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族中年作家张长,是一个勤奋的、相对来说相当多产的多面手。他一直从事编辑工作,自己写作靠的是业余挤时间。最初,他写诗,写散文,近几年来,在小说方面,他也显示了可喜的追求。 1979年,他发表了后来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奖的小说《空谷兰》,小说描写一个上海青年与僾尼姑娘的爱情,通过与另一个庸俗不堪的只知道闹着回上海的女青年萍萍的  相似文献   

2.
玛拉沁夫是当代著名的蒙古族作家。他以蒙古人和作家的双重身份,撰写了这篇文章,评介了擅长写蒙古草原的张承志的作品,这确实是值得一读的。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著名作家经典·苗族作家丛书》(25卷)汇集了当代中国苗族著名作家的小说、诗歌、散文等经典作品,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首次苗族作家作品的总汇集,集中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苗族作家从无到有、到成员众多、作品丰厚的历史性飞跃。20部分卷是著名苗族作家独立卷,包括乐黛云、伍略、滕久明、石太瑞、石定、凌宇、侯钰鑫、杨明渊、徐新建、向本贵、龙潜、李必雨、李顺、何小竹、吴恩泽、肖仁福、贺晓彤、第代着冬、向启军、赵朝龙等作家,另有5部多位苗族作家精彩作品合集卷。这些经典之作大多记述的是苗族地区的风土人…  相似文献   

4.
求索的灵魂     
于他我只有钦敬和同情。 我喜读他的散文,中国的作家中很少有几个人能与他的文字相媲美,很少有几个人能与他的灵魂相比高,也少有几个人能与他寻找和求索的艰辛与执著相比深。读他的文字,我常感刺痛,也常感同情。热烈沸腾,无所畏惧的拼战里浓密苍凉的喟叹与悲哀,以及从不放弃的立场,决绝冷洌而情真血满的笔调,常使人折服、赞叹而沉思。  相似文献   

5.
陈胜乐是以散文创作成名的湖北作家。进入九十年代,沉寂于散文创作园地已有数年的陈胜乐,竟突然在全国性的文艺刊物中,频频推出了他的散文理论文章,并相继出版了《散文研究与思考》、《散文新探索》、《散文美学概论》等理论专著。《人民日报》曾专门刊发过评介文章,认为"《散文美学概论》为散文美学这门新学科奠定了一块坚实的基石,它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它的独有见地的理论阐释和解读,它的对理论状态独特的把握方式,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国内著名的《新华文摘》、《文艺研究》、《作品与争鸣》、《文学自由谈》、《当代作家评论》、《作品与争鸣》、《散文选刊》等诸多报刊,对其散文美学研究成果也给予了充分关注,有3所高校还将此书列作学生学习参考书。至此,陈胜乐在他而立之年,完成了由作家到学者的蝉变。国内知名评论家的评论说:古今中外,至今还没有一本系统的、全面的中国散文美学论著。从"五四"时期以来众多的散文理论专著中不难发现,有的是说史的,有的是单篇文章的合集,更多的则是散文技巧和鉴赏。正是鉴于中国散文美学园地长期荒芜的现实,陈胜乐才大胆地闯进了这片处女地当了一名艰难的拓荒者。作为六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作家,陈胜乐已收获  相似文献   

6.
2012年,是中国文化界最辉煌的一年,莫言远赴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载誉归来,国人欢欣。神州大地迅速掀起争购莫言作品的热潮,各地出版社、印刷厂加班加点加印莫言的小说、传记;书店门口挤满了读者,场面蔚为壮观。2012年另一位著名作家张承志携重金飞越死海救助约旦的巴勒斯坦难民营,此为2012年中国文坛之大事,值得一提。张承志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张承志的小说具有一种熔铸其中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种永不言退的对神圣彼岸的不死追求,他的小说是理想主义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他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他的作品中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北方的河》充满着深刻的历史感以及文化的承传性;《黑骏马》有着对草原的依恋之情;《心灵史》完成了他的心灵皈依,这部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近十年来,张承志投身散文创作,成为优秀的散文作家。他的理想主义大旗烈烈生风。他充满正义、平等、公正、良心、尊严,其批判精神影响一代人的心灵。张承志是位以心血书写文字的作家,他的文字能在读者中燃烧起火一样的热情,他的作品仍然吸引着人们,因为思想者心心相通。他的近作《鲜花的废墟》和《敬重与惜别———致日本》,别开生面,充满着人道主义和历史大义。近年张承志将20年前出版的《心灵史》潜心修订,各地读者闻讯,纷纷寄钱订购。修订本只印750册,每册定价1 500元。张承志在修订本扉页上写明:"收益全数捐出扶贫。"一时间,750册全部告罄。出乎学术文化界的预料,张承志将全部收入兑换为10万美金,他只身携带全部美金飞越死海,抵达约旦的几个巴勒斯坦难民营,虔诚举意地救助苦难中的巴勒斯坦。一个张承志的出现平衡了当代文坛。张承志:鲁迅之后的又一个作家。  相似文献   

7.
白族散杂居地区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植白族的源流 白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是人口上百万的一个大民族。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白族总人口为1858063人。其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此外,白族在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属白族散杂居地区。  相似文献   

