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谚语形成于大众社会生活,口耳相传,通俗易懂,高度凝练地体现着人类生活中的感悟和智慧。从描述日本人生育礼俗的谚语群中,归纳分析反映日本生育礼俗的谚语,考察日本民族的生育观念,揭示日本人在生育礼俗中的生育观念、生育崇拜和产神信仰、妊娠禁忌、产污信俗和生育礼仪等。通过谚语研究日本生育礼俗对了解日本民俗文化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俄语教学中,引入俄罗斯民俗、谚语,能激发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接受俄罗斯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俄汉民俗、谚语相似性的比较,更好地了解俄罗斯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藏族民间文学源远流长,不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更有重要的文化,科研价值,本文就民间文学的韵文部分为例,阐述了蕴含其中的不胜枚举的民俗因素,从而对藏学的其它领域研究有着重要的补充与实证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有巫史结合,史俗并载的传统.并提出云南民俗由远古至明嘉靖年间,杂揉于巫术宗教活动之内,且载于史事记述中;明嘉靖年间的杨慎开始了云南民俗的采录研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云南的民俗研究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通过对宗教经验发展历程的分析 ,批判了旧宗教的“拟人化的上帝观” ,提出了自己对宗教的一种新的看法与理解———宇宙宗教感情 ,并指出这种新宗教有着旧宗教所没有的职能与作用。爱因斯坦的这份宗教感情、人文关怀与他的科学精神并不相悖。他从独特的宇宙宗教感情出发 ,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双重文化价值观。这种双重文化价值观在科技异化现象盛行的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兴期的云南民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将新兴期的云南民俗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即1949年至1966年;1978年至今.从而指出民俗研究在认识论上的重大改变,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探索以及新兴期云南民俗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裕固族的宗教民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裕固族地区存在着与宗教有关的各种民俗事象 ,可划分为凸显性宗教民俗和非显性宗教民俗两大类 ,前者主要指一些由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民俗 ,后者则是体现在裕固族人生礼仪过程中的、受到宗教影响的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8.
日本水稻种植在绳纹晚期从中国江南越海传至,此后稻作农耕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结合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日本民俗。日本稻荷神社数量很多,对狐狸的崇拜、樱花的喜爱、过年祭祀时注连绳的装饰以及相扑运动的起源等,最初可能都源于稻作农耕。日本一年四季有各种各样的祭,追根溯源不难发现,大部分都与水稻的播种、萌芽、生长、收获相关联,是人们对丰收的一种渴望,带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稻米还被认为是力量的源泉,由此产生了从米中寻找力量的习俗,稻米及制成品还常用于节日祭祀。时至今日,日本人的日常饮食习俗中,依然还带有稻作农耕的烙印,稻作文化是日本文化之魂。  相似文献   

9.
10.
民俗书法这个课题以往很少有人研究。本文从民俗与民俗书法、民俗书法与书法艺术、民俗书法与书法艺术的原生状态、广义的民俗书法与民俗书法在因特网时代的嬗变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当今中西文化快速交流的时代,讨论民俗书法,对弘扬民族文化、构建民俗书法理论,以及书法艺术的理论和创作的创新与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裕固族在其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 ,宗教包括萨满教、摩尼教、藏传佛教、汉传道教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文化方面 ,具体到民俗而言 ,本文认为裕固族地区存在着与宗教有关的宗教民俗 ,并将其划分为凸显性宗教民俗和非显性宗教民俗两大类 ,前者主要指一些由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民俗 ,后者则是体现在裕固族人生礼仪过程中的、有宗教参与的民俗事像  相似文献   

12.
从日本谚语看日本酒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谚语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智慧的结晶。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日本酒文化源远流长,日本人不仅制造了口感细腻纯正的清酒,还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内涵丰富的酒谚俗语。这些酒谚,一部分出自中国的古代典籍,明显带有中国文化思想的痕迹。其中特别是儒家伦理道德型的酒文化精神对日本的酒德、酒礼等影响深远。同时,日本民族独特的酒文化特征也在谚语中得到了完美体现。比较而言,日本和中国酒文化大同小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相似文献   

13.
杨庆堃先生对中国宗教的研究,强调的是对其结构与功能的分析和解释。依此他把中国宗教分成独立宗教和混合宗教两种类型,在历史纵伸和经验实证的基础上,肯定了中国宗教的存在,认为超自然因素是中国宗教生活的显著标志。由于中国宗教缺乏独立的组织系统,无法游离于世俗制度之外,因此与国家的政治权威相比,宗教只能在吸纳世俗道德以图生存发展的同时,又为政治统治提供超自然的依据。这种与儒家道德之间的文化格局,决定了宗教在中国社会中的持续效力。杨先生四十年前对宗教基于实证的阐释,至今依然是我们认识中国、研究中国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4.
通假不仅存在于古代汉语中,而且在现代民俗活动中仍然广泛地运用着,如欢庆春节、结婚生子、升官发财、祝寿祈福等.它具有地域性、多向性、随机性、约定俗成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唐君毅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肯定宗教信仰在人生活中的地位,并以"天人合一"的方式理解宗教,从而消解了神或超自然世界时人的制约,突出了宗教对人的生命存在所具有的超越意义,体现了他对人的一种终极人文关怀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文艺民俗是文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与原生态民俗既有血脉联系又有不同。文艺民俗有三大特质,它们建构着被呈现在各种艺术样式中的民俗的共通性,由此使文艺民俗走向审美之维成为可能,进而使文艺民俗批评走出旧范式。  相似文献   

17.
谚语是民众的创作 ,是其智慧和经验的总结。谚语的内容具有经验性、哲理性、蕴情性、阶级性和时代性的特征 ;形式具有口语性、异变性、精炼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特征。谚语是“熟语”的一种 ,它既有使用的工具价值 ,又有创作手法的借鉴作用和赅博、乡俗、浅近、雄辩、“极言”与“歧异”的美学价值。为了保存和发挥谚语的文化作用 ,应采集与编纂有中国特色的谚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纳西族祭天民俗现象中发现祭祀神树具有特殊含义,依据宗教、民俗、口传文学、典籍的大量证据考释出神树分类具有二元三界的意义和受立体自然气候影响的意义;神树崇拜是植物崇拜的遗迹;神树的位置排列显示了以父权为背景,母权为核心的历史内涵;其中“万树之王”的出现显示了祖先崇拜向神灵崇拜过渡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爱是一种原体验、一种人性的标志。本文从发生学的角度对原始人类从混沈走向现代的过程以及现代社会民俗和人生民俗所具有的聚合力进行了剖析,指出爱既是民众凝聚力的基质,也是民俗审美(文艺美)的重要基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