异味"密切相关,他服膺晚唐诗歌的工整,竭力标榜"晚唐异味",是为其"诗味说"张本。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家"断章取义"的用"诗"之风,是春秋时代普遍的作风,其影响深远。"断章取义"用"诗"之风的形成,有其文艺发展的外部规律:先秦儒家主体思想意识的形成,赋诗言志文艺之风的影响;也有其文艺发展的自身规律:"诗言志"文化传统的继承,《周易》用诗方式的延续。  相似文献   

5.
中华诗教可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春秋至两汉是前一阶段,从魏晋至今是后一阶段。前一阶段是站在用诗的角度,以《诗三百》作为言志、悟理的媒介,产生了孔子"兴观群怨"的诗教和汉儒温柔敦厚的诗教。后一阶段是站在作诗、评诗的角度,而以诗歌的创作、评赏以及诗歌审美理论的探索,也就是以文人诗的传统为诗教。叶嘉莹先生将一生奉献给中国古典诗词,无论在诗词的创作、评赏以及审美理论探索各方面,都取得惊人的成就,故其诗教的性质,似应属第二阶段,即文人诗传统的诗教才是。然而先生的诗教内涵并不以此为限,而是也斟酌吸收了前一阶段汉儒伦理教化的诗教,并且既凸显又深化孔子诗教中"兴"的作用,从孔子侧重于作人、悟理方面的"兴",深入到情意领域的兴发感动之力与美。因此先生的诗教特色,是从孔子的"兴观群怨"提炼出诗歌中兴发感动生生不已生命力量,作为其诗教的核心,并以诗歌的创作、评赏以及美学理论的探索为其诗教展演的舞台,可说是前后两阶段诗教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6.
由“诗艺”向“诗义”的透视——钱钟书的解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钟书先生在其数十年的说诗谭艺中,虽指出"诗义不显露亦不游移",但并不认为"诗义"不可解。他强调从"诗艺"层面来探求诗之"正解"的解诗方法,不失为20世纪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一种独到的诗学解释学体例。  相似文献   

7.
清代张维屏以"三真"("真气、真意、真趣")来评价郑板桥的诗,本文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入探求了板桥诗中之"真"真气"即指其诗中之真性情;"真意"是就其诗之内容而言,"真趣"是其诗之神态上的自然表现.究其原因在于作者继承我国古代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以及耳闻目睹民生疾苦所致.  相似文献   

8.
余光中重诗轻文,把散文视作诗的附庸。他心目中的现代散文是"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料的一种新散文"。这对于抑制过于随便、松散乃至轻浮的散文有所裨益,但也有明显的偏颇,即未能把握散文美的特质———自然。诗笔可用于散文,但失去了节制,便适得其反。他的散文创作意在实践以诗为文的理念,其成就,说明以诗为文作为一种艺术追求无可非议;其局限,说明散文中的诗质应有所节制。余光中后来对散文美有所认识,提出了"本位散文"的概念,但因为重诗轻文的理念未能根本改变,故而所作"本位散文"成就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9.
词与诗本为"异质"之文体,但白石词与老杜诗却显出某些"同构"之迹象。白石词与老杜诗有其相似的社会背景、相近的人生经历、气质及创作态度,从而可以使诗与词之固有藩篱消弭于无形,呈现出相通之风貌,再次证实了"转益多师"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想象希腊与怀念故乡构成了荷尔德林诗的两个基本主题.沿着这样两个基本主题,我们可以很好地去解读、去接近荷尔德林诗的精神旨趣的三个基本方面.那就是荷尔德林的诗,可以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其对于自由、理想与美的热烈追求;可以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以及真正的诗对于人类精神家园的执着守护与热情拥抱;可以让我们清晰地体会到其诗思舍一或"诗"与"思""相遇而同一"的审美特性.也正是在最后的这个"精神旨趣"上,荷尔德林的诗与海德格尔的哲学,才真正地实现了心有灵犀与"精神的相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