8.
在白族女作家景宜积极倡导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的支持下,2001年11月,作为一个学术机构的中国少数民族妇女文学交流中心在北京成立。2002年12月13日,十几位在北京的少数民族女作家、学者参加了一个极具意义的座谈会。少数民族女作家这一群体,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1978年才出现。当时在鲁迅文学院学习的女作家中,只有白族女作家景宜和其他两位少数民族女作家共3个。当时,著名女作家丁玲对此感叹说:“你们(少数民族女作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鲜艳的事情。”今天,少数民族女作家队伍已经壮大、成熟,并在中国文坛上产生影响!20多年…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诗人、作家、呼和浩特市文联主席毕力格太作品研讨会7月中旬在呼市举行。著名作家李准、玛拉沁夫、赵大年、金哲等参加会议并发了言。与会者对毕力格太作品中浓郁的草原气息和饱满的激情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他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自1957年发表第一首诗歌起,毕力格太已走过33年的创作历程。其间,他先后出版了《爱的回声》、《南国相思》、《毕力格太诗选》、《古库里的秘密》、《布尔固  相似文献   

10.
我刚上中学,爸爸拿来一本书,说这本书你要好好读一下。他并没解释为什么是我——而不是别人——要好好读这本书。书的名字现在想不起来了,作者却记得:李若冰。此书用现在的话说叫散文游记集,写青海的风光物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散文创作传统深厚、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无数作家用他们辛劳的创作,写下了浩如烟海的名篇佳作,把散文艺术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正是这无数优秀的作家和文章,装扮了中国文学艺术的殿堂。流传至今的这些散文仍然以其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多彩多姿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活跃于宋元明清时期的回回文人,在时代的感召和环境氛围的影响下,积极从事汉文字散文的创作活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回回文人,既植根于伊斯兰文化,又纵身于中国的传统艺术,使自己的散文呈现出了一种新的美学风貌,它与诗歌…  相似文献   

12.
我对向祖文局长的采访是从本刊一个新栏目的设置开始的。本刊拟开辟一个叫“老家故事”的栏目,我们的这个创意拨动了他那根感情的心弦。向祖文局长并不是作家,但他似乎有一种很浓的故乡情结。他最近写的一篇叫《故乡》的散文寄寓着浓浓的故乡情怀。“故乡是一堆爬满青苔的黄土,是一栋结满蛛网的老屋,是一个想去看看而又近乡情切的地方。”文章的开篇这样写道。但是在我们的交谈中,我感到他的故乡情怀远还不仅仅在那个遥远的山村。向祖文局长说:当他从事民族工作之后,  相似文献   

13.
(一)今年1月22日,由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民族文学新人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土家族青年作家向远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手中接过了2002年度民族文学新人奖———金鹰奖杯和荣誉证书。向远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湖南省作家协会。至今已在《民族文学》、《星星诗刊》、《湖南作家》等全国百余家报刊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件。民族文学新人奖每年举行一次,每次从散文、诗歌、小说三方面各评出1人,是我国民族文学的最高奖项。(二)十多年前一个夏日,当我一身疲惫地从都市…  相似文献   

14.
<正>行走在桑植的白族村寨,时时可以听到或激昂高亢, 或宛转悠扬的民歌破空而来。这一首首民歌凝聚着白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思,饱含着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岁月在流逝,山河在变迁,惟有桑植白族人的歌声还在传承着生生不息的文明…… 沉淀在民歌中的历史 白族是一个古老的高原民族,这个活跃在云贵高原的民族,在秦及西汉就有文字记载。湖南桑植的白族,是宋  相似文献   

15.
行走在桑植的白族村寨,时时可以听到或激昂高亢, 或宛转悠扬的民歌破空而来。这一首首民歌凝聚着白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思,饱含着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岁月在流逝,山河在变迁,惟有桑植白族人的歌声还在传承着生生不息的文明…… 沉淀在民歌中的历史 白族是一个古老的高原民族,这个活跃在云贵高原的民族,在秦及西汉就有文字记载。湖南桑植的白族,是宋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作品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与他早期诗歌创作风格的影响分不开。通过对朱自清早期诗歌及其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这对深刻理解朱自清散文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白族善于学习先进文化。一部白族文化发展史就是一部白族对中外先进文化,尤其是对中原及汉族先进文化学习的历史。正因为有这样开放的心态和虚怀若谷的胸襟,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今天,它总能把握和追随时代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地使自身得到同步发展。这一特点充分体现在本丛书所精选、辑录的这些作品上。正是对中外文化的学习,正是与民族、时代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使得作为白族知识分子杰出代表的这些作家和学者,取得无愧于自己民族的辉煌成果。白族善于兼收并蓄。她不保守、不狭隘、不自满,对…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北村甫教授并不是一个藏学明星,尽管冯蒸同志的《国外西藏研究概况》(北京,1979年)240页中有他一小传,但不过二百字上下,连生年、学历均无交代。因为北村先生是搞藏语的,而且是搞实用藏语学的,所以无论是藏族还是汉族,是不会去读他用日文写的论著的。在西方,北村先生就更遭冷落了,因为一个研究藏学的西方人是很少能看懂日文的。北村先生当然不甘寂寞,他也用英文写了一些论著,才使西方人对他略有所知。今天,我们要为北村先生树碑立传,因为他从二十多岁起就从事藏语的研究,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了四十多年。  相似文献   

19.
奇才欧小牧     
奇才欧小牧/张天健许许多多日子已随风飘散,只是翠湖边的秋风,吹不老我鲜活的记忆。昆明洁净的翠湖路云南省文联5楼一间普通宿舍,住着有一位白族老作家欧小牧。那年,他78岁,我叩开房门,见欧小牧正坐在门对面靠窗的矮藤椅上,藤几上还放着他写作的诗文稿。整屋高...  相似文献   

20.
元代疆域广阔,民族融合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作为文学形式的外在表现,文体反映着元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及创作走向。元代少数民族作家于散文、诗歌领域作品甚丰,曲词次之,杂剧创作较少。少数民族作家对诗文的热衷与其对儒家思想的学习接受及与汉族文人的诗酒文会有着直接关系,并因其创作成就及独特风格,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元代文学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