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几年来,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遴选、申报、评审所进行的各项活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和国际社会的关注,逐渐演进成为各国政府的国家战略举措。日本和食申报世界无形文化遗产项目和京都食文化遗产选定制度都呈现出政府、民间组织、专家学者、普通市民多个主体间的相互制约、影响、促进和互动协作的多重关系,体现出日本遗产体系中举国保护、全民参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论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墨子和墨学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广泛采用的两种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形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政府主导的旅游开发的新模式由此应运而生。主题公园是使文化遗产无形变有形的最佳方式,适用于保护“有较为明确的核心的文化遗产”。墨子主题公园———墨府为保护性开发无形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3.
无形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与发展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问题,并一直是学术界激烈争论的焦点,因而对"利用与发展"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无形文化遗产的利用与发展在价值判断、利用方式与参与主体等方面应该多元化,在坚持开发中反思开发。通过核心概念的界定,现状的展示与分析,通过形成一些可操作的原则,为"利用"与"保护"二者的良性互动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三年来,世界著名、知名的饮食类纷至沓来,迅速登陆世界遗产名录,2013年又增加日本和食、韩国泡菜,中华饮食却还在世遗门槛之外,如此刺激,化作理性,化为行动之举,必定后机而勃发。中华饮食的申遗之诉诸行动,首先需要进行反思,只有以充分的理解、提升、总结为基础,找到中华饮食与域外诸国所不同者、所精致者,方为我中华饮食之本味。同时,还可为五洲四海所分享,且有益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方为良策,始成良机。若为之,本体反思可作为策动申遗的前期,而本味反哺则可概括我中华饮食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5.
韩国于1962年制定《文化财保护法》,并逐步建立起系统的文化财保护相关政策与制度,近年韩国的政策方针开始从保护与传承转向振兴与活用,这种趋势表现为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推行,以及发展与之相关的事业.深入了解韩国的这一新变化,有助于对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统文化资源化诸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的过程中,了解西方学者对相关问题的观点、态度是非常重要的.Nelson Graburn是当下西方著名的人类学家,他不仅擅长诸如旅游人类学、博物馆、北美原住民文化等的研究,对无形文化遗产也有深度研究,并长期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无形文化遗产各种会议和地方(日本、葡萄牙、北美)遗产保护实践.Nelson认为,遗产就是人们意识到需要去保护的那部分文化.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环境和不同问题,因此努力探索自己国家更为合适的ICH(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体系是全球普遍的过程.在今天的中国还应特别强调遗产语境.  相似文献   

7.
“真实“的分析:以“新写实小说“和“先锋小说“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小说创作中出现的“新写实主义小说”和“先锋小说”,无论在文学表现形态即表现、叙事语言、叙事策略等方面,还是对生活本质的把握上所进行的深层次审美探索,都是对传统真实性理论的革命性冲击,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审美姿态已不是唯一的选择,以小说叙事方法、叙事策略的变化为潮流的文体革命率先把人们的阅读带入新的视野。对“真实”这一文艺理论中富于思辩性命题进行重新考察,有助于理清创作主体、真实性、小说叙事的基本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保护世界遗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我国履行公约中喜忧参半。本文对其中现状做出分析 ;从无形文化之一的语言为切口 ,以甘青“小民族”语言的“两难”处境为实证 ,参照世界有关信息 ,并以文化多样性和语言的文化载体、文化象征功能为视角 ,提出有关建立保护机制的认识与观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各地对申遗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很多并非是出于对世界遗产保护的人文关怀的需要,而是在功利主义价值观的驱使下产生的产业冲动,将那些具有独特价值与意义的世界遗产当做普通的经济资源来经营开发,单纯以经济指标来考量世界遗产的价值,不遗余力地申遗背后却有着直接的经济利益追求和政绩心理,由此导致的经济利益与道德关切的失衡引发了一系列有悖于经济伦理的问题。在对世界遗产资源的合理开发过程中,道德关切与有效保护世界遗产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是和谐一致的,并且在创造更广阔的利益空间的同时有效提升了遗产资源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许思悦 《东岳论丛》2019,40(2):115-124
随着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断加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正从静态留存转向活态保护。在这一过程中,现代视觉媒体的参与可以弥补传统保护方式的不足。本文以三部动画电影《女娲补天》、《擒魔传》《画的歌》为例,探讨了口头传统类、表演艺术类以及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中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恒汉  陈颖 《中文信息》2021,(1):149-150
从泉州海丝史迹申遗的相关评述出发,译读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的ICOMOS评估意见报告,可以就泉州申遗存在的相应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为申遗相关文本的修改和复审成功出谋献策,并凸显泉州申遗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化存贮、信息化的形式转换、信息化的传播、信息化建设的培训等四个方面,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途径,很有现实意义。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纳入信息化建设之中,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西北地区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中枢要道,这里曾有多种文明交相辉映,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作为丝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力地反哺由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唤醒沿线国家的历史亲切感和文化亲近感。本文将以新疆地区为例,透过该地区文化遗产,追寻那些隐藏在历史背后的多元文明,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世界文化遗产”作为由《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机制所确认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对它们的有效保护主要依赖于遗产所在国能否建立起在国家层面实施公约的法律机制。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申报、轻保护”的倾向使已经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遗产面临价值退化甚至破坏等不可持续危机,需建立和完善法律机制加以应对;二是对文化遗产标准的理解滞后于公约的要求使潜在的世界遗产面临破坏或消亡的危机,可能使我国的遗产申报不具有可持续性,应按照公约所确立的遗产遴选标准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并建立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独特性、文化底蕴的丰富性及其品牌价值而具有自身的品牌特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不仅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知名度,提升文化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更有利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实现品牌名称的通俗性与文化内涵相结合,统筹规划,拓展品牌的广度和深度,是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的重要途径。合理利用赫哲族渔猎文化元素,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是发展赫哲族地区经济与繁荣赫哲族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价值,我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大国之一,需要利用知识产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人以法律的手段设立合理可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益分享和保护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可知识产权的融合性,它在保护传统、信息本质等方面与知识产权制度存在许多契合之处,对其加强基于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综合手段保护模式并辅以适当的行政保护手段,便有可能逐步形成合理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9.
日本有关文化遗产的所有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政策,均系建立在其文化遗产的分类、分级体系已得以确立的基础之上,对日本通过法律确立其文化遗产的分类和分级体系之经验的分析与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当代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中,往往存在着目标功能定位不清,进而导致保护不力的后果。笔者认为,武汉大学老建筑应定位为教学和生活设施、建筑文物和旅游景点三位一体式的建筑群,而上海老洋房应定位为半商业性建筑和公益性建筑,并以此定位为基础开展保护和